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食醋酿造中,醋酸菌的品质优劣给予食醋质量极大的影响。在国内外采用固体法制醋工艺的工厂中,大都是使用发酵优良的醋醪(母)作为种醋,很少使用纯粹培养的醋酸菌。为了科学地进行发酵管理,以制造出安全优质的食醋,选择使用优良的菌株尤为必要,因此,国外在食醋生产中,对醋酸菌的分离、性质以及分类鉴定的研究较为重视。本文将就醋酸菌的分类和各种性质以及食醋的香味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共固定多菌种混合发酵液态法食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王克明  王雪筠 《中国酿造》1995,(5):35-37,32
根据食醋发酵历经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三个阶段的生化机制,本文对以德氏根霉、酿酒酵母和生香酵母共固定化细胞对发酵原料进行糖化,酒精发酵后,再经固定化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的液态法生产食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淀粉质原料酿制食醋,必须经过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三个生化阶段。即把淀粉转变成可发酵性糖,再经酵母菌和醋酸菌作用,变成酸性调味——食醋。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食醋生产过程中醋酸菌乙醇脱氧酶活性与产酸速率的关系,实验表明,醋酸发酵是靠醋酸菌细胞膜结合酶(ADH)进行的,是通过将乙醇氧化成乙醛的乙醇脱氧酶和将乙醛冉氧化成醋酸的乙醛脱氢酶(ALDH)来完成的.在醋酸发酵过程中运用检测ADH的活力,确定菌株的发酵能力,保证生产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技术应用于食醋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化醋酸菌应用于醋酸(或食醋)发酵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1980年日本小须贺惇一等报道了用K-角叉胶包埋纹膜醋酸菌,在150毫升反应器中进行醋酸连续发酵的试验结果。国内1987年大连轻工业学院严复等报道了用海藻酸钠包埋醋酸菌在250毫升锥形瓶中进行振荡醋酸发酵情况。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了用海藻酸钠固定醋酸菌,连续发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醋酸菌应用于醋酸(或食醋)发酵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1980年日本小须贺悖一等,报道了用 K—角叉胶包埋纹膜醋酸菌,在150毫升反应器中进行醋酸连续发酵的试验结果。国内1987年大连轻工业学院严复等报道了用海藻酸钠包埋醋酸菌,在250毫升锥形瓶中进行振荡醋酸发酵情况。我们从1986年也开始进行了用海藻酸钠固定醋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从醋酸菌的ABC转运子、质子动力势外排泵、乙酸过氧化反应和基因与酶调控等方面阐述了醋酸菌耐乙酸的机理,这对进一步认识醋酸菌,寻找适合生产高酸度食醋的发酵菌种及高效生产食醋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曲酒尾、酒糟发酵生产食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白酒生产的副产物大曲酒尾和酒糟为原料,采用黑曲霉、醋酸菌为发酵菌种,进行醋酸发酵生产食醋,经加工后可得优质食醋。本工艺不但解决了白酒厂酒糟污染问题,而且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食醋酿造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山西老陈醋又以它的酸、甜、香、绵而闻名于世。醋酸发酵为食酿醋酿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醋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乙醇,这已有许多研究。本文通过我们对不同食醋酿造厂微生物活动规律的探讨,认为芽孢杆菌在醋酸发酵阶段大量分布,而且与醋酸菌协同参与发酵,并对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醋酸菌转化食用酒精是高浓度食醋的主要生产方法。该转化过程以醋酸菌为细胞工厂,通过醋酸菌胞内酶系催化乙醇转化为醋酸,同时合成其它风味物质。当前高浓度食醋市场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高效生产高浓度高质量的食醋成为食醋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首先对醋酸菌主要代谢途径进行分析,阐述其关键代谢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当前醋酸发酵过程的主要代谢调控技术,并对今后高浓度酒精醋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食醋在我国历史悠久,传统酿制食醋是以大曲、麦曲、小曲(药曲、酒曲、无药白曲、纯种混合曲及浓缩甜酒药等)为发酵剂,依靠优良的醋醅及空气中落入的酵母菌与醋酸菌进行酒精与醋酸发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几十年先后又研制出了麸曲与糖化酶为发酵糖化剂,加入人工培养的纯种酵母菌与醋酸菌酿制食醋,使原料淀粉利用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60%左右。1990年,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又研制出酿醋发酵剂,经过试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在食醋生产中,搞好酒精与醋酸发酵的管理工作,探讨适宜于酵母菌、醋酸菌及其它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条件,是搞好食醋生产的关键。从以淀粉质原料生产食醋的工艺看,在做好淀粉的糊化、糖化的前提下,只有搞好酒化阶段管理,使醅料中的糖份尽可能多的转化为酒精,才能为转入醋化阶段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样醋化阶段控制适宜于醋酸菌生长代谢的条件,醅料中的酒精才能最后被氧化为醋酸。所以本文主要从生产技术管理的角度,以固体食醋生产为例,谈一下酒精与醋酸发酵管理中的有关问题。一、酒精发酵的管理要搞好酒精发酵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搞清楚此阶段参与发酵的各种微生物的活动及其成份的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液态发酵食醋增香调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液态发酵食醋中所含的有机酸、酯类、游离氨基酸等有机物的种类非常少且含量小,因此酸味不柔和,也不具有独特的香气.利用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协同发酵,可以使酸味变的柔和,并且增加酯类的香气;添加鲜味剂可以增加液态发酵食醋的鲜味,并能掩蔽醋酸的刺激口感;添加炒米色素能够调节液态发酵食醋的色泽,使其更接近于传统发酵食醋的颜色.  相似文献   

14.
