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石油化工应用》2017,(5):116-121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区域沉积背景,应用坪桥油区钻井岩心、岩石薄片、粒度、扫描电镜和测井资料,对研究区目的砂层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分析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坪桥油区长6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系,以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微相为主,前者顺着物源方向发育条带状砂体,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发育上平下凸的透镜状砂体,后者顺着物源方向发育上凸下平的透镜状不对称砂体,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发育上凸下平的透镜状对称砂体。纵向上不同层位沉积相及砂体展布既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异。长6~1沉积时期,研究区沉积相总体自北东向南西和南部延伸,平面上砂体分布稳定、连通性好;长6~2、长6~3沉积时期,相平面分布、延伸方向和平面上砂体特征与长6~1时期相同。长6~2砂体厚度在5 m~28 m,长6~3砂体厚度在8 m~30 m,二者都是中部较厚,边部较薄,含油砂体砂地比范围在0.3~0.6。  相似文献   

2.
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的泥岩颜色、岩性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相分析的研究,确认该工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分别为指状砂体模式、朵状砂体模式、坨状砂体模式三种,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序列、沉积构造、C-M图及测井曲线组合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除了存在如前人所说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微相和浅湖亚相等沉积相外,长622和长632小层还存在浊流沉积和碎屑流沉积。浊积岩主要分布在坡折带上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以南的浅湖-半深湖区,碎屑流沉积主要分布在浅湖-半深湖区。坡折带坡度较陡,堆积了巨厚沉积,在地震诱发和重力作用下巨厚沉积物沿斜坡发生液化、移动和滑塌,形成浊积体。地震诱发大规模的波浪运动将正常浪基面附近的浊积岩体及湖相软泥搅动起来,以碎屑流形式被搬运至离岸较远的半深湖区形成碎屑流沉积。浊积岩砂体伸人湖盆腹地,下与长7烃源岩直接接触,并充分吸取烃源岩提供的油气,上有长4+5等上部泥岩封堵,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形成较好油藏的条件,故加强对浊积岩的厚度、规模、含油性、开采方式等做更深层次的研究,是下一步对研究区浊积岩油藏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白豹-坪庄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第6段在白豹-坪庄地区是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通过岩心、测井和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长6油层组砂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河道间和河口砂坝4种微相。进一步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分析长6油层组各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证明该区有2个物源,以北东物源为主;且长63层是主力储层,其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采用压汞分析技术,对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姬塬油田长6储层属于中孔、特低渗储层,孔喉分选性、连通性一般。根据孔隙结构特征相关参数将毛管压力曲线分为4类,研究区主要以Ⅰ类和Ⅱ类为主。从Ⅰ类到Ⅳ类,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逐渐增大,中值半径和平均喉道半径逐渐减小,反映出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由好变差。  相似文献   

