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设计人体雕刻系统过程中,针对三维人体图像的采集,处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系统分析了图像采集的必要性,运用综合扫描法进行采集,成功地减少了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对采集数据进行了预处理,还提出了逐线动态数据处理算法,为数量庞大的三维人体数据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三维超声图像采集系统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并简要介绍了VFW在视频应用程序开发中的基本原理 ,最后结合实际着重阐述了VFW在三维超声图像采集的软件编程实现方法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人脸性别分类是一个富有挑战的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尚不完善.本文提出一种三维人脸的性别分类方法, 首先对数据集进行局部区域最近邻点迭代算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匹配,自动实现人脸正向姿态校正;对数据集人脸统一做俯仰角度的旋转, 从不同视角上提取基于深度缩略图的多角度LBP (Local binary patterns)特征;再由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器完成训练分类. 该方法在CASIA数据库上实验,对全库中性表情人脸进行性别分类,可以得到最高98.374%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基于Video for Windows,实现视频图像实时采集和显示的方法,同时介绍了利用视频 频窗口的回调函数,实现视频信息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送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视频图像实时采集,显示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质生活生平的提高,人们对安防监控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清晰网络摄像机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摄像机。文中,主要探讨了基于FPGA的视频图像实时采集和显示技术。以FPGA为核心技术,结合CCD图像传感、视频编解码、ADC转换等技术,可以实现实时高清视频图像的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FPGA是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时性,支持内嵌式CPU处理器,可以很好地处理视频图像。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基于三维小波变换的实时图像采集系统的方案。其中三维小波变换在运算中转换为成熟的FFT进行计算,以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昆虫器官三维立体演示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三维重建效果不理想、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光线投影的昆虫器官三维立体演示方法.通过对昆虫器官图像进行分析,采用均值滤波对昆虫器官图像中的噪声进行抑制,对去噪后的昆虫器官图像进行锐化处理,来增强昆虫器官图像中被模糊的细节,利用改进光线投影方法对昆虫器官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8.
基于ARM嵌入式的图像采集与显示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S3C2440和嵌入式系统的平台上,实现能进行图像数据的实时获取,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后把视频显示LCD上的设计过程.系统利用嵌入式Linux中的V4L2提供的API进行图像采集,利用S3C2440的高速运算能力对图像数据进行解压和格式转换,最后利用Framebuffer把图像实时显示在LCD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DirectShow设计了一个用于证件信息采集系统的图像采集模块.该图像采集模块包括CVGraph,CVSampleGrabberCB及CVCaptureGraph三个类,具有视频流中帧数据捕获和静态引脚图像捕获两种采集方式.对这两种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给出了整个采集图像的流程图.最后实验表明该图像采集模块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覆盖连通问题是基本且重要的问题,三维表面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对应于现实世界中的山体,为了解决这类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出了三维表面k覆盖多连通部署方法。该方法结合三维表面的地形特征,首先在目标区域自由选择网格大小进行划分,接着在各网格之间建立多连通关系,再通过方向梯度概率感知模型在网格内先构造k覆盖集,然后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构造连通图,最后找出关节点构造双连通图。大量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目标区域进行完全覆盖和连通,并且能保证网络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13.
