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模拟仿真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可以弥补实验硬件设备的局限,可提高教学质量,将无形的现象可见化,促进教学改革,推动了网络学习的发展.以开发和设计模拟仿真机械横波多媒体软件为例,介绍了Flash面向对象和模块化编程的特点,以及如何使用FLASH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多媒体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以QEMU开源指令级仿真软件作为硬件仿真平台,对以MINI2440开发板为代表的ARM9嵌入式平台进行模拟仿真,实现在没有ARM硬件的情况下进行各种系统移植实验和基于该嵌入式系统环境的应用程序开发。首先使用QEMU仿真软件对S3C2440嵌入式环境进行仿真,然后移植实现了以U-Boot为引导程序、ARM-LINUX为内核、rootfs_qtopia_qt4为文件系统的嵌入式仿真系统。在该系统图形环境中,可以进行基于QT4的应用程序研究开发。该仿真环境的构建,为嵌入式软件开发者提供了高效且廉价的学习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3.
1外围设备或器件软件仿真的必要性有一点必须先肯定,软件仿真不能替代硬件仿真。软件仿真只是对硬件的仿真模拟,但是软件仿真仍有必要。目标系统是千变万化的,需要开发者去实现。实现可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甚至完成后不能随意调试,因此有必要对目标系统进行模拟或仿真,以便开  相似文献   

4.
Keil C+Proteus 6.9——搭建自己的单片机仿真实验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在学习、开发单片机系统时,常常需要硬件仿真设备,用于加快学习和开发的进度,但此类设备对单片机数量、种类和固定外围电路有所限制,并且价格较贵。而联合运用仿真软件Proteus和单片机开发软件环境Keil uVision构建单片机虚拟实验室,在没有硬件实物的环境下虚拟建立了一个硬  相似文献   

5.
王巍  吴智铭 《计算机仿真》2005,22(9):236-239
该文对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的框架和功能进行了分析.一个好的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提供比较完备的仿真功能,可以实现嵌入式应用软件与嵌入式硬件同步开发,基于嵌入系统对于仿真开发环境的需求,讨论了几种软硬件仿真技术.指令集层仿真是最高层次上的仿真,文中对两种指令集仿真器从模块结构、仿真的硬件设备、数据结构、CPU和开发板的仿真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随着嵌入设备的网络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如何支持远程调试和团队开发模式是下一步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原有硬件设备基础上,升级软件实训环境,开发动态演示、模拟仿真、实时监控等功能,开发基于Au—tomationStudio软件的自动化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7.
嵌入式开发需要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目前ARM公司的开发工具ADS、RealView以及Keil与ARM核处理器结合的较好,但硬件开发平台昂贵.Proteus软件较好的解决了硬件仿真的问题,它支持外围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与处理器协同仿真,可以随意搭建硬件虚拟仿真平台.针对Keil for ARM编译器,结合Proteus软件,以ARM处理器LPC2124介绍了如何构建ARM嵌入式开发平台进行源代码级调试的方法.为嵌入式系统学习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类具有不确定和时滞的非线性系统的H鲁棒容错控制问题.采用T-S模糊模型来描述非线性系统,在系统执行器失效的情况下,建立故障矩阵模型;通过引进自由加权矩阵,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LMI(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系统H鲁棒容错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保证了系统的鲁棒稳定性.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软件》2017,(2):61-64
为了解决目前自助填表终端都是服务于某个行业某业务流程、不具备通用性的问题,研究设计了跨行业的通用性自助填表终端机。该终端设备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组成。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要具备跨行业跨业务的通用性;软件具备可复用性,能够适用于不同厂商的硬件设备;通过详尽技术分析与研究,设计出符合项目需求的自助终端机外观与硬件配置标准;保证自助终端的有效使用效率,同时降低自助终端故障发生率;采用通用设计方法来设计面向广大用户的UI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10.
针对APU控制系统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体积大、重量大,难以满足控制器在外场测试、实验的要求,设计便携式硬件在环仿真设备;普通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发动机模拟功能和飞控模拟及监控功能分别使用一台工控机;为了实现便携式,综合这两个功能于一台高性能便携式PXI工控机。设计便携式信号调理箱、传感器模拟和执行机构模拟方法组成平台的硬件系统;使用LabWindows/CVI的多线程方法,提高软件实时性,设计平台的软件系统;使用系统辨识法设计APU起动停车模型,使用部件法设计APU稳态工作模型;组成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便携式仿真平台与电子控制器联合进行APU起动、稳态运行、停车等工作模式的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稳定、实时模拟APU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1.
汽车控制网网络的开发需要引入一套满足软/硬件协同设计需求的低成本开发工具链,其中硬件仿真器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硬件仿真器为软件开发提供功能验证,缩短整个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周期。在开源仿真器平台QEMU和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一款仿真粒度更细的CAN总线节点仿真器CES,并搭建一个满足汽车控制网络软/硬件协同设计需求的CAN总线仿真网络。  相似文献   

