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ED:作为一位参展建筑师,您怎么看待中国当代建筑展?对于展览的形式和内容,您有什么样的看法?李兴钢:从参展的建筑师作品来看,我觉得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中国当代建筑师在国外的展览。参加的建筑师有代表性,作品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和域市大量建设,给建麓师提供了无穷的设计机会。改革开放以来.虽不能说中国建筑界形成了设计流派.但近20年的建筑实践,建筑设计思想的倾向性还是明显的,出现了这样几种倾向。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哲学对中国的传统建筑构造的影响很深,特别是我们可以从老子的道器观里找到建筑空间理论的精髓。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人们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破坏,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严峻的问题和矛盾,使得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对中国建筑重新认识和定位以及思考当代建筑设计该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对这些问题的探寻与思考也具有了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大师,英国建筑师特里.法雷尔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他的都市主义理论——城市的文脉、历史及本身特色等都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因素——在建  相似文献   

5.
《建筑师》2012,(4):20
2012年9月4日,"程泰宁建筑作品展·筑境建筑十周年展"将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杭州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杭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由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联合承办。程泰宁院士将此次展览的主题定为"筑境·山水间",意为人与环境、环境  相似文献   

6.
所谓当代建筑的当代性,就显示在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进入20世纪,中国的建筑和世界其它地区一样,都受到全球化的影响,这在有着六千年以上建筑传统的中国历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无  相似文献   

7.
黄正骊  王灏 《时代建筑》2013,(5):96-105
位于宁波春晓镇的佚人营造设计的建筑师自宅是事务所在“自由结构”方面探索的第一步。文章通过对话再现了建筑师在自宅建构过程中对结构、材料、空间的思考,揭示了建筑师对中西方建筑结构主义精神的反思,及其在建构新的建筑与结构美学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筑》2013,(21):6-15
本次沙龙关注当代建筑展览,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建筑展览发展现状及其具有哪些特征,与国际的建筑展览领域有着怎样的差异和差距,建筑展览的体制和机构设置的状态如何,建筑展览和理论、批评、建筑实践的关系如何,它是否能够为建筑实践总结经验和指明方向,策展人的机制和目前建筑策展人的学术水准如何,未来中国建筑展览的前景如何,如何建立建筑文化的机构如博物馆、文化中心、基金会,从而推动中国建立自己的建筑文化历史,理论、批评、出版体系。沙龙邀请了上海的一组学者,策展人和执业建筑师围绕以上的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将结合自身策展或参与国内外重要建筑展览的经验,为我们呈现建筑师和策展人眼中的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现实"和"未来"。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在中国大陆年轻建筑师中曾经出现过参加日本《新建筑》杂志设计竞赛的热潮。这是中国建筑师学习和参与国际建筑讨论的一个渠道,也是中外建筑交流的特殊形式。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建筑状况的历史性变化以及中国社会和建筑实践与国际越来越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导言从1960年国际设计大会伊始,至1970年大阪博览会上的隆重出场,秉承新陈代谢主义的建筑师创造了大量与未来相关的都市形象。这些畅想,连同他们的建筑思想,都成为日本在战后文化重生的象征。新陈代谢主义者以"城市应作为一种有机  相似文献   

11.
“新艺术”运动引领建筑从古典走向现代,是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后现代建筑则是对于失去批判和反思能力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反击,并试图超越现代主义建筑,找到现代建筑新的发展方向。虽然二者产生的时间、背景、形式不同,但它们在精神的突破和思想的革新上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现代建筑的这两次飞跃推动了建筑设计不断向前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艺术”运动与后现代建筑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特征对于当代建筑设计都将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筑师》2012,(4):3
2012年2月底,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普利茨克奖建筑奖",这一事件在中国建筑设计界以及理论界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然而,尘埃落定之后,这一奖项对于中国建筑创作实践究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哪些积极的因素需要惕厉和推动,又有哪些可预见或者未可预见的消极因素可以消减呢?《建筑师》  相似文献   

13.
赵敏 《建筑创作》2010,(2):18-30
这是《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季度版)》的第12期与亲爱的读者见面.它已开办整整3年了。回想3年中写作和资料汇编的经历.怎能忘记这个版面与读者们几近零距离的交流?它不断得到业内人士的帮助和鼓励.同时又能及时聆听到各界读者的中肯批评。  相似文献   

14.
正"建筑师的业是什么?"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这样回答:"直接地说,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的一生都要与之朝夕相对,建筑创作的方向很多时候决定了人的生活质量。每一个建筑师在开始做建筑的时候,都想做一个好建筑。什么是好建筑?我们怎样去评价建筑的好与坏?在这里你或许能找到答案。201 4年4月1日,由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建筑梦寻找中国好建筑"科普主题活动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馆隆重举行。中国建筑学会领导,建筑学  相似文献   

15.
王珅 《建筑创作》2012,(10):11-11
2012年9月4日,"程泰宁建筑作品展·筑境建筑十周年展"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主题演讲、沙龙研讨、陪同参观等多元化形式展开,参与嘉宾将共同感受程泰宁院士建筑作品中体现的清逸灵动的气韵与神采,并围绕多个建筑创作的热点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展览期间还同期举办了"筑境十年系列论坛"。此次学术活动于9月11日结束。  相似文献   

16.
马进  杨磊 《新建筑》2010,(1):52-58
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体制下对建筑材料的运用应将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作为材料表标的前提下,通过对常见材料采取改进构造、复合使用、模块化设计等方法,探索常见材在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体制下通过渐进的改良,实现中国建筑工业化的自救。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同往年一样有许多人物被历史记住,也有太多事件会留在人们记忆中。我笔下2012年定格的建筑文化人物堪称中国该领域的先贤。如果说一个人折射一个时代,那么他们所经历的私史为经、国史为纬、亲历为鉴的心路历程,就是中国建筑文化的"史记"。我心目中的这三位建筑文化大家是中国营造学社最后一位见证人罗哲文(1924-2012)、中国当代建筑出版家杨永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大师西扎主笔设计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所呈现的空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耐人寻味.其"小体量,大气象"的空间艺术境界,与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艺术有着明显的互通之处,为研究空间艺术与"诗意"表达提供了极佳的案例.文章从空间营造分析角度,以该建筑为例,分析中国园林艺术与当代建筑空间艺术的异曲同工之妙.重温经典,对比研读,旨在剖析空间营构方法,揭示内在规律;进而以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促进对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十年,是当代中国建筑的实践逐步步入国际舞台的十年,也是在经历了所谓实验建筑的摸索而开始摆脱简单的对概念的追求,并逐步多元化的十年,青年建筑师们从对荷兰、瑞士、西班牙、日本建筑风格的崇拜,到走出走马灯式变幻潮流的亦步亦趋,逐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道路。十年实践有如十年寒窗,袁烽和他领导的创盟在这十年来也经历了一个意义非常的转变,并找到了值得一直坚持的独特的设计视角来诠释当代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20.
李东  许铁铖 《建筑师》2010,(6):22-27
本文以刘家琨、都市实践和马达思班三家建筑事务所的作品为主要的分析样本,从概念、材料、形式以及对待传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分析当代建筑在最近十余年间的探索与尝试,着力于在纷纭的建筑现象背后批判性地挖掘建筑学的本体问题,并尝试在重置问题后探索当代建筑可能的走向与未来。批评意识是在巨大的知识实践背后推动建筑学发展的动力,在批评视野中,十年民间叙事也许被苛责,但这必将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思考,在重新定位和排序新的批评伦理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