6.
堡子湾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对堡子湾地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相有一个明确认识,以岩心相分析为基础,综合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的储层岩性、沉积构造及粒度等方面的特征,对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目的层段以内陆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并且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其具体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天然堤与水下决口扇6类,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是勘探的有利相带.建立了三角洲亚相三维空间相模式,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铸体薄片和扫面电镜等技术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侏罗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带,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储层物性较差,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砂体目前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B期,压实作用使原始孔隙度降低,钙质胶结和硅质胶结破坏原生孔的同时也减少了次生孔,绿泥石环边胶结有效的保存了原生粒间孔,后期的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有所改善.依据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划分出4种成岩相: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有关的绿泥石环边残余孔相,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边部和分流间湾有关的黑云母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和高岭石弱溶蚀相.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性数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曲线及物性等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w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8段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中一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为岩屑溶孔;储层特征及其分布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影响储层砂体展布的主要因素。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有利储层的主要相带,胶结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溶蚀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是重要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9.
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剖面、钻井和录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体系特征、沉积微相及其展布和储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油藏进行评价,对研究区主力油层进行有利区预测,为下一步油藏的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对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古生物特征等相标志进行详细的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发育三角洲相,并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口坝不太发育。并分析长6油层组各亚期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自长63油层至长61油层沉积期,三角洲沉积范围不断扩大,主河道逐渐发育,砂体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属进积型三角洲沉积,平面上形成大规模复合连片砂体,是石油聚集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储层含油饱和度测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油源、油气成藏动力、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分析,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藏低含油饱和度的成因机理。研究表明:研究区长2储层远离下部长7烃源岩生烃中心,油源不足是姬塬地区长2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根本原因;由于长2油藏构造幅度低,油气运移的动力较小,而且长2储层中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油气难以驱替,从而使得长2油藏含油饱和度低;此外,长2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也是长2油藏低含油饱和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孔隙结构特征是油气储层综合评价和精细描述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资料.根据岩石薄片、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等资料的分析结果,文中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砂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及综合分类.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砂岩主要以富含长石的砂岩类型为主,储层总体属于中孔特低渗孔隙型储层,多数孔喉半径集中在微细孔喉的范围,孔喉分布均质性和均匀程度较差,总体孔隙结构较差、产油能力较低;同时这些砂岩孔隙结构可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差等5类,中等孔隙结构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3.
樊川区延长组长6_1油藏普遍发育低阻油层,给测井解释人员在油层识别上造成一定难度。通过实验和生产数据的分析对比,结合樊川区长6_1层地质特征,对长6_1低阻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借助交会图法和计算自然电位重叠法对其进行识别。分析表明,长6_1储层的复杂孔隙结构导致地层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黏土矿物增强导电性等因素是造成研究区长6_1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采用交会图法和计算自然电位重叠法可以有效地识别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14.
姬塬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系统研究姬塬地区长2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以及油气圈闭条件等,并综合分析了长2油藏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紧邻盆地延长组生烃中心,油气供应充分,长2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主要储层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极少量长石岩屑砂岩,为近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长7地层产生的异常高压是长7烃源岩产生的油气自下而上运移到长2地层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长2油藏的圈闭主要是构造-岩性圈闭,局部地区发育有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长2地层发育厚度较大的分流间湾泥岩均充当了长2油藏必备的遮挡和封盖层。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岩性质和物源方向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加以综合判别,其中以碎屑物成分和轻、重矿物组合比对及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得出研究区存在2个物源方向一是正北和北偏东方向的主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阴山古陆中低—中级变质岩与花岗岩组合的古老杂岩体;二是西南方向的次要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崆峒山的下古生界地层。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成因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曲线、含油饱和度及矿化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长2油层组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含油饱和度及高矿化度地层水。孔隙结构复杂、高岭石晶间微孔发育及细粒岩石骨架,造成喉道偏细、孔喉半径小,形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幅度构造背景、低油柱高度及低油气充注程度,是造成油层低含油饱和度、油水分异差的主因;高矿化度的地层水,降低了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对比度。根据研究区长2地化热解参数统计,结合试油资料及测井孔隙度数据,建立了热解参数轻质油含量与孔隙度的关系图版,以此判断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水磨沟区块长8油层组储层以细砂岩、粉–细砂岩为主,分选磨圆度中等,颗粒为孔隙式胶结,结构成熟度中等。该区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细分为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两类亚相,在此基础上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及前三角洲泥三类微相。主力小层长8_2~1处于三角洲前缘建设期,大规模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储层展布主要受沉积相带控制。  相似文献   

18.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大类。其中非对称型旋回包含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2种类型,对称型旋回包含上升半旋回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厚度、上升半旋回厚度小于下降半旋回厚度和上升半旋回厚度近似等于下降半旋回厚度3种类型。长8油层组储集砂体按成因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式坝和远砂坝砂体四大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包含削截式和完整式2种类型.河口坝砂体包含孤立式和叠加式2种类型。复合式坝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直接叠加在河口坝砂体之上形成.它们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引起的可容纳空间(A)和沉积物补给量(S)之间变化关系的影响。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主要形成削截式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者A/S〈1,后者4/S〉1;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主要形成孤立式、叠加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前者4/S〈l,后两者A/S〉1;在一个完整的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如果既保留了短期基准面上升期的沉积,又保留了下降期的沉积,则形成复合式坝砂体。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属岩性油藏,搞清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预测水下分流河道、叠加式坝和河口坝等砂体将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红河油田长9储层在近年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显示出较为突出的低孔、特低渗–低渗储层特点,注水效果差、采出程度较低,因此有必要进行原始含油饱和度、油气微观富集规律的再认识。通过压汞、相渗及核磁共振、密闭取心等资料的分析,对长9储层的含油性及含油饱和度展开值域探讨。综合研究表明,红河油田储层含油性受控于物性,油气未饱和充注,考虑核磁测井解释可动水饱和度及生产产水情况,将长9有效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值域确定为25%~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