12.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目标监控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中,目标监控器对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和调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实现方式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当前主流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目标监控器技术,如软件监控器、硬件监控器、软件仿真器和软件模拟监控器等,并对比了各种实现技术的差异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个高速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系统仿真器的设计,仿真器是地对高速计算机的总线式仿真器,它接收来自宿主机的命令并解释执行,监视和控制目标机的运行,是对不具有开发手段的高速计算机进行软硬件调试的必要备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为工业用8051微控制器设计了一个片上调试系统,将调试功能集成到单片机芯片内部。该系统基于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设计,不仅具有控制8051单片机挂起、正常运行、单步运行和指令跳转的能力,而且能够读写片内寄存器、内外部数据,程序存储器、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值,并能在其中设置硬件断点。该调试系统使用比工业上的JTAG标准接口占用空间更少的三线接口作为其和计算机的连接通道。系统在Xilinx的xc3s400 FPGA上完成功能验证,利用SMIC 0.18μm工艺库完成版图设计。结果表明,系统有效解决基于传统软件调试和仿真器调试方式的弊端,并能省去用户购买商业仿真器的调试花费,减少调试成本,提高调试效率。提出的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微控制器片上调试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无需下载器或仿真器,可直接采用 SD卡引导基于S3C6410微控制器的裸机嵌入式系统并可烧写NAND Flash的方法,给出了具体原理和实现过程。该方法对开发软硬件要求较低,降低了S3C6410开发环境要求,为类似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大中专院校开设的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中,单片机硬件仿真器容易损坏及不易维护的问题,提出开发单片机系统仿真软件,建立虚拟实验室的构想。它将完全取代单片机硬件仿真器和单片机汇编语言仿真软件,取而代之的是以PC机为平台,基于VB的可视化界面、事件驱动原理,在VB的环境下,实现对单片机系统软件的模拟和硬件电路的仿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大中专院校开设的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中,单片机硬件仿真器容易损坏及不易维护的问题,提出开发单片机系统仿真软件,建立虚拟实验室的构想。它将完全取代单片机硬件仿真器和单片机汇编语言仿真软件,取而代之的是以PC机为平台,基于VB的可视化界面、事件驱动原理,在VB的环境下,实现对单片机系统软件的模拟和硬件电路的仿真。  相似文献   

18.
软硬件协同验证系统平台间通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硬件协同设计是软件、硬件的并行设计,包括系统描述、软硬件划分、设计实现和软硬件协同验证等几个阶段[1]。软硬件协同验证同时验证软件和硬件,使用处理器仿真器进行协同验证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一个能够对片上系统(SOC)设计进行全面快速验证的测试系统将会大大提高协同设计的效率[2]。测试系统中不同平台之间数据和信号的发送与接收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该文介绍了测试系统平台间通讯方式和通讯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针对武器装备嵌入式系统向自主化、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快速发展的趋势,介绍了装备研制对自主多核处理器及其软件调试环境的迫切需求,分析了嵌入式系统远程调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JTAG标准和边界扫描技术。以自主同构8核数字信号处理器为目标平台,基于目标平台JTAG控制器之间的菊花链连接方式,提出了面向该目标平台的软件调试环境设计方案,讨论了USB接口仿真器软硬件设计和多线程调试代理软件设计等关键技术。实现的软件调试环境能够在调试主机上对目标平台进行指令级和源码级交叉调试,解决了目标平台缺乏配套软件调试手段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平台在武器装备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其他面向多核处理器的调试环境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该文全面论述了银行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即新一代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的发展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设计目标、软硬件平台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应用参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