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单纤维轴向压缩弯曲仪对木棉纤维、竹纤维、大麻纤维进行压缩实验,对比分析了三种纤维的轴向压缩性质和产生刺痒感的可能性,发现麻纤维产生刺痒感,木棉纤维、竹纤维不产生刺痒感。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计算纤维轴向压缩临界弯曲载荷的方法,分析天然纺织纤维的刺痒感属性,即哪些纤维的织物会引起刺痒感;计算了化学纤维的刺痒感临界线密度,即其线密度超过多少时,其织物会引起刺痒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纤维材料的轴向压缩性能及其刺痒感属性,改进了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对测试过程中纤维试样与测试头接触条件的转变及对应压缩曲线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应用纤维轴向压缩性能判断其刺痒感属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进行纤维材料轴向压缩测试时,试样与测试头的接触条件会发生由"点接触"向"线接触"的转变,压缩性能测试应以"点接触"的结束为终结点;以纤维轴向压缩性能为依据判断其刺痒感属性时,纤维端与皮肤的接触条件应为"点接触",且应具有不少于0.2 mm的长度,并能承受不少于0.75 m N的轴向载荷。  相似文献   

4.
荻花纤维及其轴向压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手工制取获花纤维,测试分析了纤维的长度、细度指标,测试了单纤维的轴向压缩性能,分析了这种纤维对人体皮肤的刺激,不会产生刺痒感。  相似文献   

5.
羊毛粗细对织物刺痒感影响的客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减少羊毛织物的刺痒感,客观评价了羊毛粗细对织物刺痒感的影响。用自制单纤维轴向压缩弯曲仪测试了刺扎受力情况,得到了刺痒感特征值并对其进行了定量表征,有利于毛织物设计和刺痒感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从物理、心理和生理3个方面系统研究内衣织物刺痒感的评价方法,对14种常见内衣织物表面毛羽的直径和长度进行测量,利用皮肤电反应进行刺痒感生理评价,并对刺痒感进行主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织物表面毛羽轴向弯曲压缩是引起刺痒感的主要原因;纤维种类、纤维长径比是影响刺痒感的重要因素;羊毛纤维易引发刺痒感且羊毛纤维含量越高刺痒感越强烈;织物刺痒感越强烈,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时越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支配汗腺分泌汗液,皮肤电阻变小,从而导致皮肤电导率增大,因此,皮肤电反应可作为刺痒感的生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不锈钢纤维的基本特点和应用,通过实验分析了不锈钢纤维的轴向压缩性能,得出了通常情况下,由集束法生产的12μm以下的纤维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刺痒感,完全可以满足纺织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麻纤维毛羽作用于皮肤表层痛觉游离神经末梢的刺扎作用,是产生刺瘁感的主要原因,纤维抗弯刚度、直径和突出毛羽长度是引起刺瘁的重要参数。实验发现大麻纤维的轴向压缩弯曲试验会出现纤维脆断现象,使得纤维轴向刺扎作用力增大,在人体痛觉游离神经末梢的作用有加强、巩固和叠加作用趋势,容易引起注意,进而产生严重的刺痒感。  相似文献   

