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影响薄层的反射子波频谱幅值的主要参数之一是岩层的厚度d。当偶极厚度不同时,其反射波函数频谱曲线特征不同,通过反射信息的频谱分析,可以借助其反射波主频与入射子波主频间的差别发现薄层并估算出其厚度。在地下存在薄互层或更为复杂地层的情况下,利用一般振幅频谱分析法难以分辨时,可以采用分辨能力更高的积分能谱分析法,本文计算了基本的积分能谱,为了充分利用积分能谱分辨薄层,我们对积分能谱公式进行了改进,即加权积  相似文献   

2.
利用海相地层的沉积—地震响应关系结合地震波形—振幅响应技术可对砂、泥岩进行识别和精细解释,是低勘探程度地区海相地层岩性判别的重要手段。为此,选取北康盆地上渐新统—下中新统层序,以沉积—地震响应关系为基础,利用地震波形—振幅响应技术识别碎屑岩岩性组合。结果表明:(1)碎屑岩沉积过程与地震响应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2)对于厚层砂、泥岩,地震反射界面较好地对应岩性界面,对于薄层砂、泥岩,地震波仅能大致确定砂、泥岩的厚度,地震反射界面与岩性界面不具有对应关系;砂、泥岩薄互层和岩性渐变的碎屑岩的地震响应特征容易产生多解性。(3)在厚度小于1/4波长的情况下,地质体顶、底面界面的反射波会产生干涉效应,该效应是波阻抗与岩层厚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区别对待薄层砂、泥岩和厚层砂、泥岩以及砂泥岩薄互层的地震响应特征。(4)利用地震波形和振幅分析并结合视波阻抗差在剖面上建立的高精度地震剖面岩相展布,可以为烃源岩和储层预测提供可靠依据。文中方法可为南海海域等低勘探程度地区的岩性识别、烃源岩和储层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红柳泉油田E13地层存在砂泥岩薄互层、厚层泥岩夹薄层砂岩两种薄砂层组合方式,在红118井、红17井测井资料和单砂层厚度、速度、密度及岩性纵向组合的约束下,本文设计了井间二维地质模型,采用正演技术,合成了40,60,80Hz三种频率的模型地震响应。根据研究区的薄层组合特征及模型正演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砂泥岩薄互层在40~80Hz地震响应中,主要出现强反射和弱反射两种响应特征,这主要取决于相邻反射界面地震波的干涉结果;②厚层泥岩夹薄层砂岩在40~80Hz地震响应中,反射特征逐渐由低频剖面中不连续复波演变为高频剖面中连续的强反射;③在地震响应中出现了层断波不断和波断层不断两种异常现象,前者可能由相邻砂体的子波旁瓣造成,后者可能是因砂体集中尖灭的累积效应所致;④对比60Hz地震响应和实际地震剖面可知,虽然在实际地震剖面上无法识别5m以下的单砂层,但却可以分析造成实际地震剖面上波形变化的地质原因,进而分析井间砂体是否存在、砂体厚度变化及砂体大致分布范围等细节。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资料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地震子波旁瓣效应会增加薄砂岩识别和解释的难度。为了研究子波旁瓣的影响程度,设计系列正演模型,利用不同频率的零相位雷克子波合成人工地震剖面,确定砂体位置、频率与地震子波旁瓣效应的关系,研究振幅类属性与薄砂体描述的关系。结果表明,综合利用多频带地震剖面和振幅类属性,可以可靠地解释和描述厚度大于1/8波长的辫状河流相薄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5.
