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MPLS宽带网络技术及其标准化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IETF综合选路和交换问题研究工作组提出的一项IP领域的新技术。多协议不仅是指MPLS可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如 IP、IPX等),而且MPLS可运行于多种链路层技术(如 ATM、FR、Ethernet、LAN等)之上。但由于MPLS的产生源于对IPOA技术的改进,因此MPLS的网络层主要针对IP协议。MPLS采用集成模型,将第三层的IP选路和寻址功能与第二层的高速数据交换相结合,兼备了硬件交换和现有选路方式的优势。当分组进入MPLS网络时,首先由入口路由器为分组划分转发等价类(FEC),然后利用标签分发协议(LDP)和路由协议(如OSPF、IGRP等)为FEC建立起标签交换路径,在分组头部插入标签信息;在网络内部,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只需依据分组所携  相似文献   

2.
移动IP协议提供主机在移动状态下接入IP网络并保持通信的能力,在基于IP骨干网的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IP协议被认为是支持移动性的一项重要协议。MPLS技术结合了三层转发的灵活和二层交换的高速,为骨干网络解决方案提供了高速的数据包转发能力和极大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3.
MPLS VPN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是一种新出现的技术,旨在解决当前互联网环境中使用IP分组转发技术的许多问题。论文就基于IP的VPN技术在流量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PLS技术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一种基于MPLS的VPN流量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宗平  王丽莉 《微机发展》2013,(9):51-54,58
文中介绍了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与移动IP网络以及IP组播相结合的技术,设计了一种适合移动节点通过隧道传输组播数据的技术。介绍了MPLS网络的网络体系结构,一些重要的概念,如标签以及转发原理。讲述了移动IP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着重研究了移动IP和组播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途径。给出了一种基于MPLS的移动IP组播的技术设计方案,具体描述了相关的实现方法。并在NS2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了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与移动IP网络以及IP组播相结合的技术,设计了一种适合移动节点通过隧道传输组播数据的技术。介绍了MPLS网络的网络体系结构,一些重要的概念,如标签以及转发原理。讲述了移动IP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着重研究了移动IP和组播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途径。给出了一种基于MPLS的移动IP组播的技术设计方案,具体描述了相关的实现方法。并在NS2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为IP网络中实现服务质量(QoS),路由控制等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简单介绍了区分服务(Diff-Serv)和MPLS的基本技术框架,重在说明如何在MPLS网络中实现区分服务,通过两种标记交换通道分别对不同情况下的分组进行转发,利用MPLS头标中的标记和EXP域实现多等级的区分服务。  相似文献   

7.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典型的ATM支持IP的集成模型技术,移动IP是允许用户到处活动时仍然保持连续的IP网络连接性协议。文章介绍了移动IP技术和MPLS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然后给出了移动IP与MPLS结合的实现方案,并说明其结合的好处。  相似文献   

8.
MPLS及其在IP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是当今网络界研究及讨论的热门话题,它不但能提高传统路由器的分组转发性能,还能应用于流量工程、提供服务质量(QoS)保证以及虚拟网构建等方面。文章重点介绍了MPLS的原理和关键机制,分析了MPLS在IP网络中可能有的应用,同时指出了MPLS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能在主干网上大大提高IP转发性能,并提供服务分类(CoS)及服务质量保证(QoS)。MPLS在现有的主干ATM网上可提供高性能的IP服务。该文主要介绍了MPLS技术,并讨论了在ATM网上实现MPLS所必须解决的一些关健技术。  相似文献   

10.
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与无线自组网组播机制相结合可以把MPLS在分组转发以及支持服务质量、流量工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引入到无线自组网组播路由协议设计中,具此提出了一种基于MPLS技术的组播协议设计方案——标签交换转发组播协议(Label-Switching Forwarding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以下简称LSF组播协议)。  相似文献   

