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东海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日前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后正式启动。该项目现投资为1.68亿元,得到了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的批准和资助。此前已试钻900余米,计划并深12000余米,为世界之最。这口科学深井对探明地球内部地质结构、确切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开发地球深部新资源均有划时代的意义。届时,江苏省东海县将成为世界级“地球博物馆”和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启动 连云港将钻探12000米深井研究地球地质结构  相似文献   

2.
《录井技术》2004,15(2):33-33
据《科学时报》报道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科钻1井”历时10个月,日前顺利完成先导孔任务,并获得2000m十分珍贵的新鲜连续岩心标本和流体及气态样品,取得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第一阶段决定性胜利,标志我国钻探技术和地学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国钻探史上写下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上天、入地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必由之路。20世纪60年代的“深海钻探计划”和“人类首次登月”被誉为人类科技进步的两大壮举。新世纪伊始,中华民族也从网络、基因、纳米、宇航等多个领域跻身于世界科技攻关的前沿。入地安装地球内部望远镜-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就是一项重大科学探索项目。它是1997年8月由国际科学钻探工程委员会(CDS)批准实施,并列入我国“九五”重大  相似文献   

4.
据《科学时报》报道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科钻1井”历时10个月,日前顺利完成先导孔任务,并获得2000m十分珍贵的新鲜连续岩心标本和流体及气态样品,取得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第一阶段决定性胜利,标志我国钻探技术和地学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国钻探史上写下新的一页。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利用现代深部钻探高新技术,在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实施中国第一口5000m全取心钻探测井、录井、地球物理遥测,利用从钻孔中获取岩心及液、气态样品及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5.
科技动态     
正7 018米!中国科学家"向地球深部进军"继"神舟"上天、"蛟龙"下海之后,中国科学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来历史性突破。2日,吉林大学主要承担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完钻井深7 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7 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属于我国实施的松辽盆地白垩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黑龙江省安达市地球科学探测项目基地,中国首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专用钻机“地壳一号”正在做启用前的各项准备。“地壳一号”的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地球深部探测“入地”计划迈入关键第一步。这一步也将为缓解我国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提供重要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开白垩纪地质构造奥秘,重新科学认识松辽盆地,松科1井于2006年8月18日在大庆油田开钻。“松科l井”科学探井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重要组成项目之一,是继“科钻一井”、青海湖环境科钻井之后,在中国大陆实施的第三个重大科学钻探项目。该工程将为洞察未来全球气侯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于重新科学地认识松辽盆地油气显示具有重要作用。在过去40年间,国际科学界已经在深海和陆地实施几十口针对白垩纪的海相科学钻探计划,但是陆相沉积的科学钻探仍是空白。据悉,美、德、加、日、澳等十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将与中国科学家密切合作,共同进行地质资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地阐述了科学钻探的由来、发展状况、钻探的目标和实际意义,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组织与实施,并详细论述了科学钻1井的实施状况和目前取得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9.
“科学钻探”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3 0 a来 ,在全球各大洋钻井上千口 ,获取了大量岩心资料。大陆科学钻探在 1 3个国家钻了近百口井 ,其中 40 0 0 m以上的探井 2 0口 ,超深井世界纪录是 1 2 2 6 2 m,由前苏联在科拉丰岛上创造的。为了在科学钻探的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早在 2 0 a前 ,中国地质学家就进行了研究和前期准备。1 997- 0 6“大陆钻探”被列为“九五”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1 999年国家计委批准了“中国大陆钻探”立项书。计划投资用近 3 a的时间 ,在江苏东海县境内钻 1口直径为 1 56 mm、垂直50 0 0 m深的大陆地壳探井。该“地…  相似文献   

10.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施工合同签字仪式日前在国土资源部进行。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通过竞标承担了这一工程。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通过利用深部钻探高新技术,在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一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江苏省东海县)钻探我国第一口5 000 m科学深井,获取岩心及液、气态样品并进行测试分析,取得  相似文献   

11.
陆上科学钻探工程是我国自“正负离子对撞机”上马以来 ,由中央科技领导小组正式批准实施的又一项重大科技工程项目 ,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瞩目。项目立项建议书于 1 999年 9月由国家批复 ,预计 2 0 0 1年上半年正式开工。本项目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 ,并专门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该工程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境内 ,设计井深 50 0 0 m,分先导孔和主孔两个井眼 ,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它在获取地球深部信息方面将超过世界上同等深度任何一口科探井 ,主要目的是获得尽可能多的…  相似文献   