江75井区宽频带特高分辨率地震大幅度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并使反射同相轴数目增加,同时相同地层的反射界面与常规地震剖面相比存在明显时差,反射振幅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分析其原因,根据薄层地震响应原理,用不同频率合成地震记录和正演模型研究了薄层地震反射时间和振幅随频率变化规律。薄层反射时间随着频率提高垂向逐渐归位,层间干扰变小,薄层厚度更准确;薄层反射振幅随着频率提高逐渐增强,薄层反射横向分辨率不断提高。江75井区宽频带特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波垂向归位好,反射时间精度高,薄层砂岩反射振幅得到增强。应用同一反射层高低频地震之间的反射时差与薄层储层反射同相轴振幅属性分析2种方法,使江75井区河道砂体剖面、平面特征明显,提高了薄互层储层的识别能力,为寻找和落实储层分布与含油气圈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薄层反射波非零炮检距的属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薄层顶、底界面反射波的走时入手,研究了薄层反射波在非零炮检距集上出现的干涉现象,导出了薄层反射波在出现干涉时的炮检距计算公式,说明薄层干涉出现的炮检距是多变量函数,即随着埋藏深度h、地层速度v、薄层厚度Δh以及地震波的主频f*的变化而改变。本文重点分析了地层厚度Δh和地震子波主频f*对反射波振幅特性和频率特性的影响。在充分分析薄层反射的振幅、频谱随炮检距变化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在应用叠前信息(如AVO分析)进行储层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时,应充分考虑薄层反射波的干涉和调谐现象带来的振幅和频率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薄互层地震反射波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对-层、两层及多层地震地质模型的合成反射地震记录特征与薄层组内单层厚度、组内层数、组内各层间物性差异、入射子波频率及衰减系数的关系的分析,初步指出:薄互层结构是决定反射波面貌的基础,入射子波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目前中、低频地震勘探条件下,薄互层地震反射波多以时间不可分辨的连续振动或近似单波的复波出现。为得到可供解释的薄互层结构的最佳反射图像,必须采用宽高频入射子波和宽高频滤波,才能使具有多极值的薄互层特征的反射图像具有较高的可分辨性。在提高勘探精度的基础上,可利用文中指出的对比解释标志及方法研究薄互层地质结构。  相似文献   

8.
东营地区牛庄凹陷的薄储集层(单个薄层砂体或砂泥岩薄互层组),在中低频地震反射剖面上一般表现为复波,分布范围较小,利用通常的反射波相位追踪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根据薄储集层的地震响应能量与厚度的关系,利用SIDIS地震资料解释系统自动拾取振幅信息、对地震反射剖面进行灵活显示和解释作图,可迅速地定量解释储存集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泛存在的薄互层储层,本文采用双层砂岩薄互层(即均小于调谐厚度的两层砂岩夹页岩薄层)模型,将该砂岩薄层视作-个整体,分析砂岩薄层厚度比不同时,薄层间的分辨能力;采用90°相位雷克子波,使具有相反极性、相同振幅的单-薄层的合成波形对称,且能更好地反映地层信息;依据瑞利准则及振幅随频率变化(AVF)分析子波主周期与砂岩薄层厚度在分辨极限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层间页岩层厚度及砂岩薄层厚度比-定时,在分辨极限条件下,子波主周期与砂岩薄层厚度(小于调谐厚度)呈线性变化趋势;砂岩间分辨极限理论上可远低于四分之-波长。用AVF方法分析多层砂岩薄互层模型时,所得结论相对于双层砂岩薄互层模型具有较好的线性拟合。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震勘探分辨率不高,使得每一个地震反射波都是由一组薄互层所产生的地震波相互叠加的结果,利用这样的地震资料进行常规的薄层,薄互层解释是十分困难的,本文对薄层,薄互层地震反射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了正演模拟研究,制作了砂岩楔状及等厚互砂岩厚度与振幅,频率关系曲线,揭示了振幅,频率,波形与砂岩发育程度及互层结构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振幅,频率和波形对汪家屯气田北块扶杨油层砂体进行综合预测,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在频率域中求取薄地层的厚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单一和激发、接收条件稳定时,利用地震振幅信息可定量地计算薄地层的厚度。但是,实际上地震波很难满足这些条件。因此,本文根据地层模型研究结果,提出了利用频率信息计算薄地层厚度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地震波频谱低频部分的振幅谱值来度量地层厚度,对地震波振幅并没有严格要求。文中还详细讨论了薄互层及不同子波对薄地层厚度计算可能引起的误差问题,讨论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薄储集层的反射特征和定量解释方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本文在详细分析均匀介质和薄砂泥岩互层中不同碳酸盐岩的反射特征基础上,提出调谐厚度是划分薄层和厚层的分界点。薄层与厚层能产生不同的波形特征,确定它们的厚度应有不同的定量解释方法。这里主要研究薄层,利用复合反射波的振幅与薄层厚度为近似线性关系的特点,制定了薄层定量的解释方法。在多层储集层的情况下,只要其垂向分布范围在调谐厚度以内,应象单个薄层一样,也能利用复合反射波振幅求得多层储集层的总厚度。在利用振幅信息研究薄层时,频率信息也是一种重要补充。最后用大王庄地区LL-939地震剖面为例,对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的厚度进行了定量解释,证明这种定量解释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对薄互层地震反射和波场特征的研究是进行薄储层描述和油气预测的基础。文中从薄互层地震反射特征的理论研究出发,剖析了四类AVO响应特征;通过构建不同厚度、速度、密度及层间组合关系的砂泥岩薄互层理论模型,利用反射率法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波场正演,探究了影响薄互层垂直反射特征(主要是薄互层调谐曲线的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薄互层结构对AVO响应特征的影响;总结出砂泥比和互层结构等因素对薄互层AVO反射特征的影响规律,可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薄互层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14.
