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类型学下的传统徽州民居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茜  程悦 《安徽建筑》2008,15(2):18-20
文章通过对传统的徽州民居进行类型学分析,试图探索其文化传统中相应的精神原动力,注重传统民居中内在不变的"原型",以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来解析当代地域主义建筑创作实践,以期在我们的城市化过程中能传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姚亦梅  朱艳 《四川建筑》2010,30(4):62-63
现代主义建筑全球化的进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建筑界对现代主义建筑也不断反思。以类型学为核心的新理性主义与地域主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新地域主义建筑作为寻求建筑文化特殊性和多样性的途径受到广泛的重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实现自然、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创作方向及富有表现力的建筑形态。在全球建筑趋同的今天不失为一种可以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玮 《建筑与文化》2016,(4):198-199
本文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安徽地区新徽派建筑复合界面的原型与类型。文章在徽州地区传统建筑形态特征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传统徽派建筑地域性表达的“原型”语言,总结新徽派案例的构成元素,分析新徽派建筑地域类型转换与现代建筑设计要素相复合的界面特征。  相似文献   

4.
要该文以建筑类型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我国当代建筑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当代建筑实践中类型学应用案例的剖析,梳理我国当代建筑实践中类型学理论应用的概况,探讨我国当代建筑实践中类型学应用原型选择的多样性、原型提取方式的批判性、原型转译方式的逻辑性、原型再现方式的亲地性特征,为探寻建筑实践的本源与未来建筑实践应用的方向提供新思路,以增强我国建筑实践中类型学应用的逻辑性,加强我国建筑实践中类型学应用与我国历史、文化、地域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建筑腔体的类型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钢  项秉仁 《建筑学报》2006,3(11):18-21
借鉴了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生态建筑的特点,提出了建筑腔体的原型。然后从传统建筑中提取出建筑腔体的类型,进而建构起建筑腔体的类型学。以此作为分析的工具,阐述形式多样的建筑腔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沈巧蕊  王琳  冯钰 《城市建筑》2023,(6):150-152
在当代西方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背景下,研究我国西南地区代表建筑师刘家琨作品中的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思想,有助于建筑学者在设计实践中更好地将本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进而创作出具有我国传统气息的本土建筑。文章以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为切入点,用类型学观点分析本土建筑设计师刘家琨的实践案例,分别从场所空间、建筑造型及材料肌理三部分,系统全面地探讨解析其各部分的西南本地原型提取及现代转译。总结发现,刘家琨多数实践作品中的建筑类型学原型借鉴于市井民居。  相似文献   

7.
建筑类型学与地域文化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继平 《山西建筑》2003,29(18):12-12,14
介绍了建筑类型学的概念及特点,并对建筑类型学的本质及设计方法作了阐述,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采用类型学设计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8.
张盼 《建筑与文化》2020,(4):168-169
建筑类型学出现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是一门用于建筑物、建造环境物理结构形式或其他特征分析和分类的对比研究学科。文章通过对两位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建筑理论先驱穆拉托利和阿尔多·罗西的建筑学类型学理论思想和建筑方案分析,进而对意大利学派建筑类型学研究的成因和发展过程进行简要的介绍。对于西方建筑类型和类型学的讨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建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建筑空间的基本形式,同样可以增强我们发现不同文化、地域特征影响下的建筑物和建造环境之间具有类型学共性所呈现的潜在联系性的能力,能够给予当今建筑师一个分析、认识和设计所建环境的全新角度。  相似文献   

