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林华 《中国食品》2023,(3):72-75
<正>2023年2月5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按照习俗,北方人在这天要吃元宵,南方人则吃汤圆。“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节庆时候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全国各地都有不少驰名的风味汤圆元宵,成都赖汤圆就颇负盛名,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创始人赖源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有名的小吃。20世纪50年代,赖汤圆经改造成为国有饮食门店,  相似文献   

2.
陈静 《中国食品》2023,(3):142-143
<正>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最能代表这个节令的食品自然是汤圆。虽然明朝文人张岱说“周公作汤团”,认为汤圆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但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汤圆最早出现在西晋时期,当时也不叫汤圆,而是叫“牢丸”。准确地说,牢丸是指圆形的食物,是圆子的泛称,并不独指汤圆。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酒食》中记载了牢丸的食用方式,即“笼上牢丸,汤中牢丸”,也就是说牢丸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煮着吃,蒸着吃是指蒸圆子,煮着吃的就是汤圆。  相似文献   

3.
谢小刚 《四川烹饪》2009,(11):30-31
不久前,我去了一趟盐城东台,见识了许多当地的特色美食。有一天,东台电影院对面的“留香饭店”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留香饭店”的店面虽不怎么起眼,但早上却食客盈门,一些没位子坐的顾客只能或蹲或站立地端着一碗面条吃,这究竟是一种什么面呢?一问才知,原来这家店卖的是吓油面条。  相似文献   

4.
元宵的演变     
中华民族传统节庆的应景美食丰富多样,但唯有“元宵”是以节日的名称命名的。《辞海》中的注解称:“元宵,汤圆的别名,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所以称汤圆为元宵。”元宵刚出现时,既不叫元宵,也不叫汤圆,而且还不是圆形的。南朝梁宗懔在记述古代荆楚地区节令风俗的专著《荆楚岁时记》中日:“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这是元宵的雏形,是在豆粥上加油脂,作为元宵节祭神用的供物。  相似文献   

5.
大灶,又叫“灶妈”,戏称“看水的”。这一工种专司煮饭、制锅粑及置办本店员工的伙食。“大灶”师傅的主要职能是为饭店煮炯锅饭(包括客饭和员工自己吃的),因其做饭时所用的炉灶比店内炒灶大,故名大灶。昔日的大灶师傅最主要的技能就在煮“烟锅饭”上。如今的人可能已不知道,当年煮这饭一钢就得下米几十百把斤呀!行业中的大灶师傅,一年360天,天天从几口大锅内烟煮出来的白米饭都显得不把不硬,滋润松散,吃着饭粒感觉有骨力。另外,每锅白米饭下面的大锅粑(本店做锅租系列菜肴自用)揭取下来后,都是看着诱人、闻着香。当然,要…  相似文献   

6.
又名汤圆、汤团、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于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宋时的浮圆子,亦名汤团。到南宋,圆子便成为临安的上元节食品,多以米粉为料。“圆子”为什么能成为上元的应节食品呢?原来,  相似文献   

7.
元宵节,我家一直有用醪糟煮汤圆的习惯。用醪糟煮汤圆,酒味并不浓烈,汤圆用料加了南瓜,不但清香爽口,整碗汤还有滋补养颜的功效。都说汤圆象征着阖家团圆,吃汤圆意味着新的一年美满幸福、万事如意。如此美味、美意的美食怎能不来一碗呢!用料:南瓜200克,糯米粉400克,醪糟200克,白糖100克,枸杞5克,红枣8个。做法:  相似文献   

8.
正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又称"元夕"。如果说春节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大戏,那么元宵无疑是压轴节目。春节的气氛在这一天被推向最高潮,之后告结。元宵和汤圆不一样有人觉得,元宵就是汤圆,汤圆就是元宵,也有人认为,汤圆这种东西到了元宵节这一天,就叫元宵。元宵和汤圆,它们之间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是两种东西。从地域来看,"元宵"的叫法主要在北方,"汤圆"的叫法多在长江流域以南;从做法来看,要做元宵,首先需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  相似文献   

9.
汤圆新传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这首儿歌几乎人人都会传唱,正月闹元宵,家家户户吃汤圆。元宵节的到来,汤圆又将成为餐桌上的主题。在一年的头一个月的月圆之夜吃元宵,始于东晋,盛于唐宋,寓意阖家团圆和睦,康乐幸福。2009年二月江城的汤圆大宴上演了,敬请您的品尝。  相似文献   

10.
招牌饭漫话 在目前香港不少酒家饭店的食谱上印有“招牌饭”一款菜式,而且其售价和普通饭品类同。这个“招牌饭”其实是当年的“三星饭”演变而成的。 由于茶楼饭店各以抵食夹大件的“三星饭”招待前来用餐的食客,而且各家“三星饭”的材料又  相似文献   

