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溶剂萃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回收和分离提纯铂族金属。磷酸三丁酯(TBP)萃取分离铂成功地应用于失效汽车催化剂富集精矿溶解液中铂的萃取分离。分别用N-正丁基异辛酰胺(BiOA)和磷酸三丁酯(TBP)作为萃取剂,研究了对铂废料电解液中铂的萃取性能。N-正丁基异辛酰胺(BiOA)的一级萃取率高达99.85%、萃取容量达20.1 g/L、用水作反萃剂的累计二级反萃率达99.5%;磷酸三丁酯(TBP)的一级萃取率达99.2%、萃取容量达16.5 g/L、用水作反萃剂的累计二级反萃率在50%左右。BiOA萃铂体系在以上3方面的性能优于TBP萃铂体系,但还需进一步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探寻BiOA萃铂体系的工业化应用可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用DBC,MSO及DBC-MSO作萃取剂的碱性氰化液中萃取Au(Ⅰ)的性能.考察了萃取剂和助萃剂的浓度、相比、萃取时间等因素对Au(Ⅰ)萃取率的影响以及Na2S2O3反萃金的性能.实验表明,在采用某种助萃剂X助的作用下,DBC-MSO体系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协萃效应较高.在整个组成范围内,协萃系数R均大于1.助萃剂X助对DBC-MSO体系萃金的影响较大,但X助本身不萃金.DBC-MSO体系能快速萃取金,在1 min内已基本达到萃取平衡.DBC-MSO协萃体系有望能成为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从硫化矿高酸浸出的硫酸锌溶液中萃取提锗全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硫酸锌溶液中用萃取法提取锗,萃取剂为7815(氧肟酸),稀释剂为磺化煤油,添加剂为T试剂,反萃剂为NaOH,原料液为云南会泽铅锌矿硫化锌高温、高酸、高铁浸出溶液;工艺就萃取体系的选择,金属的萃取平衡,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流程的设计以及工艺流程的串级实验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锗萃取率大于96%,反萃率大于97%,锗精矿含锗大于30%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核级锆铪的制备是核工业安全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锆铪深度分离是关键。锆铪分离的方法分为火法和湿法两大类。工业上获得核级锆铪的主要方法是溶剂萃取,萃取分离体系主要有甲基异丁酮(MIBK)-硫氰化氢(HSCN)、磷酸三丁酯(TBP)-硝酸(HNO3)和三辛基胺(TOA)-硫酸(H2SO4),但都存在萃取效率低、萃取剂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不足。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开发绿色高效的锆铪分离型新萃取体系,如胺类萃取剂、中性膦类萃取剂、有机膦/磷酸类萃取剂、羟肟酸类萃取剂、协同萃取体系等。以优先萃取锆/铪为切入点,从优先萃锆体系和优先萃铪体系两个方面阐述不同萃取体系萃取分离锆铪的机理、性能及优缺点,为锆铪萃取分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密差分相式液膜法提取L-苯丙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密差分相液膜分离技术,以P204为载体,H2SO4为反萃剂,以初始浓度15.28g/L的L-苯丙氨酸水溶液提取5次后,浓度降至1.92g/L,反萃相中L-苯丙氨酸浓度达54.35g/L,膜溶胀和破裂均较小,过程不需要制乳和破乳;对反萃剂也进行了后处理。  相似文献   

6.
色氨酸是人体内的必需氨基酸之一。针对色氨酸的分离纯化,提出一种基于CTAB为表面活性剂的反胶团法分离纯化方法。结果表明,CTAB浓度为40mol/L;以正丁醇作为有机溶剂;异辛烷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二者之比为1:1(V:V);萃取PH为12;萃取离子选择氯化钾;萃取浓度为0.3mol/L;反萃PH为4;反萃离子为氯化钾;萃取浓度为2mol/L,萃取时间为15min;水浴振荡250r/min;反萃时间为20min;水浴振荡250r/min;萃取温度为室温;回收率最高可以达到60%左右。  相似文献   

