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抽油机井功图试井技术在文留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抽油机井功图试井技术是将抽油井变流量技术,诊断技术及油汲参数优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不停产试井技术。该技术在文留油田应用以来,对掌握油田产能,指导措施增产;掌握油井生产动态,实施抽汲参数优化;加强设备管理,延长检泵周期;完善注采平衡,提高水驱效率等诸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文留盐间低阻油层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通过对文13北块低阻油层与文13西块同层位高阻油层取心资料对比与钻井试油资料结合分析,认为文留盐间低阻油层测井曲线特征是和油世故地质特征与钻井过程两方面因素有关。同时介绍了该类低阻油层特征和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留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电泵采油作为一种强化采油方式,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目前,电泵采油井日产液量占油田的49.1%,日产油量占油田的22.4%,泵排量系数0.978,采油单耗195.34kw·h/t,调查、研究电泵井系统效率现状和影响因素,对电泵采油井实现高效合理运行及油田挖潜增效、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层特性 临盘油田断块多而破碎,断块之间规律性差,构造复杂。东营组以上地层,伊蒙无序间层含量大于50%;回收率为23%~33%,8 h膨胀率为10.47%~14.59%。沙一段以下地层,伊蒙无序间层含量小于40%,伊利石含量为35%~62%;回收率为37%~62%,8 h膨胀率为8.06%~9.35%。地层中有序间层粘土形成大量有规律的微裂缝。该油田主力产油区为临盘、商河和临南区块。  相似文献   

5.
胜坨油田坨74断块油层保护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胜坨油田索74断块储层敏感性评价为基础,对该断块钻井和射孔作业的主要损害因素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油层保护措施。措施实施后油井初产平均提高83.4%,且产量递减率大大降低。现场应用效果表明,采用的油层保护措施得当,对解放油层生产力、提高单井产量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文留油田中后期开发存在主力层水淹严重,中低渗层挖潜难度大,油水井套管受各种地质和工程因素影响产生穿孔、弯曲、变形甚至错断损坏等问题,采用膨胀管补贴工艺来解决该油田套损井修复。重点介绍了膨胀管的膨胀机理、特点和施工工艺。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膨胀管补贴工具性能好,成本低,可靠性高,施工工艺成熟,现场施工成功率100%。该工艺能满足深井堵水和堵漏要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文留油田低渗透砂岩储层重复酸化用酸液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原文留油田文 16断块储层渗透率低 (2× 10 -3 ~ 6 0× 10 -3 μm2 ) ,温度高 (12 3~ 130℃ ) ,长石含量高 ,油井重复酸化效果差、有效期短。分析了用土酸或含 (潜在 )氢氟酸的酸液处理砂岩储层造成的各种伤害 ,提出了对重复酸化用酸液的要求 ,包括氢氟酸含量适当 ,减少二次伤害等。根据这些要求研制了适合中原油田砂岩油藏重复酸化用的由膦酸、脂肪酸酯和含氟盐组成的有机缓速酸 ,提出了前置酸 (10 %~ 15 %盐酸或盐酸 /醋酸 添加剂 )—主体酸 (有机缓速酸 )—后置酸 (10 %~ 15 %盐酸 添加剂 )—顶替液酸液体系。在短岩心模拟实验中 ,有机缓速酸提高岩心渗透率的幅度高于低伤害酸 (磷酸 /氢氟酸 /盐酸胶束酸 ) ,低伤害酸又高于常规土酸。在长岩心模拟实验中 ,有机缓速酸提高串连 3段岩心渗透率的幅度均远高于低伤害酸。在现场试验中将有机缓速酸体系用于 4口井的再次酸化 ,均获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详细介绍了两口经过土酸类酸液处理但效果不佳的油井再次酸化的情况和效果。图 2表 4参 4。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水井井下技术状况逐年变差。目前文留油田井况有问题的井约占总井数的41.9%,损失控制储量达1508×104t。针对上述情况引进了八臂磁组合测井技术,该技术集高性能、多参数、选择组合及先进实用的磁测井于一体,对石油套管进行监测。应用该技术先后测井42口,对其中28口实施套管修复,修复成功率达92.9%,恢复控制储量达120.7×104t。该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方案的准确率和措施的有效率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认识井况恶化的原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史深100低渗透油田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三中,由于其特殊的地层性质,在钻井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污染而降低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铵盐钻井液对粘土的抑制作用有利于保护史深100水敏性油层;在入井液中添加防膨剂、缓蚀剂、破乳剂、助排剂,可得到性能良好的新井入井液;单向屏蔽暂堵剂和降滤失剂的使用,油管传输负压射孔均可减少对地层的伤害.因此,在钻完井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油层保护技术,降低污染危害,是关系到此类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场生产实际情况和相关理论,针对濮城油田中、低渗透区块油藏在生产措施过程中对油层的污染原因分析,实施了相应的三套油层保护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清蜡洗井、层间干扰和压井作业等措施对油层的污染伤害问题,对于经济、高效地开发中、低渗透油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斜井采油呈逐年上升趋势。斜井有杆泵诊断技术是针对在斜井采油生产中出现的抽油杆与油管之间和油管与套管之间磨损严重、抽油杆易脱扣、抽油泵易损坏、泵效低、检泵周期短等问题而开发的。该技术的应用对及时了解深井泵的工作状况、诊断井下抽油杆在不同深度的磨擦情况和优化设计杆柱组合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了斜井泵效。延长了斜井检泵周期,较好地解决了斜井生产及管理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文留油气田滚动勘探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留油气田属于复杂岩性构造油气田,目前已进入滚动勘探开发阶段.对其地质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出滚动增储模式:主要为构造及工区结合部、老区扩边、老区新层、与盐岩有关的各种隐蔽油气藏等6种类型.并有针对性地采用沉积微相、储层发育规律、油气富集规律、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动静态分析法、低阻油层形成机理与识别等滚动勘探开发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年新增石油地质储量400×104~600×104t.  相似文献   

