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测井资料预测油层自然产能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对油层的产能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是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的一项基本任务,而实现对储层产能进行定量,产定量的预测评价则仍处在探索阶段,目前,油层产能评价只能通过试油,试采数据或油藏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预测,还没有一套能够利用常规测井资料预测油层产能的成熟方法,因此,以影响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及有效厚度)为主要评价参数,对海拉尔盆地苏仁诺尔地区油层的自然产能进行了预测评价,给出了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储层自然产能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简便适用,既可以检验油气勘探成果,又能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依据,实现了通过测井手段预测试油产量,进而达到优选试油层位、指导油田勘探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含油气盆地勘探实践表明,低电阻率油气藏储量丰富、产能高,是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也是老井挖潜的主要目标。由于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复杂多样,给用测井资料对其进行评价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必须采用适于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评价技术。通常,低电阻率油层是由高束缚水含量引起的。依据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理论,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油水相对渗透率模型,在准确确定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的基础上,可用油水相对渗透率评价此类油气藏。实例证明,该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大幅度地提高解释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胶结指数与绝对渗透率的关系以及含油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入手,应用测井信息来确定渗透率,进而确定胶结指数与含油饱和度,导出了与胶结指数,含油饱和度有关的油层产能解释模型,应用该模型可得出计算C油田东营组产能的顺归方程,由此方程可对C油田的油层产能进行预测,提高测井解放复查能力与符合率以及对试油结果的再认识能力,该C油田的油层产能进行预测,提高测井解释复查能力与符合率愉及对试油结果的再认识能  相似文献   

4.
以检查井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储层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及岩性(泥质含量)的测井解释模型,并按厚油层内部存储性和渗流性质的差异,建立起三级流动单元的识别和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进行学习训练,建立起原始含油饱和度、目前含油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从而实现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的综合定量解释,为高含水期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岩石物理分析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影响低阻油层电阻率降低的几项岩石成因的综合指标;系统探讨了低阻油层岩石导电机理;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了低阻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定量求取储层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地质参数;综合利用岩心物理实验、地质综合录井、试油资料与多井测井资料相结合,分析了低电阻储层所处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把定性测井解释和定量测井解释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了一套解释低电阻油层的测井识别方法。通过对江汉多个地区进行低阻油层复查,加深了对低阻储层的地质认识,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6.
低阻油层测井识别及饱和度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吸取和继承前人对低阻油层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低阻油层含油饱和度的测井评价研究。主要通过对比分析阿尔奇模型和Waxman-Smits模型的适用条件,建立了以束缚水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等参数为核心的低阻油层含油饱和度测井定量解释模型,以获得较准确的低阻油藏的重要储层参数,该评价方法在储量计算和油藏开发生产中获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泥浆侵入地层引起的测井响应变化的基础上,应用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钻井泥浆污染类型的判别方法;根据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关系,建立了渗透率损害定量评价模型;运用电极系数,建立了泥浆污染半径的估算式。通过应用现场资料对该方法进行检验,测井评价表皮系数与钻杆测试(DST)计算表皮系数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8.
致密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参数级差较大,用传统的方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解释精度低,难以满足精细解释的要求。在论述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取心井段储层物性与测井信息的关系,选取相应的测井曲线,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AC、DEN、GR、Rt等4条测井曲线与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运用该模型可对研究区未知样本的物性参数进行预测。该测井解释处理软件挂接在Lead或Forward测井处理软件平台上,有利于测井的快速定量解释与成图。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的储层参数值变化范围大,建立的模型可同时预测不同储层类型的储层物性参数,且预测结果比常规数理统计法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环江油田长6储层低孔隙度、特低-超低渗透率的储层特征,充分利用测井信息,分析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影响储层产能的主要因素是储层有效厚度、含油饱和度、孔隙度以及渗透率等参数,结合试油试采资料、储层电性特征和测井数据处理成果,得到了环江油田长6不同产能级别油水层判别标准.建立已开发井的产能系数与试油日产量的关系图版,将油层产能按每米日产油量划分等级,分别建立产能定量评价模型,精确度更高.对环江地区长6油层产能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预测,实现了通过测井手段预测试油产量,进而达到优选试油层位、指导油田勘探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庆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层含水率的不断上升,开发井油水层解释的难度越来越大,疑难储集层的评价只靠测井解释已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难题,开展了利用相对渗透率分析技术对葡西地区葡萄花油层进行解释评价的工作。通过总结大量的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分析资料的规律,得到不同孔隙度和润湿性储集层在束缚水和残余油状态时的含油饱和度数值,结合热解法计算的含油饱和度来定量解释评价油水层。符合率达85%以上。相对渗透率分析技术在葡西葡萄花油层应用情况表明,该方法对判断储集层产液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指导油田生产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准确计算钻杆地层测试(DST)渗透率,能够大幅提高海上非均质砂岩油藏产能预测精度。为此,综合考虑惠州凹陷宏观沉积成岩作用和微观孔隙结构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绝对渗透率的测井解释模型。正演分析表明,射孔层段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储层对产能的贡献明显不同;对不同级别储层渗透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合成测井渗透率,并对权系数大小进行约束,突出优势储层对产能的贡献,建立了DST渗透率的回归拟合方程;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迭代,得到DST渗透率计算方程的最优解。采用该方法对惠州凹陷72个油层产能进行预测,48个油层的产能大于100 m3/d,预测相对误差小于30%的油层占比90%;24个油层的产能为10~100 m3/d,相对误差小于50%的油层占比79%。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渗透率合成技术的砂岩油藏产能预测方法,能够为海上油田测试作业决策提供指导,降低勘探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2.
姬塬地区低电阻率油层定量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塬地区低阻油层分布比较广泛,低阻、高阻油层在同井段同存,测井识别和评价难度较大。文中综合测井、岩心物性及毛管压力曲线等资料,结合姬塬地区长2低阻油层特征,建立相关地层参数计算模型,应用含水率来进行低阻油层定量评价。经23口井生产数据的验证,符合率较高,表明该方法适应于本区域。  相似文献   