7.
化学镀镍废水中含镍和柠檬酸,不处理将污染环境,不回收将浪费资源.研究了以三辛基甲基氯化铵(TOMAC)为萃取剂,萃取废水中柠檬酸镍的传质过程.结果表明,当萃取剂质量摩尔浓度为0.025 mol/L、相比为1、pH值为10、萃取时间30 min,萃取率可以达到99%以上,对实际废水进行处理,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有效地回收了废水中柠檬酸镍,为化学镀镍废水资源回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的膜分离过程即非离子W/O型微乳液-中空纤维膜萃取,所用非离子型微乳液体系为(OP-7 OP-4)/苯甲醇/D2EHPA/煤油/盐酸.在不同微乳液流速、料液流速、微乳液内相盐酸浓度、料液浓度、以及不同中空纤维膜数等条件下进行了微乳液-中空纤维膜逆流萃取Nd3 的研究.结果表明,微乳液和料液流速越小,萃取率越高,内相富集倍数越大.微乳液内相盐酸浓度越大,萃取率越高,但富集倍数反而减小.料液初始浓度越小,萃取率和富集倍数越大.当微乳液流速为6 mL/min、料液与微乳液流速比为3∶1、微乳液内相盐酸浓度为4 mol/L、料液浓度为200 mg/L时,经过微乳液在三个中空纤维膜萃取器中的串联萃取,Nd3 的萃取率达96.3%,内相Nd3 浓度为4238 mg/L,是萃余料液浓度的572.7倍,内相富集倍数为21.2.膜萃取过程与膜溶剂萃取相比对Nd3 有更高的萃取效率.  相似文献   

9.
微乳液膜法萃取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油酸/丁醇/碳酸钠水溶液组成的微乳体系对水相中Ni2 进行萃取研究,考察了微乳体系组成,水相的pH值、膜水比、搅拌时间等实验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以及水相中NaCl盐度对微乳体系乳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油酸∶丁醇∶碳酸钠(1.0 mol/L)=5∶5∶4(体积比),油内比Roi为2.5,废水pH值在5.1~5.8间,膜水比Rew为1∶7,搅拌时间为6 min时,Ni2 萃取率达99.91%,由初始浓度0.5 g/L降至0.7 mg/L,水相中NaCl含量1.5 g/L,萃取过程中不存在溶胀现象.用盐酸调节pH值破乳,油相回用,实验结果证明5次回用后液膜萃取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TOMAC/正辛醇/异辛烷反胶团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TOMAC)/正辛醇/异辛烷反胶团相转移法萃取细胞色素C时,水相pH值、离子强度、正辛醇含量、相体积比、搅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辛醇的量、水相pH值是萃取过程的关键因素,在低离子强度(CKCl=0.05*!mol/L)、高pH值(pH=13.66)、含正辛醇体积分数为0.85%的情况下,萃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室自制疏水微孔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组件,以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为载体、磺化煤油为溶剂配制成萃取剂、以硫酸为反萃剂,研究了中空纤维更新液膜萃取过程对镍离子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油水相比、不同操作模式、液相温度等系统运行条件及中空纤维和膜组件结构参数对镍离子去除率的影响。3h实验结果表明,油水相比为1∶50,废水与萃取剂混合液流经组件管程的操作模式下镍离子去除率达32.1%;增大纤维内径、减小纤维壁厚利于加速传质;优化的组件装填密度为26.9%,去除率达46.2%,增加组件长度也有助于镍离子的去除。  相似文献   

12.
淀粉与丙烯酸乙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酸乙酯(EA)与玉米淀粉接枝共聚体系的自由基引发反应规律.实验结果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单体浓度1.4939mol/L,引发剂浓度0.0293mol/L,AGU浓度1.1075mol/L,硝酸浓度0.02 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在以上的反应条件下,转化率(C)可达98.64%,接枝率(G)可达34.92%,接枝效率(GE)可达74.55%.通过对接枝共聚产物的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DSC分析及电镜扫描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A与淀粉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13.
硫酸加压浸出法提取粉煤灰中的铝、铁等金属元素是一种有效利用粉煤灰的方法。硫酸浓度、浸出温度、反应时间等对铝、铁元素的浸出率具有显著影响,优化条件下铝元素浸出率超过90%,铁元素浸出率超过98%;利用伯胺N_(1923)-TBP萃取滤液中的铁,以2mol/L氯化钠溶液反萃,有效分离了浸出液中的铝、铁离子。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沉淀-超声波辅助结晶法制备了α-FeOOH纳米颗粒,经过350℃煅烧4h制得了短棒状纳米α-Fe_2O_3。  相似文献   

