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对话何镜堂     
<正>UED:在21世纪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您参与设计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校园建筑,成为了我国校园建筑的掌门人。您和您的团队如何在完成这样高质量、高数量的校园建筑设计的同时体现校园建筑的地域性与独特的人文气质?何镜堂:其实不光是校园建筑的设计,任何一种建筑的设计都要体现地域环境的特色。建筑对实际使用功能要求很高,这是评价一个建筑好坏的最基本要求,之后还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对建筑形式上的创新。浙江大学是我们做的第一个校园项目,我们开始做了大量研究,不单单是校园建筑与规划,还研究社会需要怎样的大学?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研究之后我们得出环境与人有机融合的概念:如何塑造一种有机的环境,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的时培养创新的思维;如何在课余时间让  相似文献   

2.
宗轩  曾群 《城市建筑》2012,(6):79-85
"当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大楼的改造拉上帷幕,成为设计师们日夜工作的所在之后,时间与空间这组永恒不变的思辨命题便萦绕在建筑的空间与流淌的时间中,建筑师如何看待老建筑、看待旧有建筑在新时空中的存在?这种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态度,成为一个更新设计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秀”吧     
《建筑知识》2011,(1):54-56
a+a:请您谈谈银泰中心"秀"吧的设计方案,最初接到这个方案时是怎样考虑的?朱小地:"秀"吧的设计到现在已经有4年的时间了,当初的想法和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已经变成一些碎片,项目在设计开始阶段其实没有很好的总结是如何思考的。我觉  相似文献   

4.
AT:请您谈谈什么是开放建筑?Stephen Kendall:"空间的存在是恒常的,但其内容的使用却是可以变化的。"这就是开放式建筑的基本理念。它秉持的是建筑与人之间的互动观念,使设计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考虑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关注如何能够使得建筑寿命更长,对环境更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近年来,外国建筑文化登上中国建筑舞台的势头越发猛烈,引发了中外建筑文化的大冲撞、大交融,特别是国家一些大型建设项目中一些境外设计事务所的介入,引发了关于"中国建筑师想象力"的思考.您认为应当如何评价中外建筑师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建筑装饰装修改造的设计思路,从风格定位与用户体验优化、空间规划与功能布局优化、材料与色彩运用创新、可持续性与绿色设计考虑以及技术融合与智能化设计等多个维度,剖析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平衡各种因素。同时,分析了建筑装饰装修改造设计案例,展示具体设计思路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姜哲远  方北辰 《城市建筑》2022,(14):124-127
本文以时间顺序叙述,以20世纪60年代初的城市更新为切入点,分析斯德哥尔摩文化中心的设计,该建筑所承担的政治职能、社会文化职能与公共职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以及在周边环境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该建筑如何配合城市发展,在改造的过程中与城市互相适应。文章涉及建筑设计、建筑改造和保护立法等多个层面,由此引发对此类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之后如何管理运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李保峰:您多年来一直聚焦地域建筑研究,您还在香港大学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可否请您谈谈地域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您如何从国际化视野评价中国当下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关于您提到的绿色建筑和地域建筑的问题,让我想到前段时间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地建筑设计",其实建筑设计本应该是在地设计的,只因后来的设计分工等原因,以及不"在地"或不尊重场地等设计造成的异  相似文献   

9.
UED:作为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的教授,面对生态、技术和社会挑战,您是如何将生态技术应用到不同的城市方面的?蒂姆·海斯:生态技术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是一种工具,用来进行分析和设计。从最初的概念阶段开始,利用科技检验想法,力求描绘出建筑或空间完成后的可能性状态。所以从环境角度出发,我们想要了解设计是否可以变得更高效,对于建筑使用者和在建筑中穿行的人们来说建筑功能是否更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1关于心灵景观范路:您在柏林Aedes美术馆的建筑个展以"会心处不在远"(Mind Landscapes)命名。在您的设计作品中,"心灵"(Mind)这一核心概念具有怎样的意义?朱锫:我认为建筑艺术体现了再创作的过程。建筑和绘画、戏曲等其他艺术一样,一方面有一个起源,另外一方面有一个创作过程。所以我将Mind Landscapes称之为"心境自然"。我认为,建筑的核心不是简单地表现自然,而是源于对自然的再创作过程。范路:重视"心灵"或"心境",源自您对中国山水画的研究。那么,中国山水画对您的建筑创作提供了何种营养?  相似文献   

