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酸化和水洗过程中产生的油脂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含油量高、硫酸根含量高、成分复杂、pH不稳定、色度高,必须经过处理才可以排放.采用气浮—反相破乳—IC塔工艺处理高浓度油脂废水,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工艺运行安全性高.处理后出水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可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相似文献   

2.
印染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水质变化大、可生化性差及色度高等的特点。本文介绍了采用添加优势菌的ABR-CASS-混凝沉淀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的工程实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工艺可行,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92)一级标准,47.3%出水可回用于漂洗工序。  相似文献   

3.
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难生物降解物质,增设预处理工艺可降低废水有机物含量,并提高废水的生化性。对几种新的印染工艺产生的废水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应的预处理方法。试验或运行经验表明,对退浆、染整、碱减量以及蜡印废水先经预处理后,再与其它废水混合,经后续生物处理,最终出水基本上都能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汽车制造企业排放的机械加工废水具有有机物成分复杂、矿物油浓度较高且具有一定毒性等特点,采用气浮—混凝沉淀—生物法—反渗透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后部分回用。工程实践表明:当进水COD为1 000 mg/L左右时,在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反渗透产水可满足企业生产工艺用水水质要求,而反渗透浓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某化工厂以化学合成法生产医药中间体,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及高浓度的氮磷,原有处理工艺处理废水后已不能达标排放。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改进了原有工艺,采用MAP+ABR+A2/O工艺处理该制药废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工艺改进后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可为高氮高磷制药废水处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药生产废水色度高、有机物含量高的特点,采用电解气浮强化预处理—UBF—MBR 工艺进行处理.工程实践表明:电解气浮强化预处理对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45%和80%左右,并且能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能,保证了后续生化的处理效果.该工艺可有效去除COD、BOD5、SS和色度,出水达到《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汽车涂装工艺过程中产生脱脂废水、磷化废水、电泳废水、喷漆废水(浓水)等四大类,统称为涂装废水。本文综述了各类废液和废水的来源、排放方式、污染物成分、浓度等,针对其特性,磷化废水采用间歇序批式物化预处理,除磷、除锌、除镍的效果达到99%。其出水与脱脂废水、电泳废水混合形成涂装废水,采用混凝气浮法进行预处理,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其出水再与其他废水混合形成综合污水,利用两段式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进一步去除高分子有机物,使各项污染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气浮组合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滨 《工业水处理》2012,32(1):84-86
针对印染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水质变化大及色度高等特点,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气浮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废水经组合工艺处理后CODCr、BOD5、SS、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2.1%、88.2%、86.5%、92.0%,最终出水水质达到了《纺织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4287—1992)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MBR工艺对煤制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并对装置进出水水质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MBR装置运行平稳,原水中绝大多数稠环烷烃、稠环芳烃等有机物均得到有效去除,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且其出水满足直接进入反渗透装置的水质标准。对于煤制油废水,采用MBR+RO工艺实现脱盐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聚乙烯醇(PVA)退浆印染废水中含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差,采用UASB-A/O耦合工艺处理该类废水。试验结果表明,UASB-A/O耦合工艺能够有效处理高浓度PVA印染废水,处理后的出水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4287—2012)要求,PVA的降解率高达95%。GC/MS分析表明,该耦合工艺能够有效降解PVA退浆印染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