11.
Mobile IP与MPLS集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PLS技术结合了三层转发的灵活和二层交换的高速,为骨干网络解决方案提供了高速的IP转发能力和极大的可扩展性。MobileIP为用户提供了移动处理的功能。论文介绍了MobileIP与MPLS结合的几种形式,详细研究了在移动节点handoff时,集成方案的处理过程。分析了各种现有的结合方式中的一些缺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简要介绍了MobileIPv6与MPLS集成的方案,并说明这两种技术集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Oleg Berzin 《Computer Networks》2009,53(12):2153-2181
Scalability of the network layer mobility management solu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quirements for the mobility control plane. Mobility Label Based Network (MLBN) is a new approach to the network layer mobility management problem that relies solely on MPLS to provide both macro- and micro-mobility for IPv4 and IPv6 mobile hosts and routers. This new approach does not rely on the existing IP mobility management protocols such as Mobile IP and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rotocol BGP (MP-BGP) and MPLS. In the context of the MLBN the scalable control plane should be capable of efficient Mobility Label distribution while allowing the MPLS-based forwarding plane to deliver mobile traffic in an optimal mann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hierarchical mo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capable of both macro- and micro-mobility support without the use of Mobile IP and its derivatives and allows scalable Mobility Label distribution and MPLS label stack based packet forwarding in support of optimal traffic delivery between the communicating mobile users.  相似文献   

13.
基于MPLS的层次微移动协议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是保证数据安全的必要条件。在论述了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用户-功能的权限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BAC的B/S体系结构的信息系统权限控制方法,实现了安全的权限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Computer Networks》2008,52(9):1732-1744
To support mobility the network control plane is required to detect changes in the mobile node’s location and distribute the new location information throughout the network thus enabling the forwarding plane to deliver traffic in an optimal manner. The network responsiveness to the mobile node movements can be generally thought of as the time elapsed between the moment the node’s location in the network has changed and the moment the reception of packets in the new location has resumed. This paper outlines an approach to handling the user mobility at the network layer in the context of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ed networks (MPLS). This new approach does not rely on the existing IP mobility management protocols such as Mobile IP and is instea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rotocol BGP (MP-BGP) and MPL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ntroduce new protocol elements to MP-BGP to achieve mobility label distribution at the network control plane and the optimal packet delivery to the mobile node by the network forwarding plane using MPLS regardless of the IP protocol addressing and the associated logical network topology.  相似文献   

15.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是一种高效的数据包交换技术,提供了标记、路由、转发等能力.论文使用OPNET软件,对MPLSTE技术在网络流量管理与负载均衡等方面进行仿真对比,与传统的IP网络相比具有更优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鲍丽红  王昱  韩双旺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0):4946-4948,4954
MPLS是下一代互连网的核心技术,基于MPLS的组播技术的研究是目前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IP组播技术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主要的原因是组播路由缺乏可扩展性,任何组播协议的设计,可扩展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分析了组播可扩展的相关概念及其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Tunneling和Non-branching算法应用于MPLS域实现基于信源树的组播算法,该算法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有效提高传统IP组播中可扩展性、流量聚合等问题,基于NS-2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汇聚组播:新型MPLS服务质量组播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勇  胡松华 《软件学报》2010,21(4):827-837
为支持新兴网络应用,IP组播(multicast)和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分别从不同方向扩展了当前的IP路由和交换模式.MPLS和IP组播的结合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MPLS网络中的服务质量组播面临着标签资源匮乏、组播路由状态的可扩展性以及具体实现上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汇聚方法的新型MPLS服务质量组播体系结构,提出在现有的路由控制平面上叠加一层面向IP组播服务的控制平面,取代组播路由协议并支持组播聚集,形成2层控制平面结构.定义了两平面之间的协作和交互方式,并通过扩展RSVP-TE(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 P2MP(point to multi-point)协议,在新的体系结构中融合了服务质量控制能力.另外,还探讨了汇聚组播中基于距离约束选择汇聚路由器的算法,实现了基于Linux的MPLS组播路由器和IP组播服务控制系统,并组建了实验平台.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汇聚组播的双平面网络控制结构能够适应组播用户和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能够有效节省MPLS标签资源,平衡网络中组播流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IP网络对服务质量(QoS)的支持一直是网络技术研究的热点,有几种协议支持IP网络的QoS,描述了综合服务结构模型(IntServ/RSVP)、区分服务结构模型(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的原理,讨论了Diff-Serv的关键技术和基于MPLS Diff-Serv支持数据传输服务质量(QoS)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9.
多协议标志交换技术的关键机制与形式化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讨论了一类新的网络层分组转发技术-多协标志交换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