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校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建设者的使命。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学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特别是在老校区用地范围有限无法向外扩张的情况下,大学校园愈发显得拥挤不堪,学校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使得人们开始关注校园户外空间的质量以及利用效率,同样关注大学校园如何为学生提供舒适的户外休憩场所,如何通过户外空间来传承发扬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文章通过对于重庆大学沙坪坝校区B区校园空间的调研,结合相关理论对校区的户外休憩空间的空间使用、空间特征、空间表达、空间体验、空间设计等进行归纳总结和讨论分析,进而指出校园户外休憩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学校园室外交往空间的研究和挖掘,探讨一些对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下的大学校园教学要求以及高校师生需求的外部空间塑造.校园为大学生们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和获取更加丰富知识的场所,校园交往空间在传统大学的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交往空间的创造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校园室外交往空间的塑造上以“人性化交往空间”为原则,创造内在属性上符合、满足使用此空间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大学校园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中心力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大学校园的基本功能就是对知识的传播创造与应用,简而言之即——学习。那么,建设理想的大学学习环境,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学习环境建设的加强,不仅仅是对室内教学空间的要求,也是对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的要求。针对高校存在的种种户外学习空间建设有所欠缺的现状,通过分析高校户外学习空间景观环境的特征,结合校园户外学习的具体形式,指出了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环境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最终得出了一些有关户外学习空间营造方面的建议,从而有助于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校园户外学习空间,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亮  魏书威  郑世伟 《福建建筑》2009,(10):8-10,16
城市广场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它作为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作为高质量、多功能的城市空间形态和良好的户外公共活动场所,已成为人们迫切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广场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使用者为根本的广场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并根据亲身调研,分析广场的人性化设计,探求创造人性化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行为场所理论看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晶  柴寅 《山西建筑》2008,34(3):25-26
对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对行为场所理论进行了探讨,选取居住小区环境中多个具体的典型场所,从行为场所理论来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成败得失,以帮助人们创造出满足更多的人性化需要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6.
人性化场所——现代大学校园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对校园外部空间及其建设发展的探索,使现代大学校园的设计,不仅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科技,而且更具有人性化。文章从建设具有人性化的场所出发,对校园设计的前景模式进一步展望,从而体现出优化设计在现代大学校园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文提出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包括重视户外公共空间的选址定位、提供适当的气候防护、创造四季皆宜的景观、设置人性化的环境小品等,旨在通过这些设计对策提升北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质量,增强住区冬季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4,(11)
行为场所理论描述了人与场所之间的抽象关系,本文对行为场所理论进行了探讨,选取水晶城居住区设计中多个具体的典型场所,从行为场所理论来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成败得失,以帮助人们创造出满足更多的人性化需要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近年来的新建大学城中,普遍具有较大尺度的外部空间和建筑物,但往往缺乏中小尺度的户外场所.良好的外部空间往往更具亲和力和参与性,在校园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通过一次将"学院综合楼"转换为"学院村"的设计实践,强调了空间精神的创建和中、微观尺度外部空间的塑造,并由此展开对大学校园场所精神和平等原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大学师生户外活动的心理需求出发,以湖南大学英语角更新设计为例,剖析了使用者在校园户外环境中的行为活动方式及其基本特征以此为基础提出校园户外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师生们创造舒适自然、可亲可近的人性场所。  相似文献   

11.
靳松 《江苏建筑》2007,(2):12-14
从创作理念、总体布局、建筑设计、空间组织等不同层面介绍了淮阴师范学院王营校区图书馆的设计特色,反映了建筑师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和校园独特的人文精神,进行浪漫的艺术化表现的理性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郭璁 《山西建筑》2010,36(35):8-9
基于空间环境对校园人群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取向的影响分析,指出物质空间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建设关系紧密,设计良好的校园外部空间环境可以促进教育情境的创造,并提出了与此关联的校园外部空间的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朱若男 《山西建筑》2014,40(30):22-24
针对高校校园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整体性不足、人文因素缺失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校校园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教学中心区整体性与人文性的设计思路,以创造出理想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温泉度假酒店作为主题型度假酒店的一种,其空间特征与常规度假酒店有所不同。受功能、选址、文化因素的影响,温泉度假空间室内外空间一体化的营造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世界各地温泉度假酒店实例的研究,根据室内外空间一体化的四个基本要素,文章总结出温泉度假酒店空间一体化的六种表征方式,即功能属性一体化、空间组织一体化、自然景观一体化、视知觉环境一体化、交通组织一体化、文化特征一体化,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疫情封控、隔离等防疫措施为研究校园室内外蓝绿 特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了契机。通过对西安封控高 校中的1 016位在校大学生进行线上调研,利用广义线性模型 分析在不同自然接触类型(直接、间接、偶然)下,不同校园 蓝绿特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分析表明,在严格的(一 级)校园封控下:1)偶然接触不同校园室内蓝绿特征(植物、 日光强度)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及感知压力指标存在相关性; 2)偶然接触不同校园户外蓝绿特征(是否路过校园户外蓝绿空 间)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及感知压力指标无明显关联;3)间接 接触校园户外蓝绿特征方面,有无宿舍窗景与大学生焦虑、 抑郁及感知压力指标存在相关性,但具体窗景类型(灰色、绿 色、蓝绿)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及感知压力指标无明显关联。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室内外环境设计 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山 《福建建筑》2004,(4):13-15
本文以闽江学院东大门一期景园设计为例,探寻校园文化景观的特质内涵,力求景园设计能为校园生活提供个性化户外活动场所,从而使校园景观真正能与校园文化高度融合,成为校园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张慧洁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10,28(5):141-144
校园文脉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脉络,该文结合校园文脉的自然性、人文性、历史性和异质性的特征,以武汉高校校园环境为实例,浅要分析了如何结合校园文脉建设校园环境,从校园的自然属性、人文精神和时间空间等角度阐述了现代校园环境中校园文脉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景观的地域性文化建构与传承,对提升校园环境的空间品质、文化价值、审美功能,促进大学生文化精神的养成,激发大学校园丰富的户外空间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首先对校园景观空间地域性文化的建构和传承的重要意义、决定因素进行了探析,该文通过新老校区建筑风格的传承、乡土植物的运用、新乡土演绎、景观雕塑的类型选择等四个方面对校园景观空间的地域性文化建构与传承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并结合福州市大学城相关高校的景观空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文讨论现代大学城新校区的发 展,以及校园规划建设、办学内涵和科技人 文等方面的品质不同,产生不同的校园特色 和社会意义影响。通过对重庆大学和四川美 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的调查研究,分析和认识 山地大学校园特点建设和社会学关注的文 化价值,论及现代大学校园科技和人文协 同发展的重要性,大学校园和大学生学习和 生活相互间融合和沟通的社会问题。论文 对重庆大学城的校园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 展、学校空间品质的营造、理工科和文化艺 术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述求、健康培养 方式等提出认识,希望对营建更加具有科学 和人文空间品质的当代大学校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规划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娟  吕富珣 《规划师》2003,19(10):50-54
校园如同城市一样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可以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探讨校园外部空间的规划设计。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规划设计方案以校园室外空间的整体性为设计出发点,将校园外部空间分为场所与连接体两个主要部分,通过对它们的特性、作用和可能形式的分析,可知在规划设计中有机的使用和组合这些要素将有效地促成宜人的校园外部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