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在Al2O3陶瓷板上印刷、高温烧结内电极及绝缘层制备出陶瓷厚膜基板,进而制备了新型厚膜电致发光显示器(TDEL),整个器件结构为陶瓷基板/内电极/厚膜绝缘层/发光层/薄膜绝缘层/ITO透明电极。对用不同薄膜绝缘材料制备的显示器件的特性进行测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薄膜绝缘介质层对器件的阈值电压、发光亮度均有一定的影响,以复合绝缘层的性能最优。最后对器件的衰减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电致发光是最早推出的平板显示器件之一。它是一种 直接将电能转换光能的现象,由能与光能之间的转换属 于非热性转换,这是一种电场激励发光的电光效应。目前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已发展成重要的平板显示器件之一。近年来,随着荧光粉、电介质及透明电极等材料的进步与发 展,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生产工艺技术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其显示质量与性能皆有了颇大的改善,已被广泛应用于军 民用领域。单色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已商用化,彩色溥 膜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性能及商品化亦取得了颇大的进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OEL)显示器件是当前国际显示技术上的一 个研究热点。 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彩色OEL显示器将会成为  相似文献   

3.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发光效率高、驱动电压低、功耗小、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显示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有机发光器件的能级结构,分析了电极、有机薄膜以及界面三者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及相应的改进措施.重点介绍了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李亚晖  薛唯  蒋玉蓉 《现代显示》2003,276(6):36-39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作为一种新型的平板显示器件,由于其突出的优点,对现有的显示技术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目前实现彩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是OLED研究的热点。因发光材料和工艺的多样性,可以有多种途径实现彩色显示,本文详细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常用的彩色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有机发光显示器具有自主发光、功耗小、驱动电压低、视角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平板显示技术新的研究热点.在介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和发光原理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有机显示器件的三个核心部分-有机发光材料、显示面板和驱动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市场前景及可能的应用领域,最后指出有机发光显示器在产业化进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引言双绝缘层薄膜电致发光(EL)器件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且可寻址面积大,所以用其作平板显示已引起人们注意。重要的是EL显示器要有高的亮度与电压比。也就是说,在大尺寸的EL显示器中,为了得到清晰的图象和字符,B-V曲线对于防止交叉效应至关重要。在发光层两边淀积低电阻率  相似文献   

7.
墙壁会发光,电视屏幕能够折叠,这一幕将会发生在ZOO7年。但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可以创造这一奇迹的基本技术。经过多年的不懈研究,利用电致发光有机薄膜技术制成的商用器件将会在最近推出。各种已经成立或正在筹建的公司,正准备瓜分这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大市场。与已有的其它显示技术相比,有机电致发光薄膜不仅可以满足低能耗、有弹性和大尺寸的显示要求,还可以用极低的成本,采用标准的生产技术将它们加工成各种形状的显示屏。1发光二极管的替代者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由两个电极夹着一层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有机薄膜所构成,其中一个电极…  相似文献   

8.
稀土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电子层结构,是一类丰富的发光材料宝库。将稀土配合物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对于实现全彩色显示具有重要意义。与通常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相比。稀土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高色纯度发射和高内量子效率的优点。本文概述了稀土配合物分类、稀土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进展和优点,着重研究了稀土离子及其OLED器件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9.
杨定宇  蒋孟衡 《现代显示》2007,18(8):54-58,46
有机发光显示被认为是下一代最理想的显示技术,具有自主发光、功耗小、视角宽、成本低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本文在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极结构和发光材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有机显示器件的驱动技术和面板的研发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展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目前正在研制开发中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着重介绍器件所用的分子材料,包括大分子和小分子材料以及器件的单层和多层结构形式,在光发射稳定性进一步改进之后,该类型器件将有希望应用在大面积发光显示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五、EL显示器/OLED显示器关键概念:EL、有机、无机、低分子、高分子、顶出光、底出光基本结构:EL是指电致发光,或称电致冷光。当这些材料加上电压后就会主动发光。利用这种现象制造的显示板就叫EL板。在EL显示的发光材料里,有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种。当发光物质用有机物时,就叫有机EL板。有机材料与一般的LED一样,利用电  相似文献   

