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三)感光度S 1.感光度S:感光度表示胶片感光快慢的程度,是摄影时,决定曝光组合的条件之一。它以底片上达到一定的密度所需的曝光量的多少为依据,所需的曝光量愈少,胶片的感光度愈高,反之,感光度低。 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了彩色照相底片感光度的测定标准。标准规定,胶片按推荐的加工条件冲洗,以D_0+0.15作为基准密度点(灰雾密度以上0.15的  相似文献   

2.
感光度无疑是胶卷最 重要的照相性能。作为定性 的理解,感光度是感光材料 对光照的敏感程度。但严格 地说,感光度是在规定的曝 光、加工和密度测量条件 下,感光材料对辐射能响应 的一种定量衡量。对摄影胶 卷来说,辐射能就是可见 光,响应就是曝光和显影生 成影像密度。有的胶卷对光 很敏感,生成一定影像密度 所需曝光量少,我们说这种 胶卷的感光度高;有的胶卷 对光的反应很迟钝,要生成 同样的密度,曝光量必须很 大,我们就说这种胶卷的感 光度低。在实际操作中,不 是以生成的密度而是以生 成一定密度的曝光量来作 为感光度的直接…  相似文献   

3.
感光度是表示感光材料对光的敏感程度。给予感光材料一定的曝光量,显影后就会产生一定密度。对于不同的感光材料,得到相同密度所需曝光量小的就称为感光度高;反之,就称为感光度低。因此,感光度与产生一定密度所需的曝光量成反比,通常用下列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发现的半导体—金属光敏体系,是一种具有高解象力(>5000线/毫米)的感光材料,它在曝光过程中即出现影象,因此不需要显影。这是一种在全息摄影光刻工艺、电子技术和其他科技领域中很有前途的记录材料。遗憾的是,能实用的半导体—金属光敏体系为数不多,很多体系感光度低,而具有高感光度的体系则化学性能又不稳定,即过一个时候感光度就消失。这类系统的化学不  相似文献   

5.
使用国产感光材料的感想与几点希望自从迷上摄影之后,很快又“恋”上了暗房工作,接触了一些国产感光材料,由此产生一些感想和几点希望。(1)国产感光材料的实际感光度往往低于标称感光度或与之持平。我们知道,在同一标称感光度上,实际感光度略高的胶片拍摄后扩印出...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胶片主要为银盐感光材料,然而按现在的使用情况计算,几十年后,世界上的银资源将会枯竭。因此,非银盐感光材料的研究及银盐感光材料节约用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非银盐感光材料由于感光度比较低,还不能作为摄影用。因而对于银盐感光  相似文献   

7.
一、银盐感光材料的结构银盐感光材料具有①感可见光、电磁波和各种放射线;②感光度范围大;③可成彩色影象;④影调还原好、影象密度高等优点。因此,从1837年发明“银板照相”以来,至今银盐仍占感光材料的统治地位。随着银盐感光材料应用范围和要求(如信息记录材料等)的不断扩大,其科学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入。基本的研究课题可分为①  相似文献   

8.
灰雾密度对感光材料来说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当灰雾值超出允许范围时,就会使感光材料的密度、反差、感光度、宽容度等照相性能产生偏差,影响正确还原,降低影象质量。所以,通常在显影液中加入KBr或KI等无机防灰雾剂来抑制灰雾。随着影象科学的迅速发展,无机防灰雾剂已不能满足彩色影象洗印加工质量的要求,特别是高温快速彩色底片(即Ⅱ型彩底)和彩色中间片(即Ⅱ型彩中)的显影  相似文献   

9.
感光材料在贮存中会老化,致使感光度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影响感光材料保存性的各种因素,是一个重要和紧迫的任务。通常评价感光材料老化的方法是将材料在自然保存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但是,这种试验  相似文献   

10.
张燕芹 《照相机》2006,(4):58-59
4.感光材料对黑白照片反差的影响。在感光材料的各项性能中,关系到影像反差的主要是感光度、感色性、反差性和灰雾度。一般情况,盲色片的反差要大于全色片的反差;感光材料的感光度越低,反差越大;感光材料的灰雾度越小,黑白影像的反差越大。拍摄绿叶与红花时,由于感光片的感色性等,都会影响黑白照片的反差(图3)。一般而言,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保存未使用的感光材料,会使感光材料的灰雾度增加,反差降低。过期的感光材料灰雾度会明显增加,反差减小。对于已经拍摄的感光材料,若不及时冲洗,则潜影衰退、灰雾增加,影像密度和反差都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银盐感光材料具有感光度高,分辨率好、层次丰富等优点,长期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由于银是一种贵金属,成本较高,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也一直在探索各种非银盐感光材料及相关的录象技术。其中从5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静电摄影技术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特别是静电复印,由于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较高等一系列优点,已成为当代国际上复印技术的主流。静电摄影技术中所用的感光材料称为光导电体。常用的有硒和硒合金、光敏氧化  相似文献   

