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房价持续上涨引发的关于房地产业调控大辩论,在政府、开发商、消费者、学者之间展开,特别是政府连续几年出台各种措施稳定房价。本文通过考察我国乡村聚落的发展,为认识城市房地产业发展提供另一种视野。 相似文献
2.
3.
乡村聚落社会生态系统的韧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提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乡村聚落发展成为社会关注重点。近年来,随着快速发展的城镇化等外部社会经济干扰和冲击,我国乡村聚落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实现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迫切目标,而韧性理念则为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文章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分析影响乡村聚落韧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总体判断乡村聚落的韧性程度,并探索构建乡村聚落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发展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浪潮的推进,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使乡村和城市的空间界限逐步消失,提高乡村居民生活体验感,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通过对乡村建筑和风貌的保护更新,使其发展成为居民安居乐业之地,在保护了传统乡村风貌的同时,也逐步缩小了乡村和城镇的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通过对腾冲市桥街村的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探寻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后续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以益阳市赤江咀为劁,简述了南洞庭湖区域乡村聚落的类型,揭示了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下,如何对村庄的发展定位、用地空间布局、聚居环境进行调控与更新,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9.
目前,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已经成为徽州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徽州传统聚落通过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空间组合、建筑型制反映特定的地域文化内涵,其所体现的社会环境、人文精神以及审美情趣为其城镇化建设创造并提供了启发思想和借鉴意义。保护和传承徽州乡村聚落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推动新型聚落城镇化转型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保护发展的豫西传统乡村聚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豫西传统乡村聚落的进行实地走访,客观记录豫西传统乡村聚落的生存状况,探究豫西传统乡村聚落中百姓的生活现状和需求,挖掘传统乡村聚落的地域特色,总结豫西传统乡村聚落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百姓意识淡漠、传统乡村聚落功能转型难、政策引导性差等客观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乡村聚落景观承载着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深远的文化传统。重庆渝东南地区由于多民族的栖息和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其乡村聚落景观更是独具地域特色。本文以渝东南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为例,提出就地保护和异地搬迁保护这两种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赣江流域Landsat 8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数据源,选取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3个方面的8个因子作为赣江流域乡村聚落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技术,对赣江流域聚落分布适宜性进行评价。其中,高度、中度、低度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的聚落面积分别占8.66%、27.44%、29.14%、27.15%、7.61%,表明赣江流域的聚落适宜度总体上较高。将传统村落分布情况与适宜性评价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聚落空间适宜性与传统村落数量分布之间呈现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适宜性的乡村聚落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分析国内近年关于乡村聚落的研究背景,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解析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乡村聚落的研究现状,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而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
聚落的研究进展,将我国乡村聚落研究划
分为复兴、发展、多元化3个阶段,乡村聚
落研究经历了由简单向综合、从定性描述
到定量分析、由空间分析向人文社会范式
的转变。但是目前我国乡村聚落研究现状仍
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是研究内容缺乏创
新,原创理论相对较少;第二是研究对象较
偏传统,普适性研究不够;第三是学科交叉
研究不足,研究视角有待拓宽。最后提出了
我国乡村聚落研究今后发展的趋势:以人为
主体的微观视角下乡村聚落研究;乡村转型
发展背景下乡村聚落发展与重构研究;对我
国东、中、西乡村聚落和传统村落的研究;
多领域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乡村地区的人地关系。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总结了聚落地理学在乡村聚落空间形式方面的发展成果。对国内外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类型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挖掘其背后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影响因素。通过这种系统的类型研究和因素研究解读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空间形式.以期能对我国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南藏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一文化区域下不同生产方式为研究视角,把甘南藏区的牧区村落、半农半牧区村落和农区村落根据村落选址情况,划分为牧区山坡型村落、牧区草原型村落、半农半牧区河谷型村落、半农半牧区山坡型村落、农区村落五种类型,以五个典型村落分别作为研究案例,通过住户、组团、宗教空间之间的结构关系探索,提炼出牧区山坡型村落为住户外散、整体外散,牧区草原型村落为组团外散、整体外散,半农半牧区河谷型村落为组团外散、整体内聚,半农半牧区山坡型村落为住户外散、整体内聚,农区村落为组团内聚、整体内聚的聚落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城市化扩张的加剧,乡村聚落景观发生了巨大改变,乡村聚落格局在乡村城镇化的浪潮中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分析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外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研究进展,包括乡村聚落格局的美学价值、乡村聚落格局演化、研究采用的主要学科与技术,探讨了该领域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