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级氧化技术(AOPs)是目前很受人们关注的新型水处理工艺,特别是对难降解有机废水有其独到之处.着重介绍了Fenton法及类Fenton法、光化学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湿式氧化法和湿式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及超临界水催化氧化法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和研究进展.如何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OH)是AOPs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研究价格低廉、氧化效率好的氧化剂和催化性能好、稳定性强的催化剂是今后AOPs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药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浓度高、难降解等特点,针对制药废水的处理难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废水处理的一些新技术,如Fenton法、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超声氧化法、微波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电化学法等,并综述了这些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制药废水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的化工和石化企业在突发事故中易产生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苯胺作为目标污染物,分析了多种高级氧化技术对苯胺废水处理的共同作用机理,阐述了催化湿式氧化法、臭氧氧化法、活性炭吸附、超临界水氧化、Fenton氧化法在苯胺废水高级氧化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展望了它们在应急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高级氧化技术处理煤化工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绿色的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可以克服传统物化法、生化法的技术缺点,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效率。综述了臭氧与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催化湿式氧化技术、超声波氧化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芬顿(Fenton)氧化技术等高级氧化技术处理煤化工废水的研究现状,对这些技术做出了评价和比较,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即深入研究高级氧化技术的反应机理、优化反应设备、降低反应成本,以达到推进高级氧化技术工业化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林丽英 《辽宁化工》2014,(1):37-38,41
高级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本文分析了印染废水的基本特征,并就高级氧化技术中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湿式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Fenton氧化技术、超声波处理技术和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做了阐述,介绍了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中优缺点,为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高级氧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湿式(催化)氧化、超临界水(催化)氧化、光化学(催化)氧化、化学(催化)氧化、固定化细胞及基因工程等高级氧化处理技术的反应机理、特点及应用,这类处理技术应用于一般生物处理难以奏效的有机工业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7.
高级氧化技术(AOPs)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高效、快速、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高级氧化的技术理论,并对Fenton法、超声氧化法、O3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和过硫酸盐氧化法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从工业化应用的角度探讨了污水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废水处理中的常用高级氧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级氧化技术是目前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热点。主要介绍了Fenton氧化法、臭氧联合氧化法、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等4种常用高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在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药废水中难生物降解化合物的增加.常规的生化处理方法无法完全去除水巾的污染物。因此,有必要通过氧化方法对难生化降解的农药废水进行预处理,使废水中的难生化降解物质转化为易于生化处罢的小分子化合物。氧化预处理农药废水的技术包括:化学氧化(包括二氧化氯和臭氧氧化)、芬顿法、光催化氧化法和湿式氧化法(包括湿式氧化、催化湿式氧化、超临界催化湿式氧化和催化湿式过氧化)。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有机废水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主要包括Fenton氧化、臭氧氧化、超声声化学氧化、湿式氧化、超临界水氧化及光催化氧化技术等,并介绍了各种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化学与工业》2019,83(11):42-45
  相似文献   

12.
《农化新世纪》2005,(12):F0002-F0002
山东华阳科技般份有限公司始终以科技为先导,坚持科技领先战略,面向现代农业,加速科技创新步伐,先后与日、美、德、英等国外化工公司和国内2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制、开发、生产高效低毒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形成了新产品、新剂型、新技术研究体系。公司于1998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主要产品甲基对硫磷乳油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免检产品.神农丹和菜草通分别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相似文献   

13.
新型前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克服传统磷化、钝化工艺存在的环境污染重、效率低、能耗大等缺陷,开发了新的环保型UniPrep 磷化工艺和Interlox钝化工艺.对新工艺与传统工艺所得涂膜的结合力、抗冲击强度、卷曲测试和盐雾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工艺所得涂层均能达到甚至优于传统的磷化、钝化工艺的效果.新型金属表面处理工艺-UniPrep(R)和Interlox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磷化、钝化工艺.  相似文献   

14.
先进的合成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纪龙 《化工设计》2000,10(2):9-12
简述国内外大型合成氨的节能途径 ;详细介绍近 10年来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开发的合成氨节能技术成果以及实现工业化的几种工艺  相似文献   

15.
16.
Accurat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mesoporous solids is of importance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n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roperties of natural porous materials. Among different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thermoporometry has several beneficial features, such as applicability to wetted and soft material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recent advancements concer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ryoporometry allowing for a notable improvement of the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7.
18.
19.
Adhesion and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atmospheric ice on the surface of exposed objects such as conductors of overhead power lines, cables and conductors in aluminum can have devastating economical and safety consequences as it was the case during the 1998 and 2007 ice storms in Canada and USA. Recent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ice adhesion on various substrates and in materials science have spurred interest in developing new intrinsic icephobic material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most relevant research activities related to ice adhesion mechanisms and icephobic coating development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This will allow a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ice adhesion, and help determine more reliable and cost effective ways to develop icephobic coatings, In order to develop icephobic coatings three main groups of materials or surface treatment can be considered: (i)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with –CH3 or –CF3 groups oriented outward to the ice surface, (ii) coatings with a heterogeneous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t least two highly hydrophobic components to disrupt the structure of the liquid-like layer, and finally (iii) a porous or superhydrophobic deposits to promote the presence of tiny air pockets at the ice/solid interface to disrupt bonding by creating stress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20.
This special issue of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contains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D "Multidimensional Electr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t the Nanometer-scale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Semiconductors" of the E-MRS Fall Meeting 2010, which was held in Warsaw, Poland from 13th to 17th September, 2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