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阐述了机组自流技术供水管网在理想状态时冷却器的进口压力和其顶部真空度的计算公式,推证提出了冷却器的进口实际压力和其顶部实际真空度的一般公式、各个冷却器回路实际流量分配的数学模型、各个冷却器进口实际压力的数学模型和各个冷却器顶部实际真空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3.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的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的数学模型,建立管网整体矩阵,应用对称正定方程组的平方根法求解管网水力平衡方程,得出各项水力要素,编写通用电算程序,能快捷准确进行水力计算,在精度上远高于目前的近似计算。  相似文献   

4.
联立管网节点经济性方程并引入节点水压边界条件,对给水管网技术经济计算的数学模型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各节点经济水压值,得出各管段经济管径.针对起点水压已给和起点水压未给的管网,给出了计算框图,编写了通用电算程序,经实例计算,可快捷准确地进行技术经济计算,把设计人员从烦琐的近似计算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力学和数学原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与实际运行管网系统特征相符的供水管网水力模型.该模型能够对现有管网的水力运行状态进行多工况模拟,对供水管网改建、扩建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银川市供水管网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实践证明,该系统对银川市自来水总公司的管网运行管理起到积极作用,是解决目前银川市供水系统中突出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该公司科学化管理的必行之路,是实现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给水管网水质分析所取数据真实、准确,应对所有实测数据进行检验、核对和识别,从而为管网水质状况的判断提供正确的依据.本文给出4种统计学检验的数学模型以及各种模型的原理和计算公式,并对其优点和缺陷作了对比.最后通过实例对管网中水质监测点的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判别出监测数据是否是离群,实例证明4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城市给水管网可靠性模型,总结了水分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并介绍了熵在其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考虑复杂枝状管网系统內不稳定流动,建立起压力分布的偏微分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线性算子半群方法得到了问题解存在唯一的结论,并利用算子级数法得到了问題的广义解。  相似文献   

11.
12.
压缩机排气压力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制冷测试系统涡旋压缩机排气口压力的控制,介绍了获取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一种实用,简单的系统辨识方法,根据阶跃响应与脉冲响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阶跃响应数据和脉冲响应曲线,最终在频域范围内,利用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语言MATLAB获得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关于工资分配的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单位要发展,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合理地分配职工的收入,文章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入手,再修正Logistic微分方程模型,合理地预期了职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增长情况,并且考虑了通货膨胀和单位财力所取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强调了提高实际收入较低的年青教师的工资增长速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15.
提出了费用分配的三个经济性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公用设施费用分配问题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一个例子对建立模型的方法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在对选煤分配曲线形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推导,建立了重力选煤分配曲线的偏正态模型。经检验,所建立的模型较标准正态模型预测重力选煤的分选效果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压力水流冲击管道中截留气团的刚性与弹性数学模型,并且着重介绍了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解法。通过算例,对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供工程设计和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矩阵运算和迭代平差方法,在LabVIEW的编程平台上,开发环状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的虚拟仪器。对管段流量基础解系赋值,代入节点连续方程求解管段流量。并由管段上的水头损失形成的闭合差获得环及管段的校正流量,经迭代逼近真值。闭合差可控制在给定精度。虚拟仪器的监控盘面和操作象是普通仪器。管长、管径和节点流量等设计参数能够成批传入,或在界面上写入。不需了解编程方法和数据库结构,既可开展设计,又能应用于生产现场的优化控制和调度,也是制定检修预案和进行管网技术改造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以哈利斯(Harris)的絮凝理论为基础,计及絮体的破碎,首先提出了絮凝池的残余浊度变化速度方程。并运用因次分析推导出能耗分配的数学模型。作者用高岭土配制的悬浊液进行了絮凝模型试验,其结果经计算机模拟后表明: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絮凝的耗能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