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酒水     
江西定南那地头,据说有一道名菜,叫酸酒鸭。酸酒鸭之鸭自是鸭,酸酒鸭之酒可不是酒,而是米醋。不过如果借此推断酸酒水是米醋水那就大错特错了。酸酒是酒。酸酒古已有之,冯梦龙《笑林广记》记有《酸酒》:"一酒家招牌上写:酒每斤八厘,醋每斤一分。两人入店沽酒,而酒甚酸。一人咂舌攒眉曰:‘如何有此酸酒,莫不是把醋错拿了来?’友人忙捏其腿曰:‘呆子快莫作声,你看牌子上写着醋比酒更贵着哩!’"  相似文献   

2.
仪狄蒙冤     
在古籍中,还有比杜康造酒更早的记载。《战国策·魏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酣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意思是说:过去,夏禹的妻子令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一)国内外配制酒概况:1.国内:汉代《淮南子》说:“清盎之美,始于耒耜”。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酒之清者曰酿,浊者曰盎,厚曰醇,薄曰醨,重酿曰酎,一宿曰醴。由此可见,我国最古老的酒是米酒,且当初是混浊的,连槽带酒一起下肚的,后来经过改进、提高,演变成现代的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宋人酤酒》韩非(公元前280—233年),韩国人,荀子的学生,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与申不害齐名,同为我国法家的鼻祖,所以过去人称法学为“申韩之学”。本文韩非用“宋人酤酒”的民间传说,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某些矛盾。本文是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到战国时代的酒店,已高挂酒旗,招徕顾客,接着说明买主为什么无法接近,导致了酒的酸败。借古讽今,有深刻的意义原文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邪”?曰:“狗  相似文献   

5.
酒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战国策·魏策二》 :“昔者帝女令仪狭作酒而美 ,进之禹、禹饮而过之”。故后世有“仪狭造酒”之说。酒与医药关系密切 ,从“医”字、从酒(酉)可明之。中医有“酒为百药之长”说。在商代已有药酒出现 ,由单味或多味药材浸泡酒中而成。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考黑出》解释 ,“鬯者 ,以百草之香 ,郁金合而酿之成鬯。我国最早的药酒酿制见于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中。古人重视用酒防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用酒醪治疗肠胃疾病 ,“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该书中有两例以药酒治…  相似文献   

6.
《计篇》是《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开篇,号称孙子兵法的战略篇。一开篇就提到了“五事七计”论:“……故经之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相似文献   

7.
黄酒亦称老酒,色呈琥珀,越久越香,越陈越醇,在黄酒中绍兴酒为第一。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绍兴酒如清廉吏,不搀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袁枚因久居江南,故对绍兴酒尤为青睐。《调鼎集》中把绍兴酒与其他地方酒相比:“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独无;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  相似文献   

8.
能读的东西不独文字,酒也可以,不过人世间饮酒者众而读酒者少而已。 多数喝酒的人,都只将酒作为能忘忧能迷魂的一种饮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把酒当作一种精神或者一种文化,他们知道酒之可读。 在读酒者心目中,酒,象诗一样有格律和激情,像小说一样有情节和场景,像画一样有线条和光影,像丝竹一样有节奏和声韵,一句话,酒是可读之物。 欧阳修与众宾客会饮于琅琊山下,酒给宾客带来了欢乐,仅此而已,唯有太守“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在宾客是只饮不读,在欧阳修是且饮且读。那篇《醉翁亭记》,该是这次读…  相似文献   

9.
酒道     
文人与酒特别相亲狎,这似已成定论。对于我,一生中有三件不可或缺之物:一是书,它形成我的思想;二是笔,它支撑我的人生;三是酒,伴我消尽脑中块垒。窃以为,三者中最为亲切者,则非酒莫属也。或有言酒误人误事,最典型的例子在《三国》:张飞守徐州,刘备诫其不得饮酒,飞却不然,聚群僚泥饮,大醉,被吕东夺了城池。众人皆责酒误事,颇有点寻替罪羊购味道。在我看来,酒如刀枪,人以对_枪作恶,非刀枪之恶,实人之恶也;以酒误事,岂是酒不好,大抵是人不好罢了。明李文人张潮有云:“胸中小不平,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对.剑不…  相似文献   