崔金中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2017,8(4):3-5
本期《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的“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及其应用”专刊刊登了 13 篇文章,其中综述性论文 4 篇,技术性论文 3 篇,应用类论文 6 篇。本专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标本数字化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各个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应用。首先对国内外生物标本资源数字化进展进行了分析和介绍,重点对我国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从不同侧面,系统而全面地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今后标本数字化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然后基于 NSII 网页浏览日志中标本查询页面中的用户检索关键词进行了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用户对不同物种、不同地理分布和馆藏分布的关注度,从而确定热点物种;并分别详细介绍了植物、动物和岩矿子平台标本数字化、平台建设、数据资源、专题库建设、以及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的服务。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除了提供标本数据服务外,还为各具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建设、各种专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相关技术服务;生物多样性数据 Gap 分析、可视化分析、三维展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标本数字化展示和相关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矿物晶体标本具有很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但使用传统拍照技术在观赏和研究矿物晶体时,仍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三维可视化展示技术可以使用户通过对鼠标或触摸的控制,实现上下、左右多个维度的移动和放缩,实现 360 度任意视角观察标本,极大地满足矿物晶体参观者和研究者的需求。本文介绍了目前三维可视化展示的技术方法,包括 WebGL 技术、全景技术、3D 打印技术和三维云展示技术。并且以国家岩矿化石资源共享平台矿物晶体标本的三维展示技术——环物摄影技术为例,阐述了三维展示技术在矿物晶体标本展示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环物摄影技术的设计过程与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国内3D电视芯片的缺少而导致3D片源短缺,传统视频处理过程复杂,以及红蓝3D视频观看时出现重影、亮度降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FPGA的3D视频前端处理与显示系统。以两路摄像头采集的信号作为输入源,采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 IV系列FPGA芯片为处理核心,实时地完成数据采集和图像处理,采用LCOS微显示器件作为显示单元,得到了效果逼真的3D视频图像。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图像方法对六足昆虫进行步态规划,分析图像的颜色空间,选择标记点的颜色,根据颜色向量在颜色空间的夹角,提取关节点。利用区域搜索算法,检测轮廓,计算区域的质心,采用余弦定理计算各质心的夹角,结合俯视图、侧视图实现三维重构。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最大误差10%,满足仿生机器人的步态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利用三维模型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提出以三维模型渲染图像为数据集,利用渲染图像角度结构特征实现三维模型检索。首先,该方法以三维模型渲染图像为测试集,利用已有类别标记的自然图像作为训练集,通过骨架形状上下文特征对渲染图像进行分类,提取角度结构特征,建立特征库;然后,对输入的自然图像提取角度结构特征,与特征库中的角度结构特征进行相似度匹配计算,实现三维模型检索。实验结果表明, 充分利用 渲染图像的颜色、形状和空间信息是实现三维模型检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commercialization of 3D stereoscopic displays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m in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extensive research into user interfaces for 3D applications on stereoscopic display.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ree representative interaction techniques (ray-casting, keypad and hand-motion techniques) utilizing a head-mounted display and 3D CAVE. In addition, the compatibility with 3D menus was also investigated based on performance and subjective assessment. Nine 3D menus were designed for the experiment in regards to three 2D metaphors (pop-up, pull-down and stack menus) and three structural layouts (list, cubic and circular menus). The most suitable technique for the 3D user interface on a stereoscopic display was the ray-casting technique and the stack menu which provided the user with good performance and subjective response. In addi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cubic menu was not as effective as other menus when used with the three interaction techniques.Relevance to industryThis research describes a distinct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recommendations that guarantee the suitability for interactive 3D environments. Therefore, the results will encourage 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 that are new to the area of 3D interface design.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 technologies enable a more immersive media experience by adding real depth to the visual content. However, the method used for the creation of a sensation of depth or stereo illusion contains several display design and content‐related issues that need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to maintain sufficient image quality. Conventionally, methods used for 3‐D image‐quality evaluations have been based on subjective testing. Optical measurements, in addition to subjective testing, can be used as an efficient tool for 3‐D display characterization. Objectiv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for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have been developed. How parameters affecting stereo image quality can be defined and measured, and how their effect on the stereo image quality can be evaluated have been investigated. Develope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are based on empirically gathered data. In this paper, previously presented methodology for two‐view displays is extended to cover autostereoscopic multiview displays. A distinction between displays where the change in content occurs in clear steps when the user moves in front of the display, and displays where the apparent movement of the objects is more continuous as a function of the head movement is made. Definitions for 3‐D luminance and luminance uniformity, which are equally important, as well as 3‐D crosstalk, which is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evaluations of the perceived 3‐D image quality, is focused up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