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气化细渣单独燃烧及与动力原料煤混合燃烧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掺混比例对混合燃烧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混合燃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和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气化细渣和原料煤掺烧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掺混原料煤的比例越高,混合燃料燃烧反应的活化能越低,其可燃性和综合燃烧特性越好。这可为改进气化细渣的燃烧特性,有效利用气化细渣的热值,降低固废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煤成油研究历史和我国煤成油田勘探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煤成油早期研究始于18世纪的俄罗斯学者罗蒙诺索夫。之后西方学者Rogers、Bertrand等先后发表过有关论述。近代我国煤成油研究可能始于1933年王竹泉、林文英、谢家荣等分别考察鄂尔多斯盆地和浙江长兴地区。5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陆续在含煤岩系探获石油。80年代后,对煤成油的研究和认识获得较大的进展,形成了含煤岩系内能够形成油田的共识。我国一批科研机构、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在煤生油显微组分、模拟实验、有机地化、成烃模式、煤沼演化与煤成油田形成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创见性的认识,将我国煤成油研究推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目前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含煤岩系内形成油田的主要贡献者是煤层还是泥岩?在低成熟条件下能否形成煤成油田?对此类争议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展开深入的讨论,煤成油研究才可能进一步发展。参19(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3.
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装置的造气工段采用美国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气化炉的高压煤浆是由高压煤浆泵提供的。该泵为活塞式隔膜泵,结构型式为三缸单作用,其作用是抽取煤浆槽内的水煤浆,加压至7.5MPa,经德士古烧嘴雾化后进入气化炉,燃烧产生工艺气。1 故障情况高  相似文献   

4.
面对我国城市天然气需求缺口的不断增大,煤制天然气(SNG)的产量逐年增加的现状,将煤制天然气作为补充气源供应城市燃气系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而煤制天然气能否在民用燃气具上直接使用,成为煤制天然气应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从国内煤制天然气产品质量出发,参照国外煤制天然气产品质量波动,研究给出了国内生产的煤制天然气气质组分的波动范围。以此为基础,对比气质的波动范围与现行天然气相关标准的一致性,评价煤制天然气气质的适应性;对比煤制天然气与现有天然气在燃气灶具、热水器与采暖两用炉的安全性、热工性能和极端压力工况下燃具排放性能等指标,评价燃具对煤制天然气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煤制天然气产品满足天然气行业现行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和燃气可互换的规定,所有燃具在煤制天然气气氛下,燃烧性能稳定、热工性能和烟气排放良好,给定的煤制天然气能够适应燃气具的使用要求,在民用燃气应用领域可以作为直接替代常规天然气的气源使用。  相似文献   

5.
煤变质程度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大量煤岩样品的压汞实验和低温氮吸附实验测试结果的系统分析,讨论了煤变质程度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结果发现:煤样的压汞孔隙度随煤级的升高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孔喉平均直径小于1 μm的孔隙结构在各种不同煤级的样品中均大量分布,而孔喉平均直径大于1 μm的孔隙结构则仅在中低煤级样品中大量分布,在无烟煤中更是很少见到;在中低煤级阶段,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高,低温氮测试的煤比表面积逐渐降低,到无烟煤阶段,煤的比表面积又开始增加。结论认为:煤的孔隙度、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均受煤变质程度的控制,且在烟煤与无烟煤的交界处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6.
煤中的惰性组分与煤成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世界上煤成油田与其煤岩显微组分的对比研究后发现,许多煤成油田出现在煤中惰性给分含量较高的地区。笔者结合对煤中惰性组的物性分析,认为与镜质组相比,惰性组具有较小的吸附性和较大孔隙直径,它为煤中形成烃类的富集和运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煤中具较高生烃能力的富氢组分与大量惰性组的配合,对煤成油的富集和运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油石化企业纷纷涉“煤”。它们结合自身特点,分别选择了煤层气,煤化工和煤制天然气作为突破口,在技术,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另类储备。  相似文献   

8.
乐平煤系树皮煤生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东北乐平地区的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因富含树皮体而称之树皮煤,为了明确龙潭组煤成油的机理和勘探前景,文章用有机岩石学方法获得树皮煤显微组分以树皮体为主,同时富含基质镜质体、小孢子体等富氢组分;用生烃模拟实验方法得到树皮煤的产烃率很高,是迄今已知的最好的煤成油烃源岩;通过单组分生烃模拟实验证实树皮体最有利于生成液态烃;树皮煤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部分潮上带)泥炭坪,成煤物质来自于红树林-半红树林植物群。  相似文献   

