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家舜  乔磊  李锋  何浩  杨洪刚  周芳 《轧钢》2016,33(1):10-14
采用铁素体区轧制工艺能够大大提高IF钢冷、热轧带钢的深冲性能。本研究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了铁素体区轧制工艺的可行性。试制带钢组织、织构及性能检测的结果表明:热轧带钢1/4厚度处和芯部初步形成了γ织构,连续退火冷轧带钢中形成了强烈的γ织构,冷轧带钢的伸长率达到50%以上,r值达到3.15,具有优良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2.
左军  赵孝章  常军  黄徐晶 《轧钢》2010,27(4):13-15
实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程度对超低碳IF钢变形抗力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实测变形抗力数据对热连轧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其结果已成功应用于超低碳IF钢铁素体区轧制工业试验。  相似文献   

3.
韩孝永 《轧钢》2007,24(4):48-50
介绍了超低碳IF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铁素体区轧制的优点,并对铁素体区轧制时变形温度、压下量、润滑条件及退火工艺对板卷深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潘啸波 《轧钢》2012,29(4):4-7
研究了有无润滑条件对铁素体区热轧IF钢试样表面和芯部氧化物类型、显微组织形貌与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轧制条件下试样表面主要为疏松的FeO,表面与芯部组织均匀且均为γ纤维织构,该织构取向密度较强,体积分数较大。  相似文献   

5.
45钢低温轧制的变形抗力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leeble - 1 50 0热模拟试验机对 4 5钢低温轧制的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实测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程度和变形抗力的关系 ,建立了金属塑性变形抗力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曲线拟合特性 ,可为实施低温轧制工艺、计算力能参数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6.
20钢变形抗力模型的建立及轧制力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试验,建立了20钢变形扩购买力数学模型,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量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并对轧制力进行了预报,预报误差仅为6%。  相似文献   

7.
利用单道次压缩变形试验,对含微量Cr、Mn、Ti的低碳钢在不同变形温度及应变速率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特别是铁素体区的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峰值应力在铁素体区比在奥氏体区随变形温度的降低而提高的速率更快;在750~825℃铁素体区与950~1050℃奥氏体区,峰值应力的大小基本相当;根据流变应力曲线,确定了试验用低碳钢铁素体区的热变形激活能和热变形方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模拟多道次轧制,研究了IF钢在奥氏体区、两相区和铁素体区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对奥氏体区和铁素体区流变抗力的比较,发现IF钢在铁素体区变形时发生了动态回复,没有动态再结晶发生。铁素体高温区的流变应力与单相奥氏体的流变应力大致相当甚至更低,说明工业上IF钢在铁素体区变形时流变应力不会成为其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铁素体热轧轧制力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IF钢铁素体区热轧,通过对宝钢2050mm热连轧机轧制力预测模型的分析,并结合实验结果,对精轧轧制力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型对温度采用了分段处的方法,并引进了静态软件影响参数,使铁素体区轧制力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拉伸试验检测力学性能,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高强IF钢热轧态及退火态的纤维组织,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试验钢中的析出相粒子.在640℃终轧温度下,铁素体区轧制总压下率由60%升高到81%,高强热轧IF钢板的屈服强度为150~180 MPa,抗拉强度为312~321 MPa,屈强比为0.48~0.56,总伸长率为26.4%~31.2%,元值为0.22~0.23,而r值则由1.41降低到1.01,|Δr|则由0.625降低到0.133.结果表明.轧制总压下率对热轧高强IF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总伸长率以及n值影响较小,但是对r值和平面各向异性值△r的影响非常大.铁素体区轧制总压下率的增大使得高强IF钢热轧板中动态再结晶的驱动力增大,发生动态再结晶晶粒的数目增多,从而导致形变织构的减弱和后续退火再结晶驱动力的减小.同时,随着铁素体区轧制总压下率的增大,高强IF钢退火再结晶程度降低以及析出的粒子变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铁素体区轧制条件下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的宏观分布规律和微观缺陷形貌,分析了该工艺下缺陷形成的原因,粗轧段板坯边角部进入两相区,同时生产线的立辊和侧导板等接触设备的表面质量不良,造成了边角部变形不均,在精轧过程中最终形成边部翘皮。结合现场工艺,探讨了缺陷的改善措施,通过优化粗轧立辊辊型,提升轧制过程中坯料边角部温度,以及通过设备功能精度管理提升粗轧、精轧的侧导板和立辊辊面质量,最终消除了铁素体轧制超低碳钢的边部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低碳合金钢板的强度,进行了终轧温度为710℃的(α+γ)两相区和γ单相区的热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终轧温度为800℃奥氏体单相区轧制的钢板相比,采用终轧温度为710℃的两相区热轧工艺所得到的钢板强度并没有增加;而且,(α+γ)两相区轧制条件下所得到的多边形铁素体组织具有二个特征,一是呈现仿晶界型铁素体形貌,二是部分铁素体晶粒沿轧制方向被拉长,一定程度上出现织构现象,但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The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s and drawability in an interstitial-free (IF)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cold rolling reduction. The hot bands for further cold rolling were obtained by lubricated hot rolling in the ferrite region. The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ODF) was applied to analyze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s. Texture analysis showed that hot bands rolled in the ferrite region had strong {111}//ND texture component. The {111}//ND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 of the cold rolled steel with 73% reduction displayed the highest intensity, but weakened as more cold work was introduced. The highestr-value was obtained at a cold reduction of 73% when the hot band was previously rolled in the ferrite region.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热模拟的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热变形条件下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板(亦称高强IF钢) 的力学行为, 利用热膨胀法揭示了高强IF钢在热轧时的相变规律, 从而为高强IF钢的热轧工艺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畅  于洋  王林  曹瑞芳  陈瑾  焦会立 《轧钢》2016,33(6):6-10
首钢现行工艺下IF钢热卷铁皮厚度达到10 μm以上,边部铁皮略薄,中部铁皮较厚,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铁皮厚度增加且对应酸洗时间延长;不同卷取温度下的热卷酸洗后均发现小麻坑缺陷。本文利用差热分析手段研究了IF钢的高温氧化机理,发现IF钢抗氧化性低,随温度升高铁皮增厚明显,精轧区间以FeO铁皮结构为主,在1 150 ℃左右发生明显的内氧化,界面形成大颗粒氧化质点。综合分析得出:IF钢带钢连退后麻点缺陷产生的主要机理为热卷的铁皮较厚,热轧过程压入钢板表面所致。为此,提出了控制措施,即降低热轧过程温度,改变层冷模式,加大精轧用水量,提高精轧轧制速度,降低冷轧酸洗速度等,有效减少了麻点缺陷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