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方法,即将一测试盒放在驾驶室内进行路试,测出制动距离和制动初速度,以此来判断汽车的制动是否合格。通过实验证明,此法操作简便快捷,评价指标科学,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汽车业的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大量的汽车尾气,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为了能够有效改善汽车排放问题,必须要以汽车发动机为切入点,创新降低排放的技术,减轻车辆尾气造成的污染.本文主要针对汽车发动机降低排放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制造技术也越发精密.汽车零部件气密性检测技术关系到汽车内部零件密闭性是否良好,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能.因此,对汽车零部件气密性进行检测是测试汽车零部件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原先传统的汽车零部件气密性检测方法简述、差压法汽车零部件气密性检测及发展现状、差压法汽车零部件气密性检测领域中存有...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许多家庭都开始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尽管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诸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近些年提出了节能环保的政策.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汽车发动机便需要进行全面改进,尽可能减少排放量,降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汽车排放造成的危害和控制情况,并对于... 相似文献
6.
现代轿车一般采用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发动机,它可严格按进气量精确控制汽油喷射量,从而使燃烧更加充分、干净,因而普遍具有良好的排放性能。但是,一旦电喷发动机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排放性能。文中主要论述:汽油发动机废气中的CO、HC产生机理;汽油发动机废气排放的检测方法;CO、HC排放超标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以丰田发动机为例)。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噪声的降低越来越受到关注,驱动桥是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为汽车传递驱动力的主要装置.同时也是汽车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笔者依据汽车行业标准QC/T533—1999《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对驱动桥噪声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汽车液压系统是结构复杂且精密度高的机、电、液综合系统。本文探讨分析了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实用性,以液压泵为例分析了漏油故障、系统压力失调和系统操纵失灵三种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对研究汽车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电子设备电路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维修难度逐渐增加。汽车内部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故障,高效率的汽车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在维修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检测维修的要求,智能检测诊断技术逐渐成为汽车诊断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针对汽车故障检测诊断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详细介绍不同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优缺点,提出构建完善的汽车检测体系,使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能够实现准确、高效完成维修任务。 相似文献
10.
目前汽车领域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代,汽车的销售数量不断的增加,也促进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汽车在长期的运行中,很容易发生一些故障.车主则会将车辆开送到汽车检维修部门或者4S店进行检修.在当前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作用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汽车所存在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技术对其进行维修,从而可以减少汽车驾驶风险...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无凸轮轴气门驱动技术具有灵活改变配气参数、较强的发动机动力、较低的燃油消耗和排放等优点,受到诸多汽车公司及科研单位重视。本文分析了发动机无凸轮轴气门驱动技术现状,并介绍了电磁、电液、电气和电动机直接控制凸轮等可变气门驱动的组成、原理及优缺点。目前,无凸轮轴气门驱动技术还处在研究试验阶段,存在响应速度不高、落座冲击大、能耗大和系统比较复杂等问题,尚未实现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汽车热管理技术是提高车辆性能、保证关键部件安全运行和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汽车热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对目前热管理系统研究内容做出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汽车的NVH特性是研究如何解决和降低车辆运行中的噪声、振动、舒适性的问题。针对近些年来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对NVH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论述,为国内汽车工程领域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铲斗举升机构是保证货物装卸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单元,受力情况复杂.针对车辆的铲斗举升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机构的结构特点进行力学假设,对模型进行简化,获取受力情况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各主要单元的受力进行分析;基于有限单元法对系统各部分进行建模,以受力分析结果作为加载条件,分析三种典型工况下各部分的应力分布,获取应力最大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