10.
武红旗 《烹调知识》2011,(11):20-21
有人说“酒是穿肠毒药”,此语虽道出了酒之危害,却也不尽然。“沉酒无度,醉以为常者,致疾败行,丧邦亡家,陨身亡命”,倒也确实,但少饮者却未必如此。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精御寒,消愁遣兴。”《本草新编》中也说:“酒,味苦,甘、辛、气大热,有毒。  相似文献   

11.
斗,有多解。《说文》:“斗,十升也,象有柄。”《段注》:“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汉书·律历志上》:“十升为斗,斗者,升之量也。”故斗有容量、重量之称。作为酒器亦有称斗者,《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耆。”《疏》:“大斗,长三尺,谓其柄也,盖从大器(木邑)之樽用此杓耳。”以斗盛酒,谓之斗酒。其义有时形容其量多,  相似文献   

12.
酒政,或称酒法,就是国家对酒业采取的政策,实行的制度。政策、制度属于文化的范畴,所以,中国酒政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内容,是酒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深入开展酒政研究,对于指导我国制定正确的酒业政策,加强酒类生产经营活动和消费市场的管理,从而促进中国酒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而迫切的现实意义。传说中的距今40O0多年以前的大禹时期,“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见《孟子·梁惠王}})从此,中国人已经有意识地进行了禁酒。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朝…  相似文献   

13.
荠菜味美,古人早已深知,并有具体记载。《尔雅》云:“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郑樵《通志》曰:“其甘如荠,谓此菜之美也。”王世懋《瓜蔬疏》云:“百草中可食者最多,荠菜……草中之美品。”苏易简对宋太宗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只知荠汁为美。”苏轼诗曰:“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赞美荠菜的诗句则更多,如“手烹墙阴  相似文献   

14.
马元文 《中国酒》2006,(4):32-35
黄酒是中国的国酒。是我国劳动人民伟大发明之一。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酒”字和“醴”字出现,诗经中也有关于酿酒的讽颂:“十月获稻,为此春酒“《豳风·七月》。说明殷商时期已经有酒,周朝已用稻米酿酒了。而古代文选中有仪狄、杜康造酒之说,则年代更早了。《战国策·魏策二》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说明仪狄作酒应在大禹时代:而杜康按郭沫  相似文献   

15.
杂谈豆芽     
李渔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中说:蔬食之最净者,曰笋。曰蕈,曰豆芽。细究起来,笋、蕈是从山林地里钻出来的,都和泥土沾边,真要说净者,还非豆芽莫属。  相似文献   

16.
酒能益人,亦能误人———酒之功与过吕建辉青海省民和县人民医院(810800)一、酒之功《中药大辞典》载,酒能“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其味苦甘辛,大热,新者有毒,陈者无毒,入手少阳三焦经、足阳阴胃经、手阳明大肠...  相似文献   

17.
赊店酿酒历史渊远流长,可谓天长地久。“仪狄造酒,杜康润色”是酒界一句行话,《战国策·魏策》记载:昔者,帝汝令狄作酒献之禹,禹甘之,曰:其后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狄。仪狄被驱赶后,顺河南下,来到昆阳(今叶县)南200里一四面环水小镇,见井边一老者汲水,仪狄借来水喝,顿觉甘甜爽洌,认定乃酿酒好去处,遂建作坊造酒。公元21年,东汉皇  相似文献   

18.
30多年前,我在读研究生,导师张四维先生是一位极方正的国学专家。他气度轩昂地朗声诵读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绍兴酒生产传统工艺的要点,原料称为“酒之肉”,曲称为“酒之骨”,水称为“酒之血”,谓曰“三要素”。认为传统技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一)芳草·妖草 烟、酒、茶可以说都属于嗜好性的消费品,但三者和人们的利害关系大不相同。这不同之处,饶有趣味地反映在烟、酒、茶的古今异名别称上。 先说烟的种种名称。明清以来人们给它取过若干动听的名字,诸如芳草、瑶草、返魂烟、金丝烟、金丝薰、……清代王《畿辅通志》一书收集的烟名尤其多,“俗美其名曰醉仙桃,曰赛龙涎,曰担不归,曰胡椒紫,曰辣麝,曰黑于菟”。有的烟名虽美,却反射出嗜者久吸成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