9.
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特点与勘探开发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低煤阶煤层气藏具有煤层厚度大、渗透性好、含气量低但吸附饱和度较高等特征。国外近几年煤层气突破主要集中在美国粉河盆地、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等低煤阶区,其勘探开发实践证实,低煤阶煤层气藏可以获得工业气流,达到商业开发规模。在介绍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基础上,对我国的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估和展望。结果表明:我国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其中西部地区的准噶尔、吐哈、三塘湖、天山、塔里木、鄂尔多斯等盆地侏罗系低煤阶含气面积共计约20.68×104 km2,煤层气资源量达19.96×1012m3,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54%,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煤中水分对煤吸附甲烷影响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量子化学MP2计算方法,对所建煤表面模型和水、甲烷分子相互作用的不同构型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煤与水、甲烷分子最稳定的构型,指出水在煤表面的吸附势阱远大于甲烷,比甲烷更容易吸附于煤表面,据此从微观角度解释了水对甲烷吸附量影响的机理,并通过不同煤样的等温吸附实验,证明了理论计算及推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强化煤炭管理,不仅仅是从源头上把好采购关,天津石化热电部还从原煤进厂、接卸到入炉燃烧各个环节入手,层层把关、降低费用。"火车原煤进厂最多时一天达到4列,为了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煤质状况,职工们需要连夜进行采样、化验。"天津石化热电部技术质量部主任忻炜说。今年起,热电部在原煤管理工作中,通过加强接卸、储存及混配煤等多种方式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了生产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动力厂220t/h粉煤锅炉燃烧系统的改造情况和浓稀相燃烧器的原理、现场安装以及在安装过程中各部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以鄂尔多斯煤为原料,加氢后的煤焦油为溶剂油,在高压釜内进行煤-油共炼反应,采用元素分析、工业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原料煤和半焦微晶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与半焦主要由C和O元素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H,S,N等元素;与原料煤相比,半焦的H/C摩尔比减少0.23,挥发分和固定碳质量分数分别降低15.77,1.64百分点,灰分升高17.87百分点;煤和半焦的XRD谱图中出现大量无机矿物质特征衍射峰,主要来源于煤和半焦中的灰分;高温、高氢压环境下,煤发生裂解与聚合反应,煤中芳香结构缩聚明显,有机质碳原子排列趋于定向且规则,石墨化程度增加;原料煤表面光滑,排列有序,粒径较大,而半焦表面粗糙,排列无序,粒径较小,表面有大量孔隙。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煤储层的"三低"特性及水力压裂过程中所产生压降损耗过快及成本较高的难题,开展煤储层的高能气体压裂下的裂缝扩展研究。研究表明:高能气体压裂可在煤储层中产生以3~8为主体的裂缝网络体系,且裂缝方位不受地应力的控制,只与压裂药燃烧释放能量的方位有关,与最大能量释放的角度基本一致。这对煤层气储层的压裂开发以促进其解吸、扩散、渗流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煤成气井取心要求高收获率、尽可能短的提钻时间和出筒与装罐时间。根据煤成气井取心特点,选择绳索取心工具作为煤成气井取心工具并推荐了取心技术参数。山西、陕西、甘肃、河北等地8口煤成气井煤层取心实践证明,本文提供的技术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是设计了一种能够回收炼厂干气的热电联供的热力系统,利用能源梯级使用的原则,采用新型的干气与煤混合燃烧的链条炉,回收炼厂干气作为热电厂锅炉燃料的部分补充,消灭了炼厂的火炬,既做到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又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系统中,充分考虑了干气使用的安全性及防范措施、环境保护手段以及对新技术的积极使用。  相似文献   

17.
煤间接液化技术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特点及进展,从工艺路线、产品构成、技术经济等方面对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煤储层"三低"的特性及煤气井单井产量较低的难题,研究多级强脉冲压裂技术的加载压裂破岩机理。依据岩石破裂的第一强度理论,建立力学模型,为多级强脉冲加载下的煤岩体破裂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火药在井筒中燃烧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不断往射孔孔眼中喷射,致使射孔孔眼内压力不断升高。当其压力大于煤岩体破裂压力时,煤储层发生破裂产生裂缝,煤储层压力得到释放,煤层气得到解吸,解吸的煤层气通过产生的裂缝形成有效的渗流过程,从而提高了煤层气井的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三大石油公司齐步涉煤。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预期下,在油气资源短缺的现实倒逼下,煤层气、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涉煤项目纷纷在石油石化系统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煤油共炼过程中煤与不同劣质油配制油煤浆的适应性;考察了不同溶胀时间下煤的溶胀度、表观黏度的变化,探讨管道运输温度条件下溶胀对油煤浆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馏出温度高于310 ℃重油为溶剂与白石湖煤制得油煤浆,浆体表现出剪切稀化行为;以减压渣油和高温煤焦油为溶剂制得油煤浆,浆体出现非连续性剪切增稠现象;具有剪切增稠趋势的体系不适用于作为煤油共炼油煤浆制备的溶剂。以馏出温度高于310 ℃重油为溶剂的油煤浆在工况温度(80 ℃)条件下出现溶胀行为,且溶胀后表观黏度增大;在较高温度(不低于90 ℃)条件下溶胀行为对油煤浆的流变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