11.
<正>建筑产业现代化如何发展?迪拜塔、上海中心大厦、台北101大楼谁是最高?追忆梁思成,还有哪些历史建筑需要保护?面对"雾霾",建筑业又将贡献怎样的力量?如果您关注社会,同时喜爱建筑,建筑技术微信是您不容错过的精彩!请扫描左方二维码,精彩等待着您。  相似文献   

12.
蜕变与新生     
正项目名称:墨臣石灯胡同办公楼项目改造项目地点:北京设计团队: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面积:700m~2设计时间:2012完工时间:2013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变化的竖向生长过程,在这种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如何对待现存的旧建筑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在现有条件限制下为旧建筑注入新元素,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完成旧建筑的蜕变与新生成为近阶段的热点课题。墨臣在此时机迎来了石灯胡同9号院的改造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金静宇 《城市建筑》2015,(4):119-121
本文回顾了"宏济大舞台"的改造设计过程,阐述了力求体现历史建筑的"复原"和新元素和谐注入的主导思想。重点介绍了如何再现京剧"戏园子"特点的散茶座观演形式,恢复其沿街立面的改造措施和方法,以及中式装修的特色细节。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大师跨入中国大门,纷纷取得了许多重大标志性建筑的设计权,中国建筑师在学习他们国际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同时,也陷入了对中国现代建筑如何传承中国文化的困惑:如何让建筑打上中国的文化烙印?如何让建筑有机地适应环境?如何让建筑因地制宜?面对多元化建筑设计共存的今天,对"本土设计"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金磊 《建筑》2014,(23):38-39
<正>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形象和城市文脉的载体,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因为只有中国设计与中国风格,才能让中国城乡体现华夏民族的文化根脉。中国建筑文化该如何复兴传统文化、又该怎样在传承中找到自信?如何让建筑文化研究与传播成为国家治理建筑现代化的思想动力?如何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瓶颈中弥补国民建筑文化素养的"空缺"?如何真正以华夏民族文化之力,在坚守中创新探觅中找到中国建筑与中国设计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16.
人物访谈     
<正>导报:您的建筑作品以住宅建筑为主,能谈谈您对当下居住方式的理解吗?小川:任居住空间如何变化,我也肆意享受生活。以简约的空间设计,承载更多可能,展现精彩人生。导报:白色、漂浮、利落优美的线条是您作品中常出现的意向,构成极简的基调。能谈谈您极简主义精神的来源吗?小川:永恒的空间。简约而不简单。导报:您如何在极简的设计中给空间注入灵性?小川:空间性即为重点。通过改变空间维度和空间比例,赋予房间更多的光影变换,  相似文献   

17.
对话     
<正>《中装》:您如何定义您所做的建筑?Massimiliano:我对竞赛非常感兴趣,我们对于未来抱有非常积极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是不会改变的。《中装》:您所设计的建筑从形式上看就非常震撼,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阿玛尼第五大道店的"烟柱"楼梯,佩雷斯和平中心的直线造型,那么在设计之初,您是怎样构思建筑的形态的?  相似文献   

18.
访谈:隈研吾     
<正>导报:您能否以马头町广重美术馆为例,介绍一下您设计当中的核心价值观?导报:您设计了许多的博物馆,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关键元素? 导报:在博物馆设计中,您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处理人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导报:请描述一下您的设计方法和过程是怎样的?导报:能否请您谈谈您自身从开始进入设计至今的演变过程吗?导报:您认为在建筑实践方面,西方国家、日本和中国之间有什么典型的差异呢?  相似文献   

19.
拟从历史建筑的城市维度和历史维度这两个维度来探讨它该如何面对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并通过分析南京老门东地区的改造来进一步阐释在对历史建筑进行现代化的适应过程中,建筑师所需要承担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UED:能否请您谈一下关于周五即将在香港大学举办的讲座的具体内容?卡罗林·博斯:讲座题为"尺度",关乎建筑和城市化。建筑和城市设计日渐分化,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而这也是UNStudio工作和努力的方向。UNStudio以建筑而闻名,但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城市设计。因此在讲座中我将呈现多年来UNStudio城市设计项目的历史沉淀,以及我们如何将其进一步向前推进。这不仅关乎城市化的不同理念,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