12.
刘祖刚  沈悦 《光电子技术》1992,12(4):296-302
制备了由有机空穴传输层和有机发光层组成的双层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发光亮度相对于单层器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并用不同深度区域的掺杂方法,对其电致发光机理作了探讨。对单、双层器件的不同的亮度电流关系、不同的发光区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引言目前,交流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放在多色显示上。虽然 ZnS:Mn 的薄膜电致发光屏具有长寿命、高亮度,已进入实用阶段,但发光颜色只是单一的橙黄色。为得到多色显示,人们集中研究了 ZnS 掺杂各种稀土离子、发射波长覆盖很宽的材料,但结果不会令人满意,主要是亮度太低,不应用能来制作多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1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封装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对水汽和氧气非常敏感,渗入OLED器件内的水汽和氧气会和有机功能层及电极材料发生反应而影响器件寿命。为此,文中根据OLED器件对封装材料的要求,分析了OLED器件封装技术,重点介绍了薄膜封装技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目前,平板技术在取代阴极射线管用作计算机的显示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目前在市场上已可获得能够显示整页尺寸信息的,具有640×400个点的薄膜EL器件。但是,发光的颜色只局限于黄橙色,只有在这种颜色下ZnS:Nn才能有高亮度的发光,对彩色EL磷光体材料研究工作使得亮度水平有了稳定的改善。但目前还没有非黄橙色发光的高信息容量显示器的报导。本文报导了新型640×400个点的绿色发光EL显示器的制备方法和特性。屏的制奋方法在230×160×2mm的玻璃衬底上镀上ITO电极。用光刻方法制成ITO列电极,  相似文献   

16.
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优点、结构及发光机理,评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些主要参数。说明OLED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显示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OLED)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以钛酸锶(100)作为基底, 采用RF磁控溅射镀膜系统制成磁性电极La1-xSrxMnO3(LSMO)薄膜, 为了增加钛酸锶基底LSMO薄膜的透光率, 对该基底进行了双面光学抛光。在此基础上, 以LSMO为衬底, 制作了结构为LSMO/NPB/Alq3/CsF/Mg:Ag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大约在14 V时启亮, 在25 V时, 器件达到最大亮度。在磁场作用下, 研究了器件的亮度-电压-电流特性。在大约150 mT磁场下, 器件的发光亮度增大10%。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经LSMO注入发光层内部的电子和空穴自旋方向被部分极化, 发光层单线态与三线态激子的形成比率增加。由于发光材料Alq3是单线态有机材料, 因而, 器件发光亮度增大。  相似文献   

18.
交流电致发光薄膜(ACEL了F)计算机终端显示器是一种全固体平板化的显示器。它与阴极射线管相比,体积小,重量轻,无 X 射线,安全可靠,发光稳定清晰。它与 LCD 相比,主动发光视角大,工作温度范围广,是平板显示的理想器件。ACELTF 计算机终端显示器可广泛用于车载、机载的终端显示,以及便携式计算机,用于石油、地质等野外作业。  相似文献   

19.
全无机胶体量子点显示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胶体量子点发光的全无机显示器件具有优于OLED的电致发光和抗环境性优势,将成为新一代平板显示器件。本文介绍了全无机胶体量子点显示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介绍了GaN电荷传输层量子点显示器件、金属氧化物电荷传输层量子点显示器件、交流驱动多层结构的透明量子点显示器以及单极性量子点显示器件等。指出深入研究全无机胶体量子点发光器件的电荷输运机制,在新材料、新器件结构和新驱动机制等方面,改进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发射橙黄色光的 ZnS:Mn 交流电致发光薄膜(ACELTF)已经达到实用水平。目前人们迫切希望能够研制出发射其他光色的薄膜器件,如民用电器中彩色显示所必须的三基色发光器件或黑白显示中的白色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