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据美国奥斯丁的德州大学科学家报道,一种新发现的微生物能够生产出纤维素并转化为乙醇和其他生物燃料。如果能实现规模化生产,这种微生物将可为我们提供大量的运输用燃料。除了纤维素外,这种氰基微生物还能集聚起葡萄糖和蔗糖。这些糖类都是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科学家说,他们发现的这种氰基微生物可以在非农业用地上建设的生产装置中用不适于人类或农作物使用的盐水来培养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油藏环境耦合作用下微生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机理,建立了能全面反映微生物驱油过程的三维三相六组分数学模型,模型涉及的组分有油、气、水、微生物、营养物以及代谢产物。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微生物生长/死亡、营养消耗、产物生成、化学趋向性、对流扩散、油相黏度降低、吸附、解吸附以及油-水界面张力变化等特性。其中,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方程以Monod模型为基础,考虑油藏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模型的影响且微生物在地上与地下生长速率不一致;同时为了体现菌体对微生物驱油的作用,引入微生物因子到微生物驱油机理中。对微生物生长模型、微生物和营养物的混合溶液注入量、环境抑制系数、最大比生长速率以及微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完善后的微生物生长方程计算得出的产物浓度要比Monod模型低,但这两种微生物生长方程下的产物浓度的差异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较小;随着混合溶液注入量的增长,这两种微生物生长方程下的产物浓度差值和采收率提高幅度将增大;微生物因子对微生物驱油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微生物因子下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绝对误差可高达24.53 %。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采油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探讨制约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认为制约的主要因素不是油藏条件,而是研究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对油藏中微生物结构认识的局限性。目前鉴定和分析微生物使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和显徽技术,只能发现生态环境中很少的一部分微生物,不能得到油藏产出液中有多少种微生物及其含量、所希望的微生物种群在其中是否属优势菌群等关键参数。其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的局限性。目前的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研究基本沿用化学驱物理模拟研究设备和方法,一般使用人造岩心(国外多数使用天然岩心),不能真实模拟油藏环境而准确反映微生物驱油的真实效果,研究得出的参数也就不能用于现场试验。最后,提出了微生物采油技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参15  相似文献   

4.
激活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按微生物来源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和内源微生物采油两大类,本文综述了通过注入营养剂和混气水激活油层内本源微生物的采油技术,该项技术的工艺较简单,在俄罗斯已进入较大规模的矿场应用试验。综述的论题包括;绪言;基本原理,矿场试验及相关研究;矿场试验设计;矿场试验跟踪监测;对中国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采油中微生物对原油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武平仓  巨全义 《油田化学》1998,15(4):362-365
长庆油田采用美国NPC公司的商品微生物,分两次在32口井上进行了116井次的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试验,效果显著。通过测定微生物处理前后油井产出的原油组成(含蜡量和烃组成)和物性(凝固点、粘度)、原油伴生水中有机酸含量和水的表面张力等的变化,以及在室内将油井产出的含水原油与微生物混合培养后测定生成气体的组成,研究了微生物对原油的作用:产生C6以下气态烃、少量CO2、N2和H2,使原油轻质化,产生有机酸和其他表面活性物质。本文报告了此项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采油技术与油田化学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卫东  宋永亭  陈勇 《油田化学》2002,19(3):293-296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和现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前景良好。本专论叙述了微生物采油与油田化学剂之间的关系,共分6个部分;①影响微生物采油的油田化学剂简介;②化学剂对微生物的不良作用,包括对微生物呼吸作用,蛋白质、核酸、结构大分子合成及细胞壁功能的直接影响和通过改变环境介质渗透压、氧化还原位,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间接影响;③化学剂影响的评价,包括测定最低影响浓度、作用持续时间,并考虑化学剂在地层内的变化;④化学剂不利影响的消除,包括筛选具有抗某种化学剂的菌种,培育具有特定性能的菌种,如可用于聚合物驱后油田的可降解聚合物的菌种。⑤微生物采油需要的化学剂:碳源、氮源、磷源等,利用内源微生物的驱油技术。⑥简短结论。  相似文献   