11.
《美食》2015,(3):8-9
<正>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五闹元宵,在这一天,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狮,都将为节日增添幸福的味道。当然更少不了煮上一锅甜甜美美的元宵或汤圆,天上明月,碗里元宵,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惊蛰过,暖和和惊蛰是春天的第3个节气,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通过节气饮食来达到养生是我国特有的保健方式,那么惊蛰吃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一碗琼浆真适口,香甜莫比杏仁茶”.——打开《燕都小食品杂咏》一书,这样美好的诗句便映入眼帘.杏仁茶,是北京的著名小吃.每当清晨,在首都的一些小吃店里,人们畅饮着一碗碗白如霜雪,杏香芬芳的杏仁茶,顿时生津提神,心中好不爽快.杏仁茶,并不是近代才有的,古时它名曰“杏酪”,早在两千多年前,班固的《汉书》中就有“教民煮木为酪”的记载(“煮木”即做“杏酪”).南北朝时,高阳太守贾思勰总结了当时我国北方人们“煮杏酪粥”的方法,并写进了《齐民要术》中.  相似文献   

13.
黔江洋芋饭     
眼哥 《四川烹饪》2009,(12):67-67
在黔江城街头,当我们路过紧挨着的两家小餐馆时,忽然被飘过来的阵阵饭菜香给吸引住了。只见两家餐馆的门口分别摆着几口大铁锅,锅里边焖着的全是米饭.有洋芋饭、酸菜饭等品种。当我往店里扫视了一圈后,才发现这两家店都没卖什么正式的菜肴.但里边坐着的顾客却都端着一碗焖锅饭。  相似文献   

14.
记忆中的推汤圆已是近20年前的事了……如今,吃汤圆早已不再是春节仅有的隆重“待遇”了酒米·元宵推汤圆撰文:李祥林后新感摄影:唐跃武老四川们把日常煮饭用的米称作“饭米”,而把春节做汤圆用的米称作“酒米”。酒米者,糯米也,那是稻米家族的一个变种,以粘性忒强著称。但“酒米”之名,《辞海》无载,《现代汉语词典》也难觅踪影,显然它不登全中国认同的大雅之堂,应是土头土脑、土生土长的老四川方言。“药酒浓无敌”(杜甫)、“万里桥边多酒家”(张籍)、“益州官楼酒如海”(陆游),地灵人杰的巴山蜀水,酒文化自古发达,米…  相似文献   

15.
二月初,北京市饮食服务总公司组织了市饮食行业每年一次的“优质元宵、汤元评比活动”.全市9个区县,69家餐馆生产制做的211种(次)元宵和汤圆获得了“96优质元宵、汤圆”证书,其中有56种(次)连续二年或二年以上获饮食业市优质证书.这56种(次)优质汤圆、元宵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杂烩杂说     
我想:杂烩不是哪一位聪明的厨子绞尽脑汁烹饪出来的,应该是食客们偶然间“乱吃”吃出来的。小时候我喜欢把吃剩下来的几种荤菜和蔬菜并在一起,吃起来觉得非常香,味感也非常立体而丰富,仿佛酸甜苦辣在嘴里演奏出一首美妙的乐曲。每当这时,母亲就竭力反对我:“你看你看,又在瞎搞了!”我不但不听,反而吃得津津有味。父亲却在一旁高兴起来:“这样好!能把剩菜全部吃光,省得占着那么多空碗。”从小到大我就喜欢这样吃,这样吃也似乎挺有营养的,身体吃得像一座塔。甚至于这些年来,朋友在饭店里请我吃饭,问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的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唱的经”别看各个商家势头凶猛,今天他在东边开了个店,明天你在西边开个店,其实要想“吃”好家电经销这碗“饭”,不是那么容易的。  相似文献   

18.
魏明 《现代家电》2003,(9):32-34
俗话说的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唱的经”别看各个商家势头凶猛,今天他在东边开了个店,明天你在西边开个店,其实要想“吃”好家电经销这碗“饭”,不是那么容易的。  相似文献   

19.
高大的朱红漆的一扇大门“吱”的一声打开了,宽敞的院内一个精致的小石磨在转动,流出琼浆玉液般的浆液。一双红色的漆筷从热腾腾的锅中夹出一粒晶莹欲滴的元宵。“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欢度春节的笑容还在人们的嘴角眉梢流连,元宵节又接踵而至。这则熟悉的汤圆广告,将中华民族美满祥和的传统气氛诠释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挑不出毛病多给钱一般饭店酒家的经理和厨师,只要听到有食客对上的菜提出意见,心里总不是个滋味。是顾客对菜过于挑剔呢?还是师傅技术水平问题?在山东有一家饭店,开业的第一天,就在门口竖起一块招牌,敬告消费者:“凡是来酒店用餐者,对本店的服务态度、卫生、饭菜质量一切都感到满意而提不出意见者,加收3元,若能提出意见,则奖励3元。”这一手段很奇特,吸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