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明胶为基础,研究了明胶溶液与不浸酸铬鞣剂作用后明胶体系的粒径、Zeta电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明胶与不浸酸铬鞣剂作用后,明胶体系的粒径显著增大。酸碱滴定表明:新配不浸酸铬鞣剂与明胶体系作用的Z-平均值在1300~5600 nm范围,Zeta电位在pH值大于4的范围内为负值。明胶与不浸酸铬鞣剂作用6 h后,Z-平均值在4800~12000 nm之间,Zeta电位在酸性范围内出现多个等电点,说明明胶和不浸酸铬鞣作用6 h后,在一定酸性范围内其表面电荷为零左右。本研究对于认识不浸酸铬鞣过程中的变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姬菇在PDY液体培养条件下,CrCl3·6H2O对姬菇菌丝生长、菌丝生长期间胞外酶及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50~200μg/mL的CrCl3·6H2O均可促进菌丝生长和胞外酶的活性,其中淀粉酶以添加100μg/mL时酶活性最强;而菌丝生长和其余四种胞外酶的活性以200μg/mL的CrCl3·6H2O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由五种胞外酶的变化曲线可知,姬菇产不同酶的活性差异较大,活性高峰期也不尽相同,以淀粉酶为最早,随后是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漆酶,最后才是愈创木酚氧化酶和邻苯二酚氧化酶。铬浓度在100μg/mL时胞外多糖含量最高;高浓度的CrCl3·6H2O对菌丝及胞外酶活性和胞外多糖含量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UV、FITIR、DSC研究了Ca~(2 )与明胶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pH值对体系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Ca~(2 )可取代明胶中羧基与氨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的配体。高的pH值有利于新配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复合催化剂合成香料乙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庚 《食品科学》2007,28(2):121-124
探讨了以六水合氯化铝--水合硫酸氢钠为复合催化剂,冰醋酸、异戊醇为原料合成乙酸异戊酯的绿色合成工艺条件,着重考察各因素对合成产率的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料的投料摩尔比n(冰醋酸):n(异戊醇)=1:1.2,催化剂为A1C13·6H20+NaHSO4·HzO催化剂;复合催化剂配料摩尔比为n(AlCl3·6HzO):n(NaHsO4·H2O)=1:1.5,催化剂用量2.0%(催化剂占反应物料的质量分数),带水剂用量20%,反应温度115±5℃,反应时间为90min,得到产率达98.4%。  相似文献   

5.
用分光先度法测定桑椹醋及不同食醋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桑椹醋及不同食醋对O2-·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中桑椹醋的清除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食品热加工中广泛存在的美拉德反应除赋予食品色香味外,还会生成有害或有异味物质,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DDMP)、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及糠醛就是其中重要的产物。本文分别建立了3种焦糖化和3种美拉德反应体系,研究DDMP、HMF和糠醛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HMF和糠醛分别容易在果糖和木糖焦糖化体系中生成,在美拉德反应体系中,赖氨酸的参与抑制了HMF和糠醛生成,促进了DDMP的生成。结合中间产物和终末产物的表征,单糖的结构差异是影响三种化合物生成的主要因素,赖氨酸会竞争性抑制单糖降解的焦糖化途径,从而抑制HMF和糠醛的生成。本文可对食品热加工业中DDMP、HMF和糠醛的生成、控制及定向合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新型无铬鞣剂鞣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六种新型的同系列的无铬鞣剂;用红外光谱(FT-IR)分别证实了它们带有的官能团的存在;并采用氨基酸分析来初步研究这些无铬鞣剂的鞣制机理。由氨基酸分析表明所合成的无铬鞣剂鞣制机理为:鞣剂分子中多官能度的N-CHOH与胶原蛋白分子主链上的酰胺基,侧链上的胍基、氨基、羟基等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点交联结合,从而达到鞣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几种新型无铬鞣剂的鞣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主要研究了几种新型无铬鞣剂的鞣性及其在无铬、少铬鞣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鞣剂具有较好的鞣性,用于无铬鞣能明显地提高革坯的湿热稳定性,15%荆树皮栲胶与6%无铬鞣剂(I)可使革的收缩温度达到100℃以上,并赋予革坯较好的柔软性和丰满性。用于少铬鞣除了能提高革坯的湿热稳定性之外还可增加铬的吸收,降低废铬液中铬含量,4%的KMC与3%的无铬鞣剂结合鞣能使革的收缩温度达到110℃以上,废铬液中铬含量≤0.2g/L。  相似文献   