醋酸菌与其发酵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醋酸菌的生物化学角度,综述了参与食醋酿造醋酸菌的种类,醋酸杆菌属、葡萄糖杆菌属;特性、氧化乙醇的能力;代谢途径及产物。并论述了醋酸发酵中酶作用机理,不论何种氧化发酵,其作用均是细胞膜结合酶。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液态发酵食醋品质,在其传统工艺基础上添加麸皮浸出液,以四川麸醋醋醅中筛选的优良巴氏醋酸菌为菌种,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醋酸发酵的显著因素,并通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优化,其最优发酵条件为:麸曲添加质量分数1.11%、醋酸菌接种体积分数13.71%、醋酸发酵温度31.50℃,在此条件下产酸量为68.48 g/L。以四川某醋厂生产的液态发酵食醋为对照,对所得液态发酵麸醋进行感官评价、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分析。液态发酵麸醋口感柔和、香味独特,检测出20种挥发性成分、17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为805.29 mg/dL,各项指标均优于液态发酵食醋,品质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吸式发酵罐液态深层半连续法发酵食醋,该方法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但食醋风味不足。在传统液态法食醋发酵工艺基础上,通过筛选原料、添加糖化曲和多菌协同酒精发酵,可以提高食醋不挥发酸的含量,改善食醋风味。研究结果表明:以小麦为原料调浆液化完成后,加入6.5%(质量分数)增香糖化曲,35℃保温糖化1 h,接种5%(体积分数)乳酸菌与0.28 g/100 m L酵母菌共同酒精发酵,控制温度32℃发酵4 d,最后接种醋酸菌。将该工艺应用在摇瓶水平上液态法发酵食醋,得到的食醋中不挥发酸含量可达0.47 g/100 m L。将该工艺应用于5 L自吸罐液态半连续发酵得到的食醋成品,总酸度≥6 g/100 m L,不挥发酸含量≥0.5 g/100 m L,达到了国标对固态醋不挥发酸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范广璞 《中国酿造》2007,(10):46-47
在食醋生产过程中,既要保证食醋的品质,又要提高产量,这是酿醋工艺革新的关键。采用α-淀粉酶、糖化酶、酸性蛋白酶、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和活性醋酸菌,较彻底地完成了淀粉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过程,使香醋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出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山楂取汁最佳工艺参数为果胶酶添加量0.4%,酶解时间2.5h,酶解温度35℃,加水量为2倍果重。以酸度为指标确定了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醋酸菌接种量9%,发酵温度32℃,初始酒精度6%。文章还对发酵型山楂果醋和市售食醋中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发酵型山楂果醋中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几种食醋。  相似文献   

19.
以鲜灵武长枣为主要原料,经过去核、破碎、榨汁、酒精发酵后,调整发酵醪至适合醋酸菌发酵范围,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枣醋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醋酸菌接种量12%,发酵醪酒精含量80,温度(30±1)℃,时间15d,此工艺条件下枣醋总酸含量可达4.301g/100mL.该枣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既有灵武长枣独特的枣香味和营养成分,又具有食醋的保健功能,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20.
醋酸菌是醋酸发酵的主要工业用菌,而醋酸菌的耐酸性对于醋酸发酵和高浓度醋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研究表明,乙醇脱氢酶、磷脂组成和ABC转运子会影响醋酸菌的耐酸性,同时aarA基因、应激蛋白GroES和GroEL的过表达会提高醋酸菌的耐酸性。对醋杆菌属和葡糖醋杆菌属两属醋酸菌某些菌株细胞中可能存在的耐酸因子及其耐酸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通过对醋酸菌耐酸机制研究,筛选出耐高酸的菌株用于食醋生产,将大大推动低能耗液态酿醋工业和新型高浓度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