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盾构过地铁站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FLAC^3D软件,以拟建的广州地铁3^#线典型车站为例,对盾构过站,扩挖成站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工况盾构双隧道过站施工对地面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加固土体措施情况下,模拟了扩挖建站对地面变形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对盾构直接过站方案是一种技术支持,作为盾构过站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预测的方法,可为我国盾构法技术的扩大应用提供部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文针对上海地铁2号线工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3D对盾构隧道开挖后壁后注浆对地表沉降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揭示了注浆长期强度和注浆浆液时间-强度变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所得结论可供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梁志成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7(1):44-47
以某隧道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土体条件下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影响地表沉降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曲线沿隧道中心呈两侧对称分布,杂填土、黄土、软砾土和强风化岩对应的地表最大沉降值依次减小;增大土体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可以有效减小地表沉降,并减小地表沉降槽宽度,且二者影响... 相似文献
4.
鉴于城市施工的基坑周围分布众多的构筑物,必须对其开挖引起地表沉降严格控制。本文通过对合肥地铁二号线潜山路站一期基坑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探讨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的相关规律,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鉴于城市施工的基坑周围分布众多的构筑物,必须严格控制因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本文通过对合肥地铁二号线潜山路站一期基坑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探讨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的相关规律,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合肥地铁1号线某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差分软件 FLAC3D建立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掘进距离条件下地表沉降及围岩变形规律,确定了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范围,并提出相应施工建议。结果表明:地表纵向沉降范围随着开挖面的推进而不断加大,其开挖面前方有效影响范围约为洞径的3倍;地表横向沉降变化规律和Peck沉降曲线的变化大体相同,采用Peck沉降曲线能较好的预测横向沉降范围;注意控制注浆量,从而减少围岩的变形。 相似文献
7.
针对运用随机场理论描述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时地勘数据使用效能不足的问题,结合Kriging理论和基于贝叶斯压缩感知与KL级数展开法相结合的数据驱动随机场理论,提出了数据驱动的三维条件随机场生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苏州市某矩形顶管工程场地的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表征,建立了考虑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顶管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规律,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大误差低于10%。研究结果表明:生成的数据驱动条件随机场可以充分利用实际工程场地内的勘察数据,实现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条件随机场的优化模拟,完成勘察数据对已知取样点的约束,降低不确定性;相较于确定性计算,不确定计算能够充分表征矩形顶管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趋势和波动范围,为复杂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中型城市修建地铁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城市中环境复杂,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因此,研究隧道开挖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对沉降控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青岛某标段地铁隧道工程进行分析,结合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研究隧道在由断面开挖对地面沉降变化规律的影响,对比实际隧道开挖的监控数据,模拟结果表明,地表沉降仍在安全范围内,可以为类似工程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上海某地铁换乘枢纽基坑群的工程地质资料,使用Midas/gts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基坑群三维模型,对基坑群不同开挖顺序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不同工况下相应的地表沉降规律,并与单坑开挖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相比单坑开挖的情况,基坑群三种开挖方式除在基坑群短边地下墙处使地表沉降有所降低之外,大部分范围内地表沉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软土地区基坑群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基坑开挖地表沉降量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用有限元法首先就软土地基基坑开挖过程中,影响周围地表最大沉降量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接着还分析了基坑被动加固区深度和宽度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实用价值的结论,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神经网络深基坑桩排支护及地表沉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锦山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1,23(1):79-8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原理,构筑深基坑桩排支护设计及地层沉降的多级神经网络,对深基坑桩排支护设计的参数进行设计和优化,对地表沉降进行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性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土钉支护参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FLAC程序模拟了土钉长度、倾角、布置方式以及土层强度参数的变化对基坑水平位移、土钉最大轴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为控制基坑变形,应适当增加土钉长度,但长度也不能过长;为控制基坑变形,土钉宜水平或接近水平设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连云港市某基坑周边建筑沉降进行理论计算,将计算值和实测沉降值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理论计算值与实测沉降值存在偏差的原因;在对实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因素.结合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和影响因素,分析其影响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由此得出了一些有工程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软土地基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动态沉降计算方法可根据地基土层在路堤填筑过程中的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逐步调整相应的计算参数,对地基沉降进行动态计算,从而对地基沉降量进行动态预测,用以控制填筑速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满足工后沉降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深基坑支护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深基坑支护的具体工程实例,利用FLAC^2D对支护后基坑的稳定性以及加固结构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加固结构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加固结构与基坑坡体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变形保持一致,支护后的基坑处于一种相对恒定的稳定状态,到达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某软土地铁站深基坑工程项目,依据勘察与抽水试验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建立三维模型,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及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分析土体渗透系数及降水深度、降水速率等设计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基坑降水开挖使得地下水渗流路径呈降落漏斗形,基坑底部出现凹弧形等孔压线;地表最大沉降点与基坑的距离约为降水深度的1.0~0.75倍,孔压消散是地表沉降的主要因素;最终降水深度每增加1 m相应地表最大沉降量增加约2 mm,采取回灌措施比未采取引起的基坑周边地表最大沉降小26.2%。 相似文献
20.
杨悦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2):152-156
隧道地层的初始应力、开挖形成的空间效应和开挖支护过程等都会对地层沉降和水平位移产生影响。文章通过建立反映工程特性的有限元模型,以隧道围岩中过横断面圆心的竖线和不过圆心的竖线为代表,用ELAC3D软件计算了各点的沉降和水平位移随开挖面前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盾构法施工过程使开挖面前后的横断面都发生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位移,隧道横断面变成横向长、竖向短的椭圆形,开挖过的断面距开挖面越远,椭圆变形越明显,同时向后的水平位移越大,未开挖面距开挖面越近,椭圆变形越大,同时向前的水平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