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告显示,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9.68%,全国近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化发展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后半段,城镇化发展速度将越来越慢,到2030年左右,发展曲线趋于平缓,进入稳定发展期。根据英国、美国、日本等城镇化先发国家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提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镇化水平达到25%上下后就进入了中期加速阶段;中国近期城镇化的超高速增长主要是口径调整的结果,有水分;我国沿海部分发达地区正在经历韩国和日本历史上有过的超高速城镇化,但是不能要求在全国尺度上重现这样的超高速;我国未来的城镇化进程应当和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保持相对的平衡,要避免“过度城镇化”;我国当前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已经基本相适应,应该更多地关注城镇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一、立项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化水平以年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每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000万人以上.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间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在推动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中,发挥了战略性作用。然而,城镇化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技术研发和突破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以来,京津冀地区城镇化进程加速,与此同时,区域差异和大城市病等城镇化问题逐渐显现,并日趋加剧。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速度变化,然后通过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城镇化质量格局、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及2000-2010年期间的时空变迁,最后提出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发展需要进行模式转型,需要在兼顾城镇群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京津冀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前提下,发挥市场机制的根本性力量,以促进创新、效率、效益及竞争力等面向的城镇化质量提升;提高城市规划等政府调节的有效性,以促进应对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面向的城镇化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5.
张波 《城乡建设》2013,(12):1-1
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跨越了50%的历史性门槛,正步入一个关键阶段,转型是现阶段城镇化发展的主题。三中全会围绕城镇化的新表述,凸显出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思路的重大创新。城镇化必须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突破城镇化进程中诸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41个人口规模在1000万以上大国的面版非线性模型,对世界及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也呈现S型的曲线变化,但曲线更为平滑,体现了与世界大国城镇化进程的差异。以2009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中国人均1339美元、城镇化率22.92%是快速城镇化的起点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16个百分点;中国人均12088美元、城镇化率50.69%是快速城镇化的结束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6.32个百分点;中国人均28306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1.55%时,基本完成城镇化进程,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32个百分点。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发展进程、土地制度安排和威权政治体制,会对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深化经济社会的改革,会使城镇化的峰值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2)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扎实稳健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更好更快发展,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把握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本文以"传统城镇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作为两个不同时期来深入研究,找出城镇化发展不同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3)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农村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必然方式。本文在指出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要素流动存在的现实和问题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疏勒县特殊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为出发点,在讨论疏勒县农村城镇化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适合疏勒县农村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9)
近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立法层面和城市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相对而言,农村依然是薄弱环节。本文在分析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建设对策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就业压力下推进城镇化的产业结构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永革 《城市规划》2003,27(6):11-18
就业是我国目前和今后较长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城镇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新增就业人口的重叠对城镇化发展而言既是动力 ,又是巨大的压力。城镇化的实质是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和非农就业的增长。应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 ,合理确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 ,采取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的“两条腿走路战略” ,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对就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改革对城镇非正式就业的管理 ,推进城镇化在经济发展和非农就业增长拉动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跨世纪城市化发展态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华 《规划师》2000,16(4):93-97
世纪之交,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重大的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机制也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作试图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城市化的新途径,以使我国的农民实现自愿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的第四波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对城市化进程、动因、模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历程的回顾,将我国建国以来城市化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波),并对各阶段城市化的特征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正进入快速发展的第四波,并对第四波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策略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由于城市空间区域不断扩大,产业不断集聚,交通繁忙,城镇连绵区迭加,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水土资源流失,环境不断恶化,造成了我国城市化区域许多新的问题以及对社会经济的严重挑战。本文特别针对在21世纪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五个关键性策略,对有关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农民市民化必须突破五大障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姜作培 《城市规划》2003,27(12):68-71
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 ,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须趋势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农民市民化仍面临重重障碍 ,主要有认识障碍、政策障碍、制度障碍、信息障碍和农民素质障碍。只有全面推进改革 ,努力突破上述五大障碍 ,才能让我国大部分农民最少痛苦地、平稳而又较快地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6.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视角下的黑龙江省城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景海 《城市规划》2004,28(12):19-22
黑龙江省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外生型”的总体特征,同时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单位制”的城镇社会组织模式也抑制了“内生的”城镇化要素的成长。黑龙江省城镇化战略实施中的人口城镇化的存量和增量问题、区域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增长问题是现实中急需深刻认识的两个问题。在发展思路上,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内生”要素的成长,增强区域的自主发展能力,切实实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策略,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互动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镇社会组织结构与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化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中国城市化研究与当前我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之间的非相关性出发 ,对其中蕴含的方法论根源作了思考 ,认为传统范式的存在制约了领域的研究进展。作者分析提出 ,范式是一个学术领域中的体制性存在 ,并从基本原理、‘现象’范畴、‘经验归纳’方法论三个方面对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传统范式作了剖析 ,其中对城市化概念的结构性定义对于揭示后两者具有关键作用。进而 ,从国外和国内城市化研究的历史发展和传统‘背景’的方法论特征解释了传统范式形成和存在的历史、现实、理论基础 ,及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再有效的必然。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范式转换中可能存在的方法论‘陷阱’作了分析 ,最终指出 ,基于真正的因果关系的‘双向’演绎、对现实问题的切实关注、以及问题导向的范畴‘重组’应是中国城市化研究整体方法论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的社会效应及城镇化中后期的规划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进入城镇化发展新阶段——城镇化中后期,宏观发展条件和中微观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发展速度的转变使我国人口城镇化进程的不稳定性增加,人口城镇化将从"变局"转向"稳局"。本文提出,应争取有利时机,系统研究城镇化中后期的发展挑战和应对,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保持社会发展活力,实现增长向发展的转变。具体而言,在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要尽早完成人口城镇化的动能接续,强化城镇化的社会发展效应,继续带动社会流动。同时,要抓紧中高速增长的发展良机,解决人口城镇化的遗留问题,探索持续推进高质量人口城镇化的新道路。其中,在城镇化道路上,要超越城乡二元分立,建立从城市到乡村的现代化空间统一体,稳固城市发展道路,建设对城镇化支撑作用更强、更有效率的乡村空间。在人口治理上,探索促进社会流动的人口空间治理术,消解"存量"人口城镇化任务,更有效地响应人民生活和发展需要。在城镇化载体上,建构具有发展梯度的"城市群-都市圈-一般城市-县镇村"的多层级人口城镇化载体,创造更为公平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