12.
认识照相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照相纸的感光性能相纸用来印放照片 ,和照相胶卷一样也是一种感光材料 ,也具有各种感光性能 ,诸如感光度、反差、最大密度等等 ,但是 ,因为用途的不同 ,对这些感光性能的要求则是因目的和使用条件的不同而各异的 :胶卷用来照相 ,拍照对象和光照条件千变万化 ,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限制 ,感光度必须足够高是胶卷的一个重要要求 ;相纸用于印放照片 ,底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对象 ,而人工调控印放光源有比较大的余地 ,因而感光度对相纸并不是一个重要性能。哪些性能对相纸重要 ,怎样求取和表示呢 ? 感光度对相纸作一系列不同的曝光、显影加工、…  相似文献   

13.
于松嘉 《影像技术》1997,(3):6-10,13
传统的光化学成像体系:银盐感光材料应用范围广泛,感光度,分辨率高,但实时性。非银盐感光材料具有实时性,分辨率极高。但大部分产品感光度极低。  相似文献   

14.
在卤化银感光材料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有机化合物,以改善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例如增加感光度,扩大感色范围,降低灰雾等)、物理机械性能(例如增加塑性、提高涂层耐磨损强度等)、提高感光材料的涂布质量、消除气泡、条道等弊病,以及改善感光材料冲洗加工性能(例如加速显影过程,加强定影和漂白能力等)。这些有机化合物统称为照相有机物。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富士胶片公司1976年11月投产一种超高速彩色底片富士F-Ⅱ400,这种彩色底片是为拍摄高速度运动需要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感光材料,它特别适用于室内、外竞技运动摄影或者照明条件比较暗的室内和夜光景物。过去的彩色底片,感光度最高为125ASA,例如西德杜拉2型彩色底片。虽然早在数年前美国GAF公司就生产了安斯可彩色反转片D500,感光度为500ASA的彩色反转片,可满足较暗光线和快速运动被摄体的照  相似文献   

16.
1.引言古老的感光材料——重铬酸盐明胶(DCG),在激光全息摄影迅速发展的今天又重新被人们所重视。DCG全息图所具有的高衍射效率、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等优良特性使其在显示全息、全息光学元件制作中成为一种重要的记录材料。但是由于明胶固有的亲水性,使干燥的重铬酸盐明胶全息图从高相对湿度(RH>80%)的空气中吸潮,导致全息图快速退化。这一致命弱点至今仍然是DCG作为全息记录的最大障碍。为了增强DCG全息图的抗潮性能,目前  相似文献   

17.
前言感光材料的密度、反差系数、感光度等照相性能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目前乳剂配方、乳剂制备工艺及胶片涂层技术对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的影响正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制备感光材料的重要原材料硝酸银,其纯度对照相性能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事实。随着感光材料制备工艺的日益完善,人们将进一步借助提高硝酸银的纯度以期制备性能更优良的感光材料。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发展这方面工作。研制先进的硝酸银提纯工艺无疑将降低成本并提高硝酸银质量,这对感光材  相似文献   

18.
一步摄影材料是目前感光度最高的感光材料,但它的解象力很差,从而限制了它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因此提高解象力是一步摄影材料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研究感光层、接受层的特性以及加工膏剂的组成和加工条件对在感光层和接受层中分别形成的负—正影象的解象力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了具有各种粒度的感光溴化银层,以聚乙烯醇缩丁醛、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接受层,以及  相似文献   

19.
特种胶片是指除电影胶片、民用摄影胶片(包括医疗卫生用胶片)之外的种类繁多的各种军用和科技用胶片,如各种航空测绘、航空侦察、红外伪装侦察、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船摄影、高速摄影、天文拍摄、微光摄影、缩微摄影、照相制版、高速示波记录、全息立体摄影等方面使用的感光材料。近年来,由于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船技术的发展,国外对超高空及高空侦察胶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进工作,这类胶片用量也最大,是国外特种胶片中最主要的一类。以下分别对这几类胶片的发展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20.
王琦 《影像技术》2003,(1):52-52
无论黑白感光材料还是彩色感光材料,都有一定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期限。在保存条件好,保存期限未超过的情况下,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基本不变;反之,如果保存条件不好,或超过保存期,则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就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感光度下降,灰雾上升,甚至乳剂膜产生霉菌等。影响感光材料保存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感光材料的种类一般黑白感光材料是单层乳剂,不存在色彩平衡问题,所以保存性相对较好;而彩色感光材料是多层感光乳剂,外界保存条件对各层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往往不同,保存不当极易引起彩色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