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在国外的膳食中占有重要位置。宁可一日没有菜,也不能一餐没有汤。在西餐中,有专门做汤的大师。中国人也非常喜欢喝汤,尤其在广东,除早餐外,每餐都离不了汤。  相似文献   

2.
功夫汤     
~~功夫汤$成都大蓉和一品天下店~~  相似文献   

3.
情意汤     
很喜欢海德格尔的一句话“人,诗意地栖居。”所以,我宁愿叫炎炎夏日里母亲煲的那锅“莲藕猪蹄长生汤”为“情意汤”,因为那里面盛满的是母亲浓浓的爱意和深深的关切。母亲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到了夏天,家人都软绵绵的,打不起精神,  相似文献   

4.
洋葱汤     
《中外食品工业》2009,(2):51-51
用料: 洋葱 200g 鸡汤 500ml 百里香 1/2茶匙(3g) 香叶 1片  相似文献   

5.
汤霸王     
在湖南的娄底、邵阳、浙乡的一些大小餐馆里,至今可以品尝到有百多年历史一种味道独特、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三合汤”,即“汤霸王”。  相似文献   

6.
暗香汤     
正孤山、灵峰、西溪,自古多梅,谓杭州三大赏梅胜地。花事繁盛之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至,人潮涌动,蔚然壮观。北宋诗人林和靖当年在孤山隐居,取的是孤山四面寂绝,人迹少至,唯有舟楫可以往来。如此,方能梅妻鹤子,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今,只要天气晴爽,孤山也好,灵峰也  相似文献   

7.
百草汤     
青丝 《饮食科学》2009,(8):57-57
我第一次听说“百草汤”这个名字时,便私下胡乱猜度了一番,想此菜应是一种集合了数种珍贵植物.再加上其他的食材,以特殊工艺煲成的靓汤,也许还具有大补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霸王汤     
方八另 《饮食科学》2010,(11):37-37
清朝的能臣曾国藩,在筹备湘军时发现,患风湿病的士兵较多,士气低落。曾国藩重金聘请名厨调制三合汤,祛除士兵疾病,并取名“霸王汤”。从此,三合汤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9.
鱼圆汤     
魏博 《中国食品》2003,(10):1-41
在京城庙会小吃中,鱼圆汤也是其中的品种之一,但真正的鱼圆汤不能算是小吃,它是由清汤鱼圆汤演变而来。清汤鱼圆为江南名菜,是采用鲜鱼为主要原料,再剔骨加工成蓉泥,经加调味品、水等原料后进行搅拌,制成珍珠般的鱼圆,入热水中精心汆制而成。这道菜肴以其鱼圆洁白、细嫩,汤汁清澈、味道鲜美的特色而深受广大食客青睐。  相似文献   

10.
四神汤     
《中外食品工业》2006,(9):27-27
侄子放暑假了,中午去了小姨家玩,侄子本来想要亲自下厨为小姨作荷包蛋等菜。  相似文献   

11.
牛犊子汤     
牛犊子汤是蒙古族的传统食品,但在辽宁西部,多民族杂居,饮食也多受影响,牛犊子汤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做牛犊子汤的第一道工序是和面,须是荞麦面,和面时要不软不硬,否则,会影响口感。第二道工序便是炒芝麻了,它是做牛犊子汤的必不可少的汤料。炒芝麻要用软火,一般用三五根陈年的秸杆,慢火稀稀落落地围舔着锅底,这时锅里灰白的芝麻受了微火的气息,微微泛出潮气,一会儿便噼啪作响,努力地蹦跳。当噼啪声微弱了,锅里泛出香气,便迅速将其铲出,盛入准备好的小盆里,端到面板上,掺入适量的盐粒儿,擀成芝麻盐儿。芝麻盐擀好后,就要擀面片儿。做牛犊子汤的面片儿须为筷子细头儿的1/2厚,将面揉匀擀成大片儿,割成均匀的条儿,再切成棱形的面片儿,就该下锅了。此时,将烧好的滚汤的开水,浇进盆里的芝麻盐儿上时会泛出灰白的沫儿,用筷子一搅,稀汤变稠,浓郁的香气充满灶间。然后,端来面片儿倒入锅中,听到扑啦啦的声儿如鸭儿下河般响,就用笊篱搅开,盖上锅盖,旺火猛舔,忽啦啦作响,一会儿圆汽窜出,揭开锅盖来,一片沸腾。稍等片刻,将面片捞出,沥干,倒进汤盆里,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吃时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红糖、胡椒等调料,既有巧克力的浓香苦甜,又有锅巴的糊咸...  相似文献   

