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创作》2010,(5):154-157
<正>位于泰国曼谷的中国文化中心,由两组建筑单元错动连接成"Z"形体块,构成二个外部空间;一个外向型面向社会和民众的广场;一个内向型静谧的中国园林。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嵌套式的关系使之成为整体。庭院和广场与建筑内部空间的联系,通过内外空间不断地过渡与转化形成具有"东方时空"理念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位于泰国曼谷的中国文化中心,由两组建筑单元错动连接成"Z"形体块,构成两个外部空间一个外向型面向社会和民众的广场;一个内向型静谧的中国园林.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嵌套式关系使之成为整体.庭院和广场与建筑内部空间的联系,通过内外空间不断地过渡与转化形成具有"东方时空"理念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公共化建筑空间以建筑作为其"边界",是如广场、庭院等只有底界面和侧界面而无顶界面的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的城市公共化建筑空间给人一种"场所"和"领域"感,既不浪费土地,又能满足人们所需要的归属感,理应是一个供人分享欢乐、看与被看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景观设计: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房木生景观工作室Landscape Design:Atelier Farmerson,ADCAS正如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往往不是一般的风景画,是作者关于人与自然哲思的艺术表达,中国园林,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观,它是富含中国人文与自然观念的游憩空间。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的景观设计,通过当代性的设计语言回答"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是探寻表达现代中国文化自然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建筑外部空间是构成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具体可描述为庭院、街巷、广场等。然而中西方在两种不同意识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特色鲜明的建筑外部空间。文章通过对中西方典型传统建筑外部空间的比较,分析中西方建筑哲学观及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颜朝星 《山西建筑》2000,26(4):18-19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一定的思想行为和方法世代相袭而形成的文化要素。它亦是千百万劳动者生活习俗和精神上的共识而自觉的被认可。建筑作为一种与自然、人、社会有密切相关的载体,除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之外,在传统上要处理好空间与环境的融合。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中国传统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极为宝贵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地形象矗立在世界建筑之林。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当今中国的现代建筑。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作为“石头和  相似文献   

7.
曹跃进 《建筑学报》2001,(10):53-56
金钟广场作为超高层的综合建筑,其设计与环境密不可分,它既是一个由内部空间到外部空间的重新组合过程,也是一个由外部环境限制内部空间的划分过程。它以独特的构思,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具弹性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创造了极具特色的外部形象,并创意了“钟”文化,为都市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极佳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由于其收藏和展示艺术品的特殊功能,使得人们总是将博物馆与艺术空间联系在一起。而问题也就由此产生。本身作为建筑作品的博物馆和馆内收藏展览的艺术品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即展品与展示空间的关系?此外,博物馆作为特殊的文化建筑,如何处理它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王路先生在其文章中指出博物馆发展的两个相对的倾向,一是博物馆应是一个中性的容器,重要的是其内部的展  相似文献   

9.
同处东亚的日本与中国有着一衣带水的特殊地缘关系,但由于各自的地理环境、民族风俗、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渐渐发展成不同的居住建筑文化,下面以中国的"四合院"和日本的"榻榻米"和式住宅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居住空间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叶宏伟  陈荣锋 《四川建筑》2003,23(2):40-40,42
泰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 ,随着两国经济和文化交往的日益扩大 ,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越来越受到泰国人民的喜爱和重视。同时 ,泰国也是华裔华侨的聚集地 ,他们也希望有一个学习和了解祖国语言及文化的场所。为了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以及能够在当地进行中文教育和研究 ,泰国政府大学部特邀请中国政府提供援助 ,在皇太后大学设立“援泰国中国语言文化中心”项目。皇太后大学是一所由泰国皇室出资创办并以皇太后的名义命名的综合性大学 ,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 ,该大学虽然成立不久 ,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位 ,所以影响颇大。因此 ,该项目是一项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设计》2006,(6):38-43
一、设计理念 设计者利用建筑形体的围合,将学校的功能序列与环境空间有机地组合穿插在一起,通过建筑外部开敞空间和建筑内部扩展空间的组合渗透,创造外部场所连续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相似文献   

12.
传统住宅的现代精神——九间堂7号院室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室内设计师是需要注重生活设计感的,最终应该将一个具有实用性、效率性、节约性并凝聚中国文化的空间给大家呈现出来。"这是李玮珉先生设计的九间堂7号院中所体现的精神。由此来看一个室内设计,很难做到不看原建筑图而空谈设计本身。非要那样做的话,设计注定是不完整的。在对建筑空间进行调整与设计时,通过对空间的处理来解决就效果而设计的问题,也是从此而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郭芳 《华中建筑》2007,25(1):13-14
建筑文化是"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的产物.佛教建筑中国化正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交融的成功典范,该文通过展示佛教建筑中国化历程反思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盲目崇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共享空间的塑造是当今文化建筑创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是承担一定城市职能并具备城市空间属性的特殊的建筑公共空间,是当代文化建筑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具体表现,其设计手法往往会对建筑形式起到决定作用,一些新的空间塑造手法和观念的运用对当代文化建筑发展的方向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为人类生息其间的空间场所,它不但作为物质产品记录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同时作为精神产品复写着人们特定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情感。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正像意大利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所说:“含义最完满的建筑艺术,是一种具有多种决定因素的历史,它传达历代建筑,几乎囊括了人类所关注事物的全部。建筑所满足的是如此多样的各种需要,因此,若要确切地描述其发展过程,就等于是书写整个文化本身的历史。”建筑忠实地扮演着历史赋予它的文化角色,使人们可以从宏观整体上感受到远古的回响或时代的脉冲:它使人们在科学理性的自豪与艺术体验的沉醉之中不失历史的反思。因此,随着文化讨论的兴起,如何看待建筑的“民族形式”和“国际式”风格?如何继承建筑的民族传统?……这类问题便成为建筑界的一直争论不休的课题。笔者认为:与其抽象地谈论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建筑生机勃勃的20世纪80一90年代,程泰宁的建筑作品因其富有文化意昧、尊重地域特征,设计风格清雅精致,功能空间舒适得体,迅速脱颖而出,得到了建筑界众多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回望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在"现代化"和"中国化"(或说"本士化")的主题上盘旋  相似文献   

17.
边缘空间代表两种或多种空间的交集,是从建筑空间里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空间形式.它既是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和外部环境空间的中介体,也是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沟通或者过渡空间.  相似文献   

18.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之后,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建筑也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中吸取养分,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建筑类型。其中山西的佛教建筑众多且历史悠久,从对其研究中不仅能够反映出佛教建筑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空间形态,而且能反映出我国佛教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曹莹 《中华民居》2012,(7):60-62
边缘空间代表两种或多种空间的交集,是从建筑空间里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空间形式。它既是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和外部环境空间的中介体,也是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沟通或者过渡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住区公共开放空间是指住宅建筑外部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内建筑与建筑间的空隙或是由住宅建筑围合所形成的场地,具体包括住区内的道路、庭院、广场、游园、景观绿地等。它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连接住区空间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桥梁,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住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概念在现代才被提出,但在中国传统的人居模式中早有体现。上海里弄与北京胡同是我国南北方两大典型的传统居住空间类型,是时代、历史与当地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