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工智能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智能技术在滥用检测和异常检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目前应用于入侵检测系统中的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即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技术、人工免疫技术、自治Agent、数据融合等技术,可以相信入侵检测和人工智能的紧密结合必会极大地提高现有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同时促进更多人工智能算法的提出并应用于入侵检测这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提出基于Rough集理论和人工免疫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Rough集理论对网络数据约简得到规则检测器,使用规则检测器设计了基于Rough集的反向选择算法,得到免疫检测器。利用免疫检测器和规则检测器,构造了基于Rough集和人工免疫的入侵检测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赵宝  叶震  赵晓峰  陈少田 《福建电脑》2007,(12):83-84,7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多Agent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将数据融合引入到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领域.并且提出了基于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数据融合方法.该系统能够有效的将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结合起来以获取更高的检出率、更低的误报率、更好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粗糙集多传感器和免疫的入侵检测系统新模型,分析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规则生成算法,利用多传感器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鲁棒性。给出了基于人工免疫技术的算法描述。通过实验证明这个新模型能够较大的降低漏报率和误报率,同时具备很好的对已知和未知攻击模式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5.
智能化入侵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家庆  李祥和  薛华 《计算机工程》2003,29(17):133-135
在分析网络数据多位属性特征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给出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采用基于代理的分布式结构,以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对于海量网络数据进行处理的解决方案,从大量网络数据中提取用户行为特征,从而提高系统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范荣真 《福建电脑》2011,27(3):80-81
本文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引入了数据融合的技术,设计了基于数据融合的入侵检测模型,采用D-S证据理论技术进行数据融合,最后采用实验验证数据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D-S理论的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峰 《计算机应用》2008,28(9):2255-2258
单一的检测方法很难对所有的入侵获得很好的检测结果。所以,怎样将多种安全方法结合起来,为网络提供更加有效的安全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入侵检测系统,并将证据理论引入到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领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单一检测算法无法对所有入侵都有很好检测效果的缺陷,并且相对于单一检测方法系统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snort入侵检测系统及基于免疫原理的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利用snort系统作为误用检测系统,把人工免疫的算法应用到异常检测,用于检测未知攻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混合模式入侵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snort入侵检测系统及基于免疫原理的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利用snort系统作为误用检测系统,把人工免疫的算法应用到异常检测,用于检测未知攻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混合模式入侵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将数据融合理论引入到入侵检测过程,提出基于数据融合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在系统模型的实现过程中应用了多Agent技术,使整个模型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在聚类、合并、关联的数据融合过程中应用了D-S证据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入侵检测系统中存在的告警洪流、误报率高、告警之间的关联性差等问题,提高了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SVM主动学习和数据融合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检测技术是继"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传统安全保护措施后的新一代安全保障技术。随着病毒木马越来越猖獗、越来巧妙,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既能节约资源方便操作又能保障系统安全性能的入侵检测系统。文章给出了一种与传统入侵检测系统不同的基于SVM主动学习和数据融合的入侵检测系统。在文章中,首先提出了传统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一种新型入侵检测系统的需要,然后回顾了IDS、SVM、主动学习及数据融合的相关背景知识,最后给出新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及改进的算法实现。  相似文献   

12.
Biologically-inspired methods such as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and neural networks are proving useful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fusion.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s (AISs) are a biologically-inspired approach which take inspiration from the biological immune system. Interestingly, 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 how AISs which use multi-level information sources as input data can be used to build effective algorithms for realtime computer intrusion detection.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fusion mechanisms used by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and as such might be of interest to the information fusion community.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summary of some of th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fusion mechanisms seen in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and of how these mechanisms have been implemented as AISs.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当前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缺陷,讨论了数据融合技术应用在IDS领域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data fusion)的IDS(DFIDS)模型,融合决策采用算术平均值的方法,以达到降低漏报率和虚警率的目的,模拟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基于数据融合的入侵检测方法是IDS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分布式入侵检测和网络安全预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IDS警报信息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警报信息实时融合处理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建立警报信息融合处理系统。实时融合来自多异构IDS传感器的警报信息,形成关于入侵事件的攻击序列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威胁评估及攻击预测。该模型拓展了漏报推断功能,以减少漏报警带来的影响,使得到的攻击场景更为完整。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该模型建立的融合处理系统应用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和警报缩减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融合入侵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用户的角度描述了现有IDS存在的虚警太多的问题.提出用信息融合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为此设计了一个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重要性和现有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DIDSFM),叙述了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应用于分布式入侵系统的意义,并详细说明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 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诊断与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遗传编程 (GP)在多传感器故障的数据融合诊断与恢复中的应用 ,即用一种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领域 .遗传编程基于遗传算法 ,可以能够从一批相关数据中提取其内在的隐含特征及相互联系 ,并给出其数学模型 .因而应用信息融合领域 ,可更好地提高系统的稳健性 ,宽阔的时空覆盖区域 ,以及更强的故障容错和系统重构能力 .  相似文献   

18.
针对分布式入侵检测和网络安全预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IDS警报信息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警报信息实时融合处理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建立警报信息融合处理系统.实时融合来自多异构IDS传感器的警报信息,形成关于入侵事件的攻击序列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威胁评估及攻击预测.该模型中拓展了漏报推断功能,以减少漏报警带来的影响,使得到的攻击场景更为完整.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该模型建立的融合处理系统应用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和警报缩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