13.
以东濮凹陷文留潜山地震资料和2口井的钻井资料为基础,对该区文古1井、濮深1井的测井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及环境校正;综合运用声波、自然伽马、中子孔隙度、井径、密度和双侧向测井等测井曲线,对2口井的储层进行了划分;并利用应用软件,形成了波阻抗、孔隙度、道积分、反射强度、峰值振幅、反射频率、相干切片等属性数据体.利用这些属性分别对5个层段的地层进行了储层预测,划分出有利储层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地解释抽油井示功图资料,必需将实测示功图与理论示功图或前期测试的示功图进行叠加分析,而以往来用透图、描图的叠加方法存在一些弊端。为此,开发了示功图分析软件,能直观、准确地实现同一口抽油井任一时期示功图的叠加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留油田为复杂断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通过不断加深油藏微构造、沉积微相研究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并在经济评价的基础上设计调整井,打出一批高调整井,减缓了油田产量递减,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调研渤海自营油田油井作业储层伤害情况和分析国内外各种储层保护机械措施缺陷的基础上,研制了新型无阻生产定压注入集成阀,提出了井下防漏失新工艺。油田现场应用表明,所研究的油井作业储层保护机械措施降低了储层伤害,缩短了作业后含水恢复期,储层保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多砂井用保护油层井底开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杨  李树臻 《石油机械》1999,27(9):37-38
针对修井作业中的井喷、井涌和井漏现象, 研制了一种径向开启的保护油层井底开关。此开关能在井内压力小于油层压力时开启, 大于油层压力时关闭。抽油井正常工作时, 开关能保证油液顺利通过; 洗井时, 能关闭采油层, 防止洗井液漏入油层, 此时整个油井仍相通, 可实现油井的彻底清洗。为防止井喷, 设计了由长短轨道套控制的液动环形活塞, 采用向井内加压的方法推动活塞将开关强行关闭或开启。此外, 这种井底开关在多砂井中还能防砂卡和砂堵。  相似文献   

18.
文留构造断层十分发育,东西两翼被平行于长轴的文东、文西大断层切割后,其顶部形成地垒构造带,该构造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油气丰富。东营组油藏是东濮凹陷复合式油藏最上部的一组油藏,油源来自下伏地层沙河街组,储集层为薄层砂岩.油气聚集在邻近油源的圈闭中.属次生油藏,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渤海油田注水井压力上升快、堵塞频繁等问题,通过对注入水水质分析及固相颗粒粒径分析,并结合物模实验详细研究了低渗储层注水井堵塞因素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水中固相颗粒(平均粒径大于2μm)是造成储层堵塞的主要原因;低渗、特低渗透储层岩心的渗透率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及固相颗粒的含量和平均粒径增大而不断减小,伤害程度不断增大;固相颗粒对特低渗透岩心的伤害程度大于低渗透岩心。  相似文献   

20.
陈宗林 《钻采工艺》2005,28(2):90-93
介绍了预交联—交联聚合物(以下简称调驱剂体系)复合调驱技术的研制过程及在文留油田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该技术能较好地适应文留“三高”油田提高采收率的要求,对类似油田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