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华亭国际由天津上投房地产公司开发。这个项目从招标至一期建成一直处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工程经历了市场变化与政策调整,其理念与规划经历了多次推翻与调整,定位也高低变化了良久。这是一个漫长且让人觉得有趣的过程,设计人也随着项目的起伏产生了十足的兴趣,互相讨论上海成熟的南方居住理念与方式被嫁接移植到古老的北方城市天津,会生长出一个什么样子的“果实”。  相似文献   

2.
陆涵 《建筑与文化》2016,(10):132-133
人类文明进程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三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每一次新文明的诞生都伴随着人地关系的重大改变。受自然观的影响,湖泊与城市的关系自然也在不断的发生转变。在当下水环境污染、城市内涝等水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重新梳理一下城湖关系的演变过程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从人类文明的角度,通过自然观的改变来分析和归纳城湖关系的演变历程,同时对当下因"水"而发的城市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柏林与上海城市肌理演变比较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赵柏洪 《山西建筑》2007,33(9):67-68
从城市肌理演变出发,观察了柏林和上海在近十七年间的城市建设,指出在对待城市肌理上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政策和态度:柏林贯彻的是“批判的重构”和“谨慎的城市更新”,而上海则采用“推光式”的改造,并针对影响城市肌理演变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剖析了表象背后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浅谈"城郊机场"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城郊机场”逐步向一城中机场”演变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问题.以宁波市庄桥军用机场为例,探讨了该演变过程中.对城市近郊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认为,“城中机场”是历史的产物.只要应对合理,就能够充分利用机场周边的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城市功能,突破城市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5.
城市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属性以及历时性特征,决定了城市总是在不断演变发展中,城市设计的本质就是展示这一演变过程,揭示这一演变规律,描绘这一演变路径和图景,因此,城市设计本身就具有与历史城市保护的“一体两面”属性,以及与城市更新的学理内核一致性。城市更新是城市的固有规律和必然过程,中国城市的更新本质是不断追求的现代化和城市现代性彰显,并在这一过程中留存历史记忆,实现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正是基于对城市设计学科发展的长期深刻认识,以及从1999年开始的城市设计教学探索和积累,清华大学教学团队继承了清华大学城市设计与历史城市保护高度融合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传统,依托北京城在名城保护和首都建设的国家战略性需求,从既有建成空间的形态秩序梳理和空间整合视角,运用城市形态学理论方法,系统培养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城市空间进行抽象、呈现、认识、建构能力,建立贯穿“建筑—建筑群—场地—城市”的跨尺度一体化思考,并培养学生聚焦关键问题进行辩证思考的连续性设计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国际大都市在国际上更常用的称谓是“世界城市”(WorldCity)[1]或“全球城市”(GlobalCity)[2],也有称“国际城市”的。尽管学术界对以上这些术语下有不同的定义,但它们都属于城市职能范畴的概念并没有什么争议,即指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具有主导作用或巨大影响力的少数城市,它们处在全世界城市功能等级体系的顶端。 上海在二次大战以前是远东的金融中心,有过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的辉煌历史。从那以后, 上海没有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远远地落后了。直到1990年,以开发浦东新区为契机,上海开始了重新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历程,制定…  相似文献   

7.
长沙天心公园是湖南首个城市公园,也是中国近代早期儿童公园的诞生地之一。在长沙近现代城市发展脉络中,它经历了“初创”、“扩充”、“转型”、“停滞”、“重生”等历史阶段,其变迁深受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其特性——历史园林的遗产价值最终得以突显。天心公园的历史变迁是长沙城市发展的一个注脚,而长沙的城市发展又是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缩影。梳理这一变迁过程让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我们的城市建设实践:我们坚持了什么而又丢失了什么。钩沉这段历史,突显了历史园林的价值特性所在,其建设、维护不能囿固于“就事论事”,推而广之,当今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更需要系统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在汉口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玉带河就是在汉口因水而兴的过程中产生、演变和消亡的。文章对国内外滨水城市历史街区的规划进行分析,研究汉口地理,介绍玉带河和袁公堤的起源、演变和消亡,以及河上的桥梁和河道位置走向,并还原玉带河沿岸风光。分析玉带河地区城市意象和场所精神变迁,研究玉带河在汉口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分析玉带河地区城市发展演变机理,总结得到在汉口城市发展扩张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因素,提出玉带河区域城市发展策略和相关举措,以期对滨水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柏林和上海在城市历史演变和住宅建筑发展过程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城市在住宅发展过程和住宅类型上呈现出的相似和不同,反映了各自受到的社会因素、规划设计思路以及地理气候的不同影响。本文对柏林和上海1949年以来的城市住宅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住宅发展的各种社会背景因素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吸取柏林住宅高速发展中的教训,为上海住宅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两座变化中的大都市——上海和柏林——为例,指出“变化”是这两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同特点,但是,文章同时突出了“变化”在两座城市中的不同表现。文章对柏林城市历史变迁中的几个节点,例如选侯大街、勃兰登堡门、菩提树下大街,波茨坦广场等予以了更多的笔墨。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上海开发浦东,迎来城市发展新纪元。20多年后,上海需要再次走出人口、产业、交通过度集聚的中心城,开辟大都市圈发展的新空间。通勤铁路是大都市圈交通网的主干、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构筑上海大都市圈的先导性工程,是在世博园区建设以通勤铁路客运站为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进而构建辐射上海市域及长三角的通勤铁路网,形成以现代化轨道交通体系为主框架的同城化上海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12.