12.
清补凉汤     
原料:排骨(或鸡肉)500克、玉竹25克、党参4根、枸杞40粒、芡实30粒、淮山30克、蜜枣2个、姜一块、盐1茶匙(5克)、清水3升做法:1)将排骨切成小块,用清水冲净沥干水分。玉竹,党参,枸杞,芡实,淮山和蜜枣,放在一起,也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姜去皮,切成大片。  相似文献   

13.
鱼羊鲜汤     
汉语中鱼和羊组成了一个鲜字,“鲜”就是这款汤菜的最大特点。鱼有腥味,羊有膻味,如烹调不当,做出的菜味道肯定不佳。此菜妙就妙在鱼腥克羊膻味,羊膻克鱼腥味,所以两者相合制成的这道菜,不膻不腥,又鲜又嫩,味道殊佳。它的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啥汤     
永清 《四川烹饪》2009,(7):85-85
在安徽淮北一带的城镇,普通百姓的早餐里有一道美味——啥汤。早些年,人们每天早上都会用它来泡油条、就烧饼,并且是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5.
说汤     
俗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可见,汤是中国烹饪之“魂”,更是厨师应具备的烹艺之本。 怒我直言,在当今的烹饪实践中,汤的作用已被忽视,汤的地位正在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新一代青年厨师中,熟谙吊汤技艺者,为数不多;二、对以汤提鲜,贵在突出真味的认识不足。长此以往,将会影响中国烹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鸭血粉丝汤     
《美食》2020,(6)
正南京是出了名的"鸭都"。除了名声在外的盐水鸭、烤鸭,大名鼎鼎的鸭血粉丝汤也早已成为风靡全国的美味小吃,是当之无愧的南京地标性小吃。南京鸭血粉丝汤以整鸭熬汤,鸭血的滑嫩、鸭胗的柔韧、鸭肠的爽滑、鸭肝的绵软、鸭汤的清鲜,再配上Q弹有嚼劲的粉丝,吃一口永远忘不了。  相似文献   

17.
面筋汤     
面筋汤是苏鲁豫皖交界一带农家在夏季常食的一种饭菜汤合一的美味.做 法:用葱姜末炸锅出香味后,加面水(洗面筋时留下的水)烧  相似文献   

18.
煨汤     
与川菜相比,鄂菜会黯然失色。但是,武汉人煨的汤却堪称一绝。从某种意义上说,煨汤是江城最普通又最具特色的烹技。 小时候,我在外语学校住读。周末回家,父母常要炖一罐汤。那时,肉凭票供应,隔周才能喝一次淳美的肉汤,那可是难得的享受。只觉得心舒体畅,周身滋润。种种贪吃的景象,至今想起来,仍激动人心,回味无穷。若细究,除了汤之美,当时的匮乏饥涝无形中也充当了上等厨师。食物匮缺时,吃什么都香。 第一次携女友回家,母亲开宗明义炖了一大锅排骨藕汤。未来的妻得了满满一大碗。饭后,她喜滋滋地说:“看来你父母已接纳了我,不然就不会用肉汤迎接儿媳了。”原来女友已摸清了武汉人的习俗。 在重庆,肉汤只作菜,在武汉,它即是菜,又可作主食。有贵客临门,主人会先上一大碗排骨汤,喝了汤后再开吃场。肉汤不仅是美食,更是武汉人特有的一种厚待,一种敬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国内没有谁比武汉人更看重煨汤了。 煨汤的成败,一在器具,二在火候。第一得用砂锅,此具传热均匀,易出味。第二需冷水下料,开锅后打去血泡。先用旺火熬50分钟。投入配料,旺煮10余分钟,再用微火慢炖  相似文献   

19.
正"汆汤"是长治地区汤食中的佼佼者,分有素、荤两种。素者多蔬,油炸豆腐、粉皮、素丸子、油炸土豆块、海带及绿色蔬菜,清香而不淡。荤者多肉—在素蔬原料的基础上,再加上酥肉、烧肉、夹馅、肉丸,醇香而不腻,实属长治汤食中的"姐妹篇"。何谓"汆汤"?出自谁手,来自何方,在长治古代无文字记载。但作者翻阅了王仁兴教授选注的《中国古代名菜》书中"隋唐五代时期的名羹‘青头鸭羹’菜"和童岳荐编撰的清代菜谱大观《调羹集》书中的"芋艿汤"制作,相似"汆汤"的做法,认为二者是"汆汤"的前奏,"汆汤"是二者的后续。  相似文献   

20.
国际自然医学会最近公布的世界长寿之乡调查的统计表明,中国广西巴马县百岁老人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据统计,2004年那里的百岁老人数量已达74位,是国际上关于“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4.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