9.
建筑类型学理论基本上是在西方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而许多东方国家的传统建筑空间中也存在着一些相对恒常的关系和秩序,以及标识和象征自己文化特色的特定物品。很多东方建筑师也在积极地提炼本地域、本民族中的优秀传统"原型"。不仅如此,很多西方建筑师在处理东方建筑问题时,也在努力寻求项目所在区域的传统"原型",以求更好的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10.
李黎 《中州建设》2012,(13):71-72
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经济的稳定与新建筑技术的飞速进步促进了居住建筑形态的发展。作为人类行为与自然巨大变动的回响,建筑形态表现为爆炸般的巨变和彻底的“解放(分离)”。在这世纪交替之际,促使建筑师开始思考并着手探索新的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11.
黄杏玲  王宇 《华中建筑》2003,21(4):110-111
当今的建筑教育仍遵从功能主义的指导思想,忽视对学生进行形式创作方法与技巧的培养,已明显滞后于当今建筑发展的要求。本文基于建筑类型学在建筑设计中厂泛的影响以及其兼具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的特点,提出在建筑设计教学中采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形式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以时代为线索,探讨了人体与建筑形态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从古希腊的人体尺度测量模式到与当代机械、生物、电子技术的融合,使建筑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灵活性与智能性,为未来建筑设计奠定了一种更新的复杂的测量基础。  相似文献   

13.
门楼是喜洲镇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喜洲建筑又堪称大理白族建筑的典范,如今随着传统建筑的日益消亡,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探究了喜洲门楼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对喜洲门楼的形制进行总结和提取,作出喜洲门楼类型重组和演变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喜洲门楼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了自然环境因素及历史发展中人文因素影响,且喜洲门楼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不同形制也存在着潜在的组合规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喜洲门楼传承与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内在的秩序——对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丽君  舒平 《新建筑》2010,(1):67-71
面对纷繁复杂的建筑现象、建筑思潮,要想客观准确地评析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的特征,除了要了解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还要通过比较研究与批评来认清这种建筑创作的理论,进而真正读懂现代建筑类型学理论。通过形式与功能、现在与过去以及表现力的深层心理机制三方面的比较,辨析了建筑类型学理论在形态创作上的特征,指出类型学是把城市看做一个历时性与共时性交汇的产物来加以阐述的,建筑的意义依赖于隐藏于现实中单体建筑物无限变化的形式背后不变的常数。  相似文献   

15.
石莹 《中外建筑》2012,(11):54-56
窑洞建筑是西北地区一种民居形式,具有选址因地适宜、冬暖夏凉的特点。本文从窑洞的特色出发,对窑洞建筑室内设计提出一些观点。在窑洞室内设计中,考虑它的采光条件、房型功能、设备配备、装饰风格以及用材运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建筑诗哲”路易斯·康作品中的类型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筑类型学思想为切入点解析路易斯·康经典建筑作品,结合实例分析路易斯·康作品从类型选择到类型转换的过程。归纳出康作品中所采用的"元语言",及他如何用这套"元语言"去构造具体的建筑作品。然后用类型学观点将康作品的"空间模式"分为四类,并具体分析。最后运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将路易斯·康的建筑作品从城市的尺度、建筑的尺度和细部构造三个方面较系统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以网络信息为核心的数字传媒以及随之而出现的当代传媒建筑的含义进行简要的介绍,并以日本仙台媒体中心和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为例,揭示出当代传媒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即功能混合、同质空间、自由动线、超凡结构、可视表皮等,而这些具象的设计要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个性需求、公共民主以及多元体验等抽象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晟 《华中建筑》2007,25(1):35-39
该文通过简要地追溯地域建筑创作的历史与演变,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启示,探讨了我国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认为要摒弃国际性与民族性的二元对立,寻求国际性与地域性的有机融合,创造广义的地域建筑.  相似文献   

19.
产斯友  王明洁 《华中建筑》2012,30(4):147-148
该文通过对前工业时代的西方古典建筑发展进程中材料应用与表现进行历史回顾,来探寻材料表现与建筑风格间的潜在关联。行文中,首先在总体上阐述西方历史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砖石传统,及其物质与观念上的成因;随后按时间顺序,对具体的历史时期与对应的建筑风格中材料表现的内容加以探讨。揭示出材料的“结构属性”表现是隐藏在显性的风格演进中的的一条延续线索;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西方古典建筑中砖石材料的结构理性表现,是建筑风格变迁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