孔孝云  董卫 《城市建筑》2006,(12):42-45
历史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空间形态是历史演变与积累的结果。本文以杭州市武林广场及周边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探索如何从城市中心区的历史演变分析着手,以城市的视角发现并解决城市空间问题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徐磊青 《新建筑》2005,(3):75-78
在2001~2002年展开的一个系列研究调查了人们在城市开敞空间内的环境行为。每年的3—6月之间研究者访问了上海市中心区的4个广场和5条步行街,共有917人接受了调查并回答了问卷。介绍了这个研究中关于使用者活动与空间拥挤的研究结果。研究揭示开敞空间中活动是丰富和多样的,其中行走与穿越是最主要方面。在停留活动中以坐、休息以及观赏风景为主,活动内容与空间的性质和功能有关。在两个著名的开敞空间中,人们体验到了明显的拥挤感。在一些样本中,发现年龄和性别对拥挤体验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丁菁 《上海煤气》2007,(1):14-16
随着上海城市燃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天然气逐步进入上海市区,燃气客户的不断增加,大口径中压燃气主管道镶接分支管的施工日益频繁。对运行中的大口径中压燃气主管道上采用封闭式钻孔机不停气镶接分支管工艺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未来一直是政治家、作家、社会学家、建筑师和规划师广泛探索的论题,人类、社会与城市和人们关于城市的理想一起成长.历史上有过无数理想城市的模式,由城市的场景,城市的中心扩展到整座城市,城市群,甚至全球.未来的大都市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凝聚了人类的理想、文化特质、生态环境、生活品质与产业的平衡与协调,注重对城市未来的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分工演进的过程。分工的演化受到交易效率的制约,而制度对交易效率具有重大影响。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同样是一个分工演进的过程,制度通过影响交易效率,进而影响城市群的分工演进,最终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演化和发展的制度障碍,最后就促进其进一步演化和发展给出了一些制度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目前处于转型发展阶段,闵行区是由郊区向城区转型发展的典型地区。从已有规划梳理的视角,分析判断闵行区转型发展阶段的特征,包括城市能级提升、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引领,提出闵行区深度城市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孟昕 《华中建筑》2004,22(2):89-91
由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资源紧缺及人们对城市开放空司的需求增加,促进了下沉广场的产生和发展。但是随着下沉厂场的大量建造,产生了许多设计师所没有考虑周全的问题。以上海静安寺厂场为例,分析其所处的区位特征及周边的发展状况,并就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尺度、形状、标志、引入、天际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是世博园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永久性展示馆.为了充分展示此次世博会的主题理念:城市与人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建筑外皮(含外立面幕墙和集成屋面)造型设计中采用了三角形建筑元素(从空中观看上海老城区的印象),从而使外皮设计变得极为复杂,并出现了多种复杂空间交接面.为此,在外皮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建立3D幕墙信息化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在2001~2002年为调查研究人们在城市开敞空间内的环境行为,每年的3~6月之间,笔者共访问了上海市中心区的4个广场与5条步行街,共有917人接受了调查并回答了问卷.文章介绍了这个研究中关于使用者活动期望与活动的研究结果.揭示在上海城市开敞空间中,人们有很强烈的休闲期望,其中放松心情、与同伴、家人相聚和观赏城市风光为最主要.空间中的活动也是丰富多样,活动内容与空间的性质、功能和设施有关.停留活动中主要是坐、休息以及观赏风景.而步行街活动存在着明显的三种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