12.
《石油钻探技术》2007,35(1):58-58
全球第一口陆相白垩纪科学钻井——松科1井近日在大庆市开钻。该井是我国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中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东海科钻一井、青海湖环境科钻井之后,在我国大陆上实施的第三口重大科学钻探井。该工程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同组织实施,美、德、加、日、奥等1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钻孔岩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吐哈油气》2008,13(2):146-146
位于江苏省东海县境内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目前已达地下1146m,并发现了一批新现象。据介绍,一是发现有异常气体,反映出了深部的信息;二是原来这个县境内已知金红石矿止于700m深,现在700m以下深部又有新的矿层发现;三是千米以下取出的岩石非常新鲜,  相似文献   

14.
卢林松 《海洋石油》2004,24(3):50-50
日前 ,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现场指挥部传来喜讯 :截至 7月 1 6日 1 3日 40分 ,由中原油田70 1 0 1钻井队承钻的中国大陆科钻 1井主孔取心施工井深已达 40 0 5 1 1米 ,并创出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的五个第一。科钻 1井穿越的是最具有全球地质代表性的超高压变质岩 ,在实际意义上这口井是国际科学钻探史上最深的井。在施工过程中 ,已完成起下钻作业 1 1 0 0次 ,科钻 1井已在国际大陆科探领域创造了五个第一 :第一次运用了石油钻井和地矿钻井相结合的钻探设计 ,为世界科学钻探工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第一次在 360 0米以上的地层发现了金…  相似文献   

15.
大陆科学深钻井下参数测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陆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信息最直接的方法,是地球科学发展的基础,通过在大陆科学深钻井中的连续取心和测试,研究地球固体圈层的组成与结构、地下生物圈与水圈的演变过程。结合大陆科学钻探预研项目,对井下仪器设计的技术难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科钻深井的井斜角、井内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测试环境和进行参数测试的重要性;运用随钻测量方法和井底贮存信息、地表回放的测试方案,完成了首轮仪器的原理设计、结构设计和电路软硬件设计,并制造了DPMA - 1型前期样机。现场试验表明,该井下测试系统能适应井底高温、高压、振动等恶劣条件,可获取钻井轨迹的连续参数。该仪器在检测井斜的同时,还可监视钻井液温度、压力的变化,由此判断井底机具的工况、钻井液循环时的沿程阻力等。由于实现了随钻检测,无需为测斜而停钻,大幅度地减少了辅助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16.
日本雄心勃勃地计划建造一艘能钻探地球深部地层的勘探船。此船全长190米,宽32米,总重3.1万吨,能在水深2500米以上的海底进行钻探。总投资570亿日元,计划明年建造,2003年投入使用。建造此船的目的是:准备执行行“21世纪国际深海钻探计划”,了解海洋地壳的构成,研究2亿年前的地球气候变化、生物活动、地壳变动等状况,并预测今后地球环境变化等问题,特别是对地慢物质的研究,为各国所关注。日本科技厅及其所属单位海洋科技中心,准备通过国际会议场合,提案“21世纪国际深海钻探计划”,争取国际社会合作,并争取费用,建造“地球…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大陆边缘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面的中日双边合作、发展海洋地球科学研究 ,中日第一届大陆边缘构造和天然气水合物学术讨论会 (1 st China- Japan Workshop on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s and GasHydrates)拟于 2 0 0 3年 1 1月 1 6— 1 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将邀请约 2 5名中日海洋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出席。会议将交流大陆边缘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涉及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主办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中国边缘海形成演化及重要资源的关键问题”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大陆坡天…  相似文献   

18.
<正>中新社北京8月10日消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深度超5000m的深井地球物理观测站即将建成。目前位于江苏省东海县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井现场,正在安装深井地球物理观测仪。这是目前世界最深的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也是在中国第一个无地面干扰的深井地震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消息显示,深井观测仪器安装设置工程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的“白垩纪温室世界的快速环彬气候变化——海洋陆地相互作用(即IGCP555)项目与松辽盆地大陆科学深钻计划”国际研讨会在大庆油田召开。  相似文献   

20.
大洋钻探计划(ODP)及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是具有史以来地球科学取得成果最多的一项国际合作计划。近三十年来,它验证和发展了板块构造学说,创造了古海洋学新学科,使地质学从偏于陆地描述为主的科学扩展成全球性的探索机理的系统科学。板块学说的确立,使地球表面看似分布无序的高山深海,变得有条有理;古环境研究的深入,把杂乱无章的地质事件,变成了因果分明的完整历史。导致这些进步的关键,在于全球性的视野和系统论的方法。只有结合大陆与大洋,形成“全球构造”概念,只有把固态与流态,无权与有机的各个圈层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