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国产大卷装自的排风CR2型转杯纺纱机的技术特征。并作了有关负压、噪声、功耗的测定以及普梳纱、精梳针织纱、废纺纱、低级纱和抽丝纱的品种试验。谝种120-18.5tex不同产品的棉型纱、毛型纱、麻棉纱、抽丝纱以及化纤纯、混纺纱能适应,可作为棉纺织厂调整产品结构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探讨转杯纺纺制精梳彩色棉针织用纱的生产工艺.选用配比为75%的棕色棉和25%的本白棉混和纺制了24 tex针织用精梳转杯纱,对精梳落棉率、分梳辊速度、转杯速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试验,并对精梳彩色棉转杯纱的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梳落棉率为23%、转杯纺分梳辊速度为6 700 r/min、转杯速度为42 000 r/min时,精梳彩色棉转杯纱质量好,其质量优于普梳彩色棉转杯纱和普梳彩色棉环锭纱.认为在转杯纺纱机上开发精梳彩色棉细号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在和工纤梳纺新工艺设备上成功纺制16.7tex,18.5tex,20.8tex低特纯苎麻纱的工艺设计、试验对比分析、技术关键与措施以及成纱质量等研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E7/5型精梳机工艺优选试验我厂新纺纱车间是选用国外先进的前纺设备与国产FA506、FA508型细纱机配套组成的一条万锭纯棉精梳生产线,生产出口针织用纱,其纺纱性能良好,产品质量优良,所纺出的J18.2tex等出口纱条干CV%、粗节/km、细节/km...  相似文献   

5.
我厂没有新型梳棉机和清梳联设备,仍在A186型梳棉机上成功地生产出了CJ11.7tex和CJ9.7tex低特纯棉纱。但在该设备上进一步生产CJ5.8tex纯棉纱时,因原料差异过大,遇到了较大的困难。经反复试验,大幅地改进A186型梳棉机后车除杂工艺后,纺出的生条质量指标达到了内控标准,为后工序顺利生产CJ5.8tex低特纱奠定了基础。现就具体工艺改进情况介绍如下。1 原料变化对生条质量的影响 纺CJ9.7tex纱和纺CJ5.8tex纱的原棉变化见表1。保持纺CJ9.7tex纱梳棉工艺不变,用纺CJ…  相似文献   

6.
刘东华 《棉纺织技术》1998,26(3):170-171
1概况北京第一棉纺织厂新品种车间由原专纺腈纶系列用纱改为专纺83.29tex~48.58tex转杯纱,转杯纱使用的工艺流程为:A002C型抓棉机×2—→A006B型自动混棉机(附A045B型凝棉器)×2—→A034型六滚筒开棉机×2—→FA022-6...  相似文献   

7.
DQSS-1型电子清纱器在C83.3tex转杯纱上的应用我厂生产的C83.3tex转杯纱是用作T/C25·5/C83.3(OE)起绒布的纬纱。由于受原料和生产中诸多因素影响,C83.3tex转杯纱的有害疵点多,成纱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条干不匀、竹节多...  相似文献   

8.
PX2型精梳机工艺调整点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公司引进一套PX2型精梳设备,已经使用两年有余,开车后相当一段时间内,CJ13tex纱实物质量一直不理想,主要表现为:①精梳条结杂高;②成纱粗节、细节、棉结高;③成纱断裂强度极差大。1原因分析(1)小卷定量偏重,造成精梳梳理负担过重。(2)查看分离...  相似文献   

9.
我公司于1992年新增FA601型转杯纺纱机六台1200头。在低级棉纺纱和纺副牌纱的生产中,我们充分发挥该机型的优良性能,在合理回用精梳落棉、低级棉、破籽棉、回丝再用棉方面,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就FA601型转杯纺纱机的性能来讲,我们现在的单产水...  相似文献   

10.
《广西纺织科技》1998,27(2):42-46
本文主要介绍全套引进设备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内容及主纺产品C18.2tex、T/CJ18.4tex的成熟工艺设计、试验对比分析等技术关键和措施探讨。  相似文献   

