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盘初 《江苏陶瓷》2007,40(F06):6-6,8
宜兴,古称“阳羡”,有“陶都”之美誉。紫砂陶源于北宋,盛于明清。古诗赞日:“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文人墨客如此推崇备至,紫砂陶的特殊地位足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清代吴骞《阳羡名陶录》把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作为紫砂陶的创制年代,把金沙寺僧与供春作为紫砂陶的创始人。随着茗茶的兴起,明、清时期是紫砂陶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造就了一支庞大的专业技术队伍,出现许多名工巧匠,有四大名家董翰、赵梁、时鹏、元畅,被誉为壶家三大妙手的时大彬、李  相似文献   

3.
明清文人与紫砂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瓷行》里赞美宜兴紫砂陶的名句.……  相似文献   

4.
周海英 《江苏陶瓷》2011,44(2):30-30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说起宜兴,紫砂是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鼎盛时期,宜兴制陶工场林立,名师辈出,所制紫砂器皿"不胫而走,遍于天下"。受到西方人体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毕加索的人体,我思考了很长时间,能不能把人体的线条美生动地通过阳羡的一丸富贵土,在一把紫砂器上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5.
正宜兴紫砂陶,始于宋,盛于明、清,随瓷器的兴盛,而迅猛发展。宜兴紫砂陶的泥原料有紫泥、团泥(本山绿泥)和红泥三种。红泥中有一种精品,含铁量较其它紫砂泥料都高,它就是朱泥。朱泥,有人称其为"石黄",也有人称其为"嫩红泥"。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宜兴紫砂矿料》载:"朱泥属粘土质泥  相似文献   

6.
钱洁 《江苏陶瓷》2011,(4):27-27,29
紫砂,是我们陶都宜兴的一张美丽名片,在世界陶瓷中独树一帜。它极其珍贵,素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之说,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紫砂壶的造型已是千姿百态,日臻完美、丰富,可说是一座  相似文献   

7.
佛学、佛教与佛家文化成为了紫砂陶艺创作的重要题材,并深刻影响着宜兴紫砂陶艺术的创作历程。佛家文化与陶瓷文化交汇融合,使阳羡历史文化更加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8.
周鹏 《佛山陶瓷》2013,23(1):60-61
大凡紫砂陶作品,不能以题材、大小论"英雄",要以紫砂艺人赋予作品的真情、善意论"长短"。空洞的紫砂陶作品是绣花枕头,毫无艺术生命可言。  相似文献   

9.
铁笔春秋     
咸仲英 《江苏陶瓷》2006,39(2):36-37
中国陶都宜兴的紫砂,以造型多变新颖、泥色古雅丰润、功能特殊出众而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根据《阳羡名壶系》及《阳羡茗陶录》等古籍的记载,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自清初起列为贡品。而名闻中外的宜兴丁蜀镇紫砂陶刻更是一门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学问为一体的“刀”的艺术,与宜兴紫砂壶的艺术价值相互辉映烘托,并有“字以壶传,壶随字贵”的传颂。  相似文献   

10.
紫砂陶随着人类文化生活与物质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日臻成熟.在漫长的岁月中,宋代紫砂陶尚在萌芽阶段,一般产品较为粗.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名家辈出,代不乏人.如明代最著名的有供春、时大彬、李仲芳、徐友良、陈仲美等;到了清代,又有陈鸣远、项圣思、陈殷尚、邵旭茂、陈曼生、杨彭年、邵大亨、邵友兰等名手;清代光绪至民国初期也有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等诸多名家.他们制作的名壶在今日已经成为稀世之珍,为收藏家所宝藏.历史上诸多史籍中,对紫砂陶的称颂颇高:“人间珠玉安足取,且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世日趋华,抑足感矣.”这些推崇阐明了宜兴紫砂泥的定义,是茶道上理想的茶具,也早就在人们茶事实践中所总结肯定.  相似文献   

11.
曾有诗人李渔在<闲情偶记>如此写道:"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诗中所言"阳羡"指的就是阳羡紫砂壶.紫砂宜茶,被认为是最精良的茶具,那么它在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发展史上来说又有着什么优势体现呢?  相似文献   

12.
<正>自北宋中期至明代万历年间,紫砂陶发源兴起,成为阳羡名陶初创时期的光辉一页。自此宜兴制陶工匠开始针对紫砂泥的自身特性,不断尝试紫砂泥的成型创作实践,兼收并蓄,将宜兴陶缸、翁、漆器、花盆、家具等多种器物器型的创作技法、制作工艺等融为一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形成了适合紫砂壶成型的"打泥条"、"拍身筒"、"镶接法"等基本创作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供春更斫木为模"、"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之说。故而在此探讨紫砂壶艺创作的"临摹"之我见。  相似文献   

13.
“茗壶莫妙于妙,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世间茗具称为首”都是对宜兴紫砂壶的美誉.源于宋,成熟于明清的紫砂陶艺发展到今天,宜兴紫砂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且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古朴雅致的色泽,精湛的手工制作工艺和优异的日用功能闻名于世.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赏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的砂壶艺术?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宜兴市古称荆溪、阳羡,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宜兴是我国著名的陶都。其中紫砂陶因其独特的材质、精湛的手工工艺和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使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完美统一,而在世界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深受中外消费者尤其是收藏爱好者的青睐。紫砂使宜兴  相似文献   

15.
紫砂陶崭露头角始于宋代,当时著名诗人梅尧臣的《宛陵集》中有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又云:"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诗中提到的"紫泥、砂罂"指的就是紫砂陶.  相似文献   

16.
周琴 《陶瓷工程》2012,(2):84-84
宜兴的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对宜兴古窑的发掘证实: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阳羡人的祖先就能制陶,到了汉代则大量生产日用陶器,发达的陶艺工业标志着历史上宜兴的繁华。紫砂的原产地为宜兴,紫砂陶是由“宜陶”生出的一枝,是陶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7.
许爱华 《江苏陶瓷》2005,38(4):44-45
宜兴紫砂以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及良好的性能而驰名中外,紫砂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过程,紫砂工艺日趋成熟,到了明代中期,已有一套独立的紫砂生产工艺体系,所制茶壶广为流传,不但成为茶馆、农家必备之生活日用品,而且进入了上层社会,被文人雅士,官府皇室所采用,成为他们风雅生活中宴饮的名贵茶器,不然怎么会留下“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的赞语呢?随着我国饮茶风尚的盛行,紫砂陶日渐精工巧妍,成为独树一帜的陶瓷工艺品。  相似文献   

18.
《江苏陶瓷》2013,(2):59
备受关注的第七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吉祥物于4月10日在宜揭晓。吉祥物取名"陶娃",其创意灵感来源于宜兴特产紫砂陶,形象热情奔放,生动吉祥。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陶的故乡。有七千多年的制陶历史,陶瓷文化特色鲜明、多姿多彩,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紫砂陶原产地"。吉祥物以"火"、"陶瓷"为元素进行构思,火与制陶有密切的关系,突出陶瓷制作工  相似文献   

19.
宜兴紫砂陶器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在国际间闻名已久.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著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雅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20.
<正>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说道:"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紫砂陶。",这句话突显紫砂壶独一无二的泡茶功效。在各式各样的沏茶用具中,宜兴紫砂壶因其独到之形、特殊之材,加之浓厚的文化积淀,备受世人推崇,获得"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紫砂壶集实用、艺术、人文内涵等于一体,充分表现出世人的聪明才智,人们在品茗赏壶之时,既享受着一缕清茶的滋润,又接受着精神领域的熏陶,时至今日,它的文化价值更是颇受人们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