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介绍了烧结机柔性传动控制方式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改造使之更趋合理,保障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烧结机柔性传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使得控制方式更趋合理,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5.
金宏钧 《江西冶金》1991,11(4):58-60
我厂现有2台24m~2烧结机台车驱动装置是采用调速电动机,弹性联轴器,齿轮减速器,联轴器带动烧结机主轴和主星轮旋转来驱动台车的。这种传动装置结构十分笨重,台车易跑偏,驱动装置故障较多,不能随时进行调偏,只能适用于小型烧结机。对于大型烧结机,如仍然采用上述结构,设备就会更加笨重,尤其是当烧结机长度增加后,台车的跑偏现象更为突出,这将导致台车车轮轮线啃轨,严重时会造成台车脱轨的重大事故。若进行  相似文献   

6.
余朝云 《武钢技术》2004,42(1):12-15
介绍了武钢二烧393m^2烧结机组合式柔性传动的结构特点和存在的缺陷,对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改进该机组合式柔性传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6月2日,攀钢集团新钢钒公司新建360平方米烧结机开始装料、点火,标志着历时13个多月的一烧结技改工程顺利建成投产。这是攀钢运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烧结机淘汰本部现有烧结机,提高烧结系统整体装备和节能环保水平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8.
包钢于1987年2月13日至3月27日设备大修期间,对3号烧结机(75m~2)进行了系统的技术改造。主要改造项目有: ①将原烧结机的台车、头部链轮、弯道、风箱密封以及全部机架进行了改造。另外在机尾增设尾部链轮、重锤式移动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承钢360m^2烧结机柔性传动原理,并就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分析与维护。  相似文献   

10.
《本钢技术》2004,(4):40
本钢二铁厂的360平方米烧结机生产线自9月1日投产以来,经过近两个月的生产磨合,其作业率由原来刚投产时的7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并于11月下旬实现平均日产9000吨以上,最高日产达1.06万吨烧结矿。  相似文献   

11.
包钢75m~2烧结机是按五十年代苏联图纸制造的,机尾为冲击卸矿和弯道夹板式。它的主要缺点是:台车在运行中冲撞严重,致使左右夹板变形开焊;由于台车冲撞使得肩部R60、R160易于磨损,导致漏风率高;  相似文献   

12.
13.
《包钢科技》2006,32(4):4-4
自6月16日包钢265m^3烧结机工程1^#烧结系统正式投产后,产量迅速攀升,7月11日产量达到6600t,烧结矿的转鼓强度、亚铁稳定率、碱度稳定率等指标都达到包钢考核要求,标志着包钢265m3烧结机工程1^#烧结系统投产即顺行。1^#烧结系统投料生产后,炼铁厂总结以往烧结机投料生产的经验,精心维护设备,及时处理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隐患。针对39条上料皮带没有电气联锁的问题,电气车问临时建成一个上料系统操作站,对39条皮带进行控制。经过努力,7月9日,所有皮带实现了电气联锁。目前,由于受综合料场上料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包钢烧结厂二烧车间通过蒸汽预热混合料改造、点火器前移及烧结机边缘压料等技术措施,提高了烧结矿产量,降低了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5.
包钢2号180m~2烧结机投产据悉,于1995年9月6日,包钢2号180m2烧结机投产,年产烧结矿150万t。这台烧结机的投产,使包钢烧结矿具备了供应4座高炉同时生产的能力,是钢铁年产双400万t的配套项目。包钢2号180m~2烧结机投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包钢炼铁厂265 m~2烧结机烧结矿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现有产线,提出并实施提高利用系数、减少低效运行等措施,使烧结矿产量稳步提高,从2016年481万t提高到2017年534万t。为提高烧结矿入炉比例,降低炼铁生产成本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重钢三烧是在移植宝钢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设计的工序能耗偏高,自正式投产以来,固体燃料消耗和电耗指标均达不到要求。作者提出降耗的主要措施是,改善燃料粒度质量、减少褐矿比例、降低返矿平衡量、提高作业率、减少漏风率、加强生产组织和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如上述措施实现,预计工序能耗可降低约30公斤标煤/吨烧结矿。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提高烧结产能,满足高炉利用系数提高对烧结矿的需求。炼铁厂对一烧车间2#烧结机进行了扩容改造和工艺优化。提高了烧结矿产量,改善了烧结矿质量,降低了固体燃耗,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