11.
提高转杯纱质量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思  李玉萍 《棉纺织技术》2001,29(10):45-47
我公司有两台FA621型转杯纺纱机用来生产直接供帆布使用的 C 58.3 tex纬纱,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纬纱捻度低导致转杯纺纺纱状况差,断头多,频繁出现错纬、条干不匀、竹节、纬缩等布面纱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试验,找到了一些解决措施,现介绍如下。1 降低转杯纺断头的措施1.1 优选阻捻盘 由于 C 58.3 tex转杯纱作纬纱用,要求其捻度小,棉结少,条干均匀,所以配棉较好(配棉等级为3.868级,长度为28.46 mm)。C 58.3 tex转杯纱捻系数要求小于350,否则易产生纬缩。而纱线捻度降低,断头相应增多,且断头多发生在剥离点至阻捻盘入口的一段纱条上,此段纱条张力的大小及其变化是影响断头的主要因素,为了减少此类断头,我们做了阻捻盘的优选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阻捻盘直径为20 mm,刻4槽时,断头数最少,纱线强力最高,这是因为阻捻盘具有假捻作用,但是假捻作用过强(刻6槽),纱条内外层捻差增大,成纱强力反而降低,且纱线毛羽明显增多。二.2 合理设计分梳辊转速 在 C 58.3 tex纱的生产过程中,在同锭、同一筒条子的条件下,我们对分梳辊转速进行了四次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2.
我厂引进的南韩利化公司生产的LW-164SA型倍捻机,先后生产了J18.2tex×2、J29.2tex×2、J7.3tex×2、T/CJ65/3517.3tex×2等股线产品。可是使用倍捻机后,虽然减少了结头疵点,但也增加了部分倍捻疵点。经过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3.
减少脱圈提高自动络筒机效率1994年7月我厂引进8台意大利Savio公司制造的Espero-M型自动络筒机,用于生产C18.5tex、CJ14.5tex、T/C13tex供喷气织机用纱。由于细纱管纱的结构不良,造成脱圈纱很多,并且部分脱圈带上筒子造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开发JC4.9tex×2纱线的工艺措施和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原棉的选配和成纱质量的提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清梳联系统气流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理控制和利用气流,对Rieter清梳联机组使用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调节不好,不仅影响清梳联机组的正常开松、除杂、排尘、混棉作用,甚至会出现噎车造成设备故障,所以必须经常对设备的气流状态进行测试与调整,现结合生产实际及测试数据探讨分析如下。1工艺流程及气流参数测定值1.1Rieter清梳联设备工艺流程(见图1)1.2 气流参数测定(见表1)2 各机台气流作用分析2.1 尘埃分离器 尘埃分离器主要由1mm厚不锈钢锥形圆筒组成,冲有直径 1.5 mm(2 mm)网眼孔,网孔呈不规则分布,网眼密度为18.5孔/cm2,透气面积约占展开面积的42%,细尘尘埃从网眼孔溢出而被吸尘风机F2吸走,机体全封闭,有一个有机玻璃观察窗,棉流输入管道端直径为300 mm,棉流输出管道端、排尘管道端直径均为220 mm。尘埃分离器用在转杯纺纺纱工艺流程中,对减少纺杯中的微尘效果特别理想,在转杯纺纱 OE 58.31tex生产线测试,如生产流程跳过尘埃分离器,转杯纺纱机纺杯内的积尘量为乃 mg/kg纱-30 mg/kg纱,短粗节ZI.50个/10’m,长粗节3.7个川’m。通过尘埃分离器,则纺杯内的积尘量降为8 11/kg纱-12 m...  相似文献   

16.
JC4.9tex纱的生产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纯棉精梳4.9tex纱的生产过程,并对国产设备、国产原料生产特细号纱的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纯棉精梳7.3tex纱的生产实践,对用国产设备,原料生产细特纱的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棕色彩棉和白棉的品质特点,针对彩棉转杯精梳纱生产工艺,对精梳落棉率、分梳辊转速、纺杯转速等重要工艺参数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出了彩棉转杯精梳纱质量在落棉率23%、分梳辊转速6.7 kr/min、纺杯转速42 kr/min时为最佳的结论;并对彩棉转杯精梳纱、彩棉转杯普梳纱和彩棉环锭普梳纱进行了质量对比,表明彩棉转杯精梳纱成纱质量优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彩棉中添加少量白棉,可降低纺纱难度及纺纱成本.  相似文献   

19.
我公司于1995年初完成引进国外一万锭关键设备配套国产主机的技术改造,其中包括德国特吕茨施勒尔清梳联合机一套。投产三年来,先后生产了C18tex、CJ14.6tex、CJ7.3tex等品种。梳棉机的出条速度为150m/min~190m/min,实际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转杯纱的质量,拓宽其应用范围,开发新的转杯纱织物,通过对转杯纺纯棉精梳纱的生产工艺分析,提出精梳转杯纱的生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