薄层速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薄层的厚度分析与速度分析是薄层储层研究的两个方面。利用地震信息分析薄层厚度已有文献介绍,本文着重研究薄层的速度分析问题。文中我们采用叠前振幅信息,通过均匀介质与连续介质中时距曲线公式及薄层反射信息的叠加理论,导出了近似计算薄层速度的公式。对实例计算的结果表明,方法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微地震相自动化解释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28(3):354-361,324
微地震相分析着眼于地震反射波形,目的是确定地下储层的横向岩性变化。该方法基于这样的假设,当沉积单元发生变化时.其地震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必定有所变化,即不同成因的地质体,必定有相应的地震反射波形特征。据此.本文应用模糊动态聚类和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在人机交互解释系统上自动实现微地震相分析。  相似文献   

16.
储油薄层的地震响应及定量解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当地层厚度小于四分之-子波波长时,其地震响应的视时差基本为-常数,不随地层真实厚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在观测范围内的振幅值却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即薄层的厚度信息包含于地震响应的振幅之中。我们根据这-原理实现了对渤海南部东营组下段含油砂层厚度的定量解释。其方法为:①用对数分离法提取合适的地震子波;②由已知钻井资料制作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以便确认储油薄层的地震响应;③使用同态反褶积或低阶自适应反褶积等技术对地震记录进行各项提高分辨率的精细处埋,使薄层的地震响应在地震记录上获得较好的显示;④制作时差厚度与振幅变化的参数图板;⑤拾取薄层响应的时差和振幅值,绘制横向时差和振幅曲线;⑥绘制储油薄层的厚度分布图。BZ34-2-2井的钻探实践已初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弱反射是地震剖面上常见的一种反射特征,在岩性预测中,一般都解释成单一岩性。根据辽东湾的勘探实例证明,弱反射不只是反映单一名性,也可以在非单一岩性地层中出现,即在薄互层和反射系数很小的厚层砂泥岩地层中产生。笔者利用地质模型论证了它们的形成条件和判别方法,并指出在陆相沉积盆地地层中利用弱反射结构判别岩性,不能简单地运用一两种模式,必须结合本地区的沉积、构造特点,采用多种地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换子波剖面     
从地震记录中求取拟合子波,用消去反褶积方法将地震波形剖面转换成反射系数剖面,再与一个窄的方波褶积,就得到了换子波剖面。文中给出的换子波剖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波的极性和振幅特性以及波组结构特征都比较明显,这种剖面更便于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19.
论地质事件沉积作用及地质剖面与地震剖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沉积岩石是一系列地质事件沉积作用的产物。风暴、特大洪水等稀有地质事件在地质时间尺度中频繁发生。在水盆中某一场所形成一个小层或小层组属积极性沉积作用,而基本无沉积或虽有少量沉积但又被冲刷或剥蚀,使趋于成岩的下伏地层暴露而形成的一个沉积间断面代表了消极性沉积作用。当把这一沉积新理论应用到地震资料解释时,认为每两个小层或小层组之间的层面代表了一个相当长的沉积间断面,这个面同时又是一个反射系数或大或小的岩石物性界面,并由此得出地质剖面与地震剖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赵改善 《石油物探》1989,28(1):71-82
在岩性地震勘探中,地震模型研究、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研究及地层岩性参数提取研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提出了一种地震合成记录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应用了射线追踪和频率合成技术,可以综合进行介质粘滞性质(即吸收和和频散效应)的模拟和AVO模拟。所研制的相应软件可以计算倾斜层状模型自激自收、共中心点、共炮点三种不同排列的地震响应,包括射线图和地震剖面图,从而为地层岩性模拟、波场特征分析、综合解释、推断结果验证及新方法试验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若干算例结果分析表明,含气砂岩反射具有振幅随偏移距增大的特征,可以用于评价亮点异常,预测含油气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