14.
以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为支撑体,二(2-乙基己基)磷酸(简称D2EHPA)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探讨D2EHPA-煤油-H2SO4中空纤维支撑液膜(SLM)体系对水中氨氮的传质行为.以去除率为指标,考察了料液初始氨氮浓度及pH值、载体浓度、反萃剂浓度对传质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导致传质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在反萃剂H2SO4浓度为2 mol/L,料液相pH值在8~13范围内,提高料液pH值、增大膜相中载体浓度,均能提高氨氮的去除率.D2EHPA-煤油-H2SO4体系对氨氮的传质能力随氨氮浓度降低而下降.料液中氨氮浓度下降和pH值降低是导致氨氮传质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调节料液pH值可调控和提高氨氮的去除与传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研究了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的传质性能。使用的膜器是一种特制的中空纤维膜器。实验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体系,反萃液为10%NaOH和清水。本文建立了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传质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定的总传质糸数值相吻合。10%NaOH膜反萃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过程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的传质性能。使用的膜器是一种特制的中空纤维膜器。实验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体系,反萃液为10%NaOH和清水。本文建立了同级萃取反萃膜过程传质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定的总传质系数值相吻合。10%NaOH膜反萃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过程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酰胺-阳离子瓜尔胶的低温接枝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酸铈铵引发阳离子瓜尔胶与丙烯酰胺的低温(10℃)水溶液接枝聚合,重点研究单体与引发剂浓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最佳聚合条件。实验表明,阳离子瓜尔胶与丙烯酰胺的聚合速度明显快于未改性瓜尔胶;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加,转化率、接枝率逐渐增加,接枝效率高达95%;进一步增加单体浓度(>1.3 mol/L),转化率、接枝率下降速度较快,接枝效率下降缓慢;随着引发剂浓度增加,转化率和接枝率增加到最大值,而引发剂浓度继续增加(>3.3×10-4mol/L),所有接枝参数下降。红外光谱图和热失重数据证实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8.
苎麻落麻纤维MMA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 ,MMA与苎麻落麻纤维进行非均相接枝共聚合反应 ;讨论了接枝率与铈离子浓度、单体浓度、温度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 4 5℃ ,单体浓度为 1 5mol/L ,引发剂浓度为 4× 10 - 3mol L时 ,MMA与落麻纤维的接枝率达 187% ;接技后落麻纤维的单纤维强度保留率为 76 9% ,接枝纤维与环氧树脂及酚醛树脂的接触角变小 ,平衡吸水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包装的牛奶、矿泉水以及购物小票等复杂样品中双酚A(BPA)的富集和测定。方法采用两相中空纤维(HF)液相微萃取(LPME)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BPA,优化萃取剂、样品溶液p H值、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以及Na Cl浓度等LPME参数,获得BPA的富集倍数和线性方程。结果确定了最优化的LPME条件,以正辛醇为萃取剂,样品溶液p H值为6.2,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40 min,搅拌速率为500 r/min,不加盐调节;线性方程为y=590.03x+39.98,相关系数r=0.9997,检测限为12.7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且BPA的富集倍数可达205倍,平均回收率达90.0%~105.0%。结论该方法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时,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中空纤维封闭液膜技术的传质强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30%TBP(灶油)为萃取剂,NaOH水溶液为反萃剂,对聚砜中空纤维封闭液膜萃取苯酚的传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在膜器的壳程鼓入空气以期强化过程传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空封闭液膜萃取过程中总传质系数与料液相流速的1/3次方成正比,因为反应速度很快反萃相的传质阻力可以忽略,在鼓入空气的情况下,总传质系数较无气泡鼓入时明显增大,总传质系数仍与料液相流速的1/3次方成正比,而与反萃相的流速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