13.
复杂孔隙结构储层渗透率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核磁共振测井(NMR)在复杂孔隙结构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详细分析利用核磁共振的弛豫特性和扩散特性计算渗透率的模型优缺点。Coates模型和SDR模型比常规经验公式计算渗透率更准确,但大量岩心实验数据表明它们并不适用于特低渗透储层。提出一种新的定量评价物理函数——孔隙空间集中分布模型,它通过描述T2分布中可动流体体积分布的均一性,准确计算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渗透率。岩心数据计算表明,孔隙空间集中分布模型系数C与岩心渗透率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C值越小,表明孔径分布的集中程度越低,渗透性越好。岩心数据分析比较表明,该模型比经典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评价模型精度更高,对于定量描述复杂孔隙结构储层的渗透性具有很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南海西部油区存在大量的低阻油层,常规测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价。根据区域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并结合岩心资料对地层的宏观特征和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导致油层低阻特征的主要地质原因是地层泥质和束缚水含量较高。利用烃源岩测井评价中常用的Δlg R技术和多矿物最优化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矿物和流体组分,建立多矿物模型,得到多矿物剖面和储层参数,并结合核磁共振T2谱特征,及核磁孔径分布、核磁粘土水和束缚水饱和度等核磁处理成果,对低阻油层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密闭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对测井解释成果进行了标定,重构测井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吻合程度达到95%以上,可利用该方法对低阻油层进行有效识别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SQ油田低阻油气层测井综合解释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Q油田储集层具有层薄、低阻的特点,给测井储集层综合评价带来困难.经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利用全区所有井的测井资料及试油、射孔资料对储集层进行定性判别;同时引入Fisher判别法分薄层和厚层识别油、水层,并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建立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绝对渗透率等测井解释模型;最后进行综合定量解释和评价,可以使低阻油气层的解释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实践证明这一研究思路有效可行.图4表1参3(李建国摘)  相似文献   

16.
姬塬地区低电阻率油层定量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娣  高楚桥 《中国石油勘探》2008,13(6):53-56,81,82
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岩心分析及毛管压力实验等资料,结合姬塬地区长2段低阻油层特征,建立相关地层参数计算模型,用求得的含水率来进行低阻油层定量评价。经23口井实际生产数据的验证与对比,符合率较高,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MQ地区古近系阜宁组三段(E1f3)低阻油层含油饱和度主要受岩性、物性及测井因素影响。针对常规阿尔奇公式计算的含油饱和度明显偏低现象,主要采用毛细管压力曲线法、相对渗透率曲线法和测井资料优化解释法确定低阻油层的含油饱和度,有效避免了引起低阻的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含油饱和度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层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达西二维产量公式,通过研究储层产能的理论公式,并分析储层产能的两类主要影响因素(人为因素和储层因素),认为在一个油区内各种作业方式等人为因素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储层产能主要取决于储层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起储层产能与测井数据之间的关系,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储层产能预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了5个评价参数(有效孔隙率、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和产能系数)作为输入节点,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预测出表示储层动态特征的结果。将本方法用于预测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层拉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证实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水淹油层含水率解释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确定含水率,是测井解释的一个难点。以含水率直线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含水率解释过程中复杂的影响因素,认为剩余油饱和度、原油粘度和油层渗透率的变化对含水率的解释精度影响较大。这是因为含水率是由油层各种性质所决定的综合性参数,其解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测井计算问题,其精度取决于基础方程的可靠性以及基础参数选取的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阿达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岩心的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分析,查明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成因,分析了不同成因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以试油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识别方法。用自然电位(SP)、深侧向电阻率(LLD)和微球电阻率(MSFL)。以及归一化的LLD-SPR和LLD/LLS-孔隙度2个交会图可有效地识别该油田的低阻、低对比油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