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肋管壳管式冰蓄冷器及其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内肋管壳管式冰蓄冷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模型实验的部分实验性能。这种内肋管壳管式冰蓄冷器的结构与一般壳管式换热器基本相同,但工作原理差别很大,前者具有安全运行、使用寿命长、可有压或无压运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并联冰盘管蓄冷装置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杰  朱祚金 《暖通空调》1998,28(1):27-29
在研究并联冰盘管蓄冷装置制冰、融冰特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包括确定蓄冰槽容积、蓄冰量,盘管长度,盘管排列方式等内容的设计方法。认为这一探讨有益于冰蓄冷装置的系列化设计及系统的控制运行。  相似文献   

3.
冰蓄冷空调蓄冰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喜平 《暖通空调》2001,31(5):55-57
通过对某大厦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情况的测试,详细研究和分析了蓄冰罐在不同流量下的蓄冰和放冷特性以及在放冷工况时,蓄冰罐进口温度对出口温度和放冷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蓄冷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道平 《暖通空调》1995,25(4):30-33
本文介绍了蓄冷方式和特点,并对蓄冷水和蓄冰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蓄冷技术的应用领域,介绍了蓄冷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外融式冰盘管的工作过程,并对其蓄冰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冰盘管的蓄冰过程,其结果与实测值相近。该模型可为冰盘管蓄冰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对矩形平翅片管换热器、双对称圆孔翅片管换热器的热工性能进行模拟及比较,后者的综合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7.
伴随自然对流叠置圆管外蓄冰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伴随自然对流效应的管道蓄冰问题,将立方体空间内水平叠置三圆管外的蓄冰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恒壁温和水温变化引发的自然对流及密度反转条件下的圆管外蓄冰情况。调查了在高于或低于密度逆转温度点的不同初始温度下自然对流形成的情况,及其对水平叠置恒壁温三圆管外冰层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了密度反转和等间距三管间相互作用下,围绕上,中,下三管外蓄冰过程蓄冰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阐述平行流换热器的构造特点以及传热与流体流动特性,分析其在干工况下使用时存在的差异和问题。与常用翅片管式换热器进行性能对比,可知平行流换热器代替翅片换热器在干工况下运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周莉 《山西建筑》2009,35(10):185-186
综述了制冷空调用空冷换热器的研究现状,并对翅片管式,管带式换热器和平行流换热器的研究进展分别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平行流换热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而促进空冷换热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介绍了在外融冰式冰盘管实验台上所作的外融冰槽取冷特性实验研究,揭示了影响外融冰槽热工特性的流量,进口水温,负荷强度,初始蓄冷量,取冷水流进出口方式等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评论了冰盘管蓄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防腐层加工工艺对冷凝换热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晶态镍铜磷复合化学镀层作为防腐镀层,对采用先镀后胀再镀和先胀后镀2种加工工艺的肋片管式冷凝换热器进行了换热性能实验研究。采用先镀后胀再镀加工工艺,不仅解决了肋片管式冷凝换热器肋基处易腐蚀问题,而且明显降低了肋基处肋片与肋管的接触热阻,增强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拟合出了肋片管式冷凝换热器烟气强迫对流凝结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内融冰的蓄冰槽蓄冰和融冰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谷波  裴勇华  郑钢 《暖通空调》2002,32(4):82-84
分析了内融冰顺排盘管式蓄冰槽蓄冰过程中的相变传热,提出简化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管束模型。利用热阻网络法,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在改变蓄冷槽换热管的材料,管径,管间距及不同进口参数的情况下,分析了蓄冷槽结构和工况对蓄冰,融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分体式空气源热泵逆循环除霜的特点,对其除霜能量来源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各部分能量的计算方法做了介绍,分析表明空气源热泵除霜时压缩机作功、室内侧换热器翅片管贮存的热量、翅片管与室内环境自然对流换热吸热等三部分为除霜能量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供热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对其各装置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下埋管换热器进出口水温及有、无蓄热水箱对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性能的影响。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制热性能系数随地下埋管换热器进口水温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其出口水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地下埋管换热器出口水温升高,蒸发器传热量增大。当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中无蓄热水箱时太阳能集热器的瞬时集热效率高于有蓄热水箱时的瞬时集热效率。就总体效果而言,有蓄热水箱要优于无蓄热水箱,这样可使地源热泵运行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梁斯麒 《山西建筑》2010,36(8):213-214
利用Fluent软件,采用加密的六面体和四面体网格,建立了翅片管式换热器用矩形平翅片的三维物理模型,对空气内掠翅片表面的流动与换热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得到其在不同风速下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努谢尔特数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模拟值偏大,但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0.8%。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聚偏氟乙烯(PVDF)管壳式换热器的物理模型,利用Fluent流场模拟软件对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叉排和顺排管束下、不同管间距情况下对换热的影响以及壳程压降的变化,得到了换热效率最佳且经济合理的PVDF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蒸汽锅炉连续排污余热回收过程中废热及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出一种节能方案。针对蒸汽锅炉连续排污余热回收过程中换热器设计计算较为复杂的问题,运用Matlab软件就蒸汽锅炉连续排污余热回收过程中换热器的设计计算编写程序,使用迭代的方式得出除氧水箱与软化水箱的分别得热量,探讨以不同的方式计算余热回收过程中换热器换热面积的问题;对比分析换热面积计算的2种方法,选取较优方案。分析计算提出的蒸汽锅炉连续排污余热回收方案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snow and ice energy in cold and heavy snowfall regions in the future.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have developed a new concept for improv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snow and ice energy system. We propose the high-density snow storage (HSS) system and the urban cold spring (UCS) for the purpose of efficient energy use and cost saving. The snow density of conventional snow storage systems is 450-550 kg/m3. The high construction cost of these systems has been caused by a large space for the snow storage. The snow density is heightened to 750-800 kg/m3 for the HSS system. UCS is the large HSS system for cities and communities. In 2002, HSS was applied to an actual office building in Oshu, Japan. The mass of stored snow was approximately 450 tonnes. The thermal insulation of snow storage room is 100-200 mm in thickness. Melt water is gathered in the cool water tank and is pumped to the heat exchanger. In 2003, space cooling was operated by using this HSS system. We evaluated the efficiency of storing snow and space cooling.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采暖水箱温度分层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理论分析,建立了采暖水箱模型,利用CFD软件在有无辅助加热的两种工况下,模拟水箱内部流动、换热、温度分层过程,结果表明,太阳能集热器管路水流速在0.01~0.05m/s时,水箱内部分层非常明显,水箱运行内部扰流小;流速0.09~0.35m/s,随着流速增大,水箱分层越来越不明显,水箱顶端的高温层被破坏。  相似文献   

20.
地埋管换热器形式、管径及岩土温度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单U形与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数学模型。对外径25mm与32mm的单U形与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模拟研究表明,相同管径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比单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提高20%左右,但外径25mm的单U形地埋管换热器可以获得更大的进出口温差;对于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外径32mm与25mm相比,换热性能无明显优势;工程应用中,在地埋管用地面积充足时,建议选用外径25mm的单U形地埋管换热器,否则应选用外径25mm的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岩土温度每升高1℃,出口水温升高0.23℃,换热量下降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