9.
通过主观的评价系统,对变异山羊绒纤维针作用于人体颈部的感觉进行主观的刺痒感评价,得出了相应的刺痒感等级。同时,对这些纤维针做轴向压缩弯曲实验,得到这些纤维的客观实验数据。将主观的实验数据与客观数据建立内在的联系,为提高织物舒适性能做出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细特不锈钢纤维的生产和应用情况,详述了不锈钢纤维的拉伸和轴向压缩性能,分析认为通常情况下由集束法生产的12μm以下的纤维对人体皮肤不会有刺痒感,完全可满足纺织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减轻毛织物刺痒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织物产生刺痒感是由于粗硬毛羽对表皮下层神经末梢的机械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反应.阐述了影响刺痒感的主要因素,有角质层的硬度和皮肤潮湿程度等主体因素,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纤维直径和织物结构特性等织物因素.论述了改善毛织物刺痒感的途径,如降低纤维的直径、对毛织物进行后整理、改善毛织物组织结构等.着重研究了通过织物结构设计改善毛织物刺痒感的方法,该方法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绢/苎麻/竹原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刺痒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组绢/苎麻/竹原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刺痒感进行了主观评价研究,分析了影响含苎麻、竹原纤维混纺针织物刺痒感的因素,并提出了减轻乃至消除该类织物刺痒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羊毛织物在服用过程中极易产生的刺痒感问题,提出了采用枯草杆菌株衍生化蛋白酶剥离羊毛纤维鳞片层,改善羊毛织物服用刺痒感的可行性方案;详细地讨论了蛋白酶用量、工作液pH值、工艺温度及时间等4个变量参数对羊毛织物失重率及其服用刺痒感的影响,旨在为下游纺织服装企业的贴肤型羊毛面料开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毛纺科技》2021,49(8)
为充分发挥羊毛纤维吸湿保暖、兔绒纤维蓬松滑糯、羊绒纤维弹性柔软的性能,开发一种羊毛/兔绒/羊绒提花面料。针对兔绒纤维可纺性差的问题,采用羊毛、兔绒、羊绒散纤维混纺方法,提升纤维抱合力。通过散毛染色、和毛、梳毛、细纱、络筒、蒸纱等工艺,设计纺纱上机参数,制得羊毛/兔绒/羊绒60/25/15混纺纱线。以1/3破斜纹纬二重组织为基础组织,设计织造工艺,织制正反面双色图案提花织物。后通过洗缩呢、起毛、蒸呢等方法,制得蓬松饱满,手感滑糯的羊毛/兔绒/羊绒提花面料,对纺织产品的设计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兔羊绒纺织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绒纤维颜色洁白、纤维细长、蓬松柔软、富有弹性,其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兔绒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羊绒资源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但兔绒纤维表面光滑,可纺性差,其产品脱绒现象较为严重.文章采用兔绒、羊绒及新型复合纤维按一定的混纺比进行纺纱,再制成各种兔羊绒纺织品,并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整烫,显著改善了兔羊绒纺织品的脱绒现象.  相似文献   

16.
苎麻织物结构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善苎麻织物的刺痒感,提高苎麻织物的服用性能,对苎麻织物刺痒感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苎麻织物设计中的组织结构选择、织物密度和紧度的确定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建立了非紧密结构苎麻织物的经纬纱可织密度和可织紧度范围的计算公式,为合理设计苎麻织物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纱线和不同密度的织物,只要合理选择织物结构相、经纬纱密度和紧度等结构参数,就能减少纤维和纱线的弯曲程度,减少刺痒源的产生,从而改善苎麻织物的刺痒感。  相似文献   

17.
环氧交联剂在苎麻纤维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苎麻纤维环氧化合物化学交联改性对苎麻纤维吸湿性、拉伸性能和柔软性能的影响,为解决苎麻纤维在长期服用过程中产生刺痒明显、弹性差等问题提供了参考方法。文中介绍的麻类纤维压缩性能的测试方法快速而准确,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北京蒙特莱羊毛染整技术开发中心与北京思达信公司联手开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终于发现羊毛织物产生刺痒感的原因并不在于羊毛纤维的粗细,表面是否平滑,手感是否柔软,这些因素只是人们一种直观上的感觉。就是这种错误意识导致人们在解决羊毛刺痒感的研究上走入了误区。产生刺痒感的真正原因在于羊毛本身的结构与性质。根据这种新的理论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羊毛整理工艺:羊毛舒适性整理。  相似文献   

19.
天然灰色兔绒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H2SO4与NaOH溶液处理对天然灰色兔绒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对灰色兔绒进行H2SO4、NaOH溶液处理,采用YG001型单纤维强力仪测试灰色兔绒的拉伸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用JSM-5800电子显微镜观测灰色兔绒的表面鳞片结构形态.实验结果表明:未处理灰色兔绒的断裂强力小于白色兔绒;经过酸、碱溶液处理后,灰色兔绒纤维的拉伸强力与断裂伸长率减小;经过酸、碱处理后灰色兔绒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与其失重率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其相关系数大于0.9.经过NaOH溶液处理后,灰色兔绒纤维表面的鳞片结构变得模糊;经过H2SO4溶液处理后,鳞片原来的三角形状消失,鳞片结构变为类似规则的环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腈纶、澳毛、兔绒纤维的特性,论述了采用腈纶纤维、澳毛纤维和兔绒纤维混合纺制针织用纱的工艺方案和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