9.
锆鞣与利用铬鞣废液复鞣的结合鞣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废铬液对锆鞣革进行复鞣,用苯多元羧酸处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铬液复鞣能明显提高锆鞣革的收缩温度(Ts);在适宜条件下复鞣,废液铬含量大大降低,可基本消除对环境的污染;鞣制条件对铬的吸收及成革Ts均有影响。从而得到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废铬液的方法。此法既能明显改善锆鞣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又能大幅度消除制革铬鞣过程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0.
传统兔皮鞣制常常采用铬鞣剂及其他有机合成鞣剂,鞣制后会产生六价铬和游离甲醛,废液也难以处理。本试验采用新型生态有机鞣剂FTA鞣制兔皮,与皮胶原交联过程中仅产生中性盐和水,几乎不含游离甲醛。试验中对生态有机鞣剂FTA的主鞣工艺和不浸酸鞣制进行探索,最终确定最佳鞣制工艺条件为鞣剂用量8 g/L,温度35℃,鞣制时间为4 h后提碱至p H 8.0左右。鞣后兔皮的物理机械性能较强,毛被洁白、柔顺。  相似文献   

11.
以铬、铝、钛盐和自制的新型有机配体LA为主要原料制备铬铝钛多金属鞣剂,探讨合成方法并研究其组成、性能.结果表明,LA用量为金属离子总摩尔数的20%,摩尔比n(Cr3+)):n(A13+):n(Ti4+)为4:3:3时制备的鞣剂可以节省60%的铬用量,鞣制时铬的吸收率达到90.3%,远高于常规铬鞣的吸收率68.24%,废液中的Cr2O3为0.2365 g/L,只有常规铬鞣的1/7.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THPC对皮粉的鞣制作用。应用碘滴定法和磷钼蓝法测定THPC在鞣后皮粉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当鞣制体系pH为10.0时,皮粉对THPC的吸附结合量较大,达到皮粉质量的50.13%;此时鞣制后皮粉的变性温度(TD)相对较高,为77.8℃。因此,THPC作为单一的主鞣剂,难于满足无铬皮革的鞣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常规铬鞣工艺的铬污染及得到合适的硅酸钠预处理山羊酸皮的工艺条件,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硅酸钠分别在碱、酸性区域内预处理山羊酸皮,然后再铬鞣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中性区域内硅酸钠预处理的效果更好;7 5%的硅酸钠处理3 h可使酸皮的收缩温度(Ts)达68 ℃,适合于削匀操作,产生的废弃物不含铬,易于降解和处理.此外,硅酸钠预处理酸皮后可使随后铬鞣废液中的铬离子质量浓度降低为0 960 g/L,铬吸收率提高为91%,5%的铬粉即可使皮Ts达104 ℃.扫描电镜分析及成革性能检测显示,硅铬鞣与铬鞣蓝湿革的粒面及纵截面的显微结构无太大区别.硅铬鞣成革的机械性能与常规铬鞣成革相当,Ts稍高于铬鞣成革.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金属刚性模块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两种鞣性比较弱的鞣质进行结合鞣制,得到的成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在这两种鞣质之间形成了协同效应,即Synergistic Effect,这是提高成革稳定性的一个比较新型的研究理论体系。本实验使用自制的水杨酸-金属配合物对皮粉进行模拟鞣制,使用DSC对鞣后皮粉测定其相变温度,从而证明了鞣性模块的存在以及模块的协同效应对提高成革耐湿热稳定性的作用。结果发现:水杨酸铬在提高成革收缩温度方面最为明显,其作用后皮粉的热变性温度为146.7℃,其次是水杨酸铝,为145.7℃。  相似文献   

15.
通过特殊的分子设计以游离基引发水溶液菜聚方式合成出了聚丙烯酸类多能功能鞣剂MTA,讨论了合成MTA多功能鞣剂的影响因素,研究了MTA多功能鞣剂的应用条件和应用性能.结果表明;MTA多功能鞣剂可用于皮革的鞣、复鞣和填充,具有助鞣、助吸铬、选择填充、增厚、不影响皮革着色、吸油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6.
将铁鞣与铬鞣进行了优化结合,这种鞣制技术不仅可以加工出质量上乘的皮革制品,同时又可以满足废液中铬与铁的含量低于100mg/kg的标准。此工艺制造的皮革可耐沸水试验,阐述了其鞣制技术和鞣制机理。对铁鞣法在加工山羊绒面革和绵羊全粒面服装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对鞣革的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成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及染色特性也做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