7.
据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美国用于生物燃料研究上的投资达到1.52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纤维素乙醇的商业化开发研究项目。2007年美国用于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上的资金是常规工业技术研究的3倍。当前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生物基新药品、先进酶技术和微生物技术的开发,非食用性原料的使用以及提高生物燃料产率,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采油技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该文综述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点,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微生物采油工程的油藏筛选标准和筛选程序,菌种的选择,营养液的配制以及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现场应用,并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前景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综述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采油技术,已经引起了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空前关注,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微生物采油先导性矿场试验已初见成效,较为典型的当数美国和俄罗斯,我国的吉林、胜利等油田也进行了矿场试验,增油效果令人鼓舞。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微生物学研究工具已经进入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示踪剂及可视化技术等已经成为微生物采油机理研究的重要工具。相关的石油烃降解理论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等也取得了系列成果。微生物采油的应用也从过去的单井处理逐渐向整个区块或油田发展,并见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防腐技术是利用特殊的微生物在油田生产系统中通过微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抑制引起腐蚀的有害菌生长繁殖,从而降低或抑制生物腐蚀。我国油田的生物腐蚀严重,主要依靠加入杀菌剂加以控制,但对成本和环保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和负作用。国外已开展应用微生物共生性来抑制腐蚀细菌的研究,这种生物防治方法的优势在于不使用杀菌剂,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田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开展了有关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试验研究。在室内进行了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复配、微生物复配体系的适应性、微生物岩心驱替等试验,确定了用于现场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及其浓度、用量等。现场试验提出了方案设计,结果表明,微生物驱油取得了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油田高含水采油期增油降水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能对油藏渗透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作用可用于堵水调剖,也是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主要原理之一。阐明了微生物对油藏渗透性影响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其在国外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通过岩心试验研究了内源微生物封堵的效果,发现微生物对中、低渗透岩心封堵效果明显,最高可降低渗透率80%以上。微生物通过生长繁殖引起岩心渗透率下降,因此,应用微生物可实现典型的选择性封堵。在目前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微生物选择性封堵技术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吉林油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介绍吉林油田筛选微生物菌种、菌种分类、菌种性能评价等室内研究技术和微生物放大发酵工艺、注入工艺。综合评价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研究及试验效果,讨论微生物在地层中的生长繁殖、运移及提高采收率机理。图2表5参9(李羡春摘)  相似文献   

14.
《江汉石油科技》1998,8(4):65-65
EM是“有效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ganisms)的英文缩写,是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出来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该菌剂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碳酸盐地层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的微生物碳酸盐在石油勘探方面具有3个重要的意义,一是微生物碳酸盐可作为古环境和古气候的良好指示,有利于古地理重建;二是可通过分析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评价有机质类型;三是可通过研究微生物碳酸盐中有机质的保存情况评价生烃能力。通过对微生物碳酸盐的发育条件和油气成藏模式的分析认为,发育在斜坡沉积环境中的含微生物碳酸盐建造和纯微生物碳酸盐建造不但可以成为油气储层,而且还可以作为生油气层之一,其中以生物礁为主,微生物碳酸盐为辅的地层,因靠近海相烃源岩地层或直接被海相油页岩覆盖,在海侵体系下极易形成良好的盖层,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潜力。建议在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中加强微生物碳酸盐的研究,可为探寻我国的海相油气地层提供新的勘探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以生物工程及应用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而生物开发能源技术是生物工程中经济潜力最大、最有希望和前途的领域之一,现代化分析仪器和手段也使微生物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近几年来,我国先后从美国、加拿大引进微生物产品和微生物采油技术,从多方面来加快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腐蚀是油气田管道设施运行中的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在油气田环境中,微生物腐蚀是油气田主要的腐蚀类型之一,也是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腐蚀控制难题。综述了目前油气田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认识现状、研究进展和当前的主要防腐蚀方法和控制技术,分别介绍了腐蚀微生物群落、微生物腐蚀机理、腐蚀微生物检测和管道微生物腐蚀控制措施等,并针对油气田微生物腐蚀研究和防护控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采油是生物工程在石油工业领域的开拓性应用。它是一项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及其代谢物强化采油的技术。由于MEOR技术是将细菌应用于井下或地层,而地层的物化环境对 细菌的生长有很大影响,这将直接影响试验效果。因此,在选择试验井时,尽可能选择对细菌较温和的井下条件。前期的室内研究和大量的试验表明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要适合一定的油藏范围。2001年根据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条件,在孤北渤三断块9口井实施不停抽油套环形空间加注微生物吞吐,间隔18d,每次加入量200kg,取得明显效果:免修期增长及抽油机负荷减小。  相似文献   

19.
1996年,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在开展微生物采油的室内试验和矿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室内试验研究中,筛选、培养了适应于微生物采油的厌氧和兼性厌氧菌种80余株,分F、B两个系列,各12组,并具有年生产600t以上菌液的能力,菌液中的细菌密度达到1010~12Cel/L。在地层渗透率高于30×10-3μm2、地层矿化度低于150000mg/L、地层温度低于120℃、原油粘度低于4000mPa·s、含腊量高于3%的井中,用微生物进行吞吐处理均见到效果。1996年5月到年底,该中心先后在胜利、中原、滇黔桂等油田,矿场试验施工60余口井、230多井次,有效率达70%以上,累计净增原油8500多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这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文明寨油田卫7块明159井组微生物驱先导试验进行室内评价研究的成果。通过菌种在注入水中的定向驯化、微生物适应性评价试验及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油藏条件的微生物菌种、评价了高含水期该菌种的驱油效果,为在该区块开展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