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丙烯酰氯和对位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碱性交联剂对(β-硫酸酯乙基砜)苯丙烯酰胺(ACPBE)。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核磁氢谱(1HNMR)对AC-PBE的结构进行表征。将AC-PBE用于棉织物抗皱整理,研究了整理剂和碱的质量浓度、干燥时间、汽蒸时间、汽蒸温度和湿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整理工艺为AC-PBE质量浓度80 g/L,碳酸钠质量浓度15 g/L,50℃烘干5 min,汽蒸温度110℃,汽蒸湿度75%,汽蒸时间5 min。将AC-PBE与多元羧酸的整理效果进行对比,发现与多元羧酸折皱回复角相同的条件下,AC-PBE整理织物的强力保留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将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添加到马来酸-衣康酸(MA-IA)易护理整理液中整理液氨处理棉织物,测定了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白度和表面形态;分析其与柔软整理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均能够提高易护理棉织物的断裂强力,并且不影响织物的白度;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进入到棉纤维内部的程度不同是引起织物易护理性能差异的原因;30nm的SiO2会降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和撕破强力,1.5nm的水溶性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则可以提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而对撕破强力没有显著影响;质量浓度为60g/L的MA-IA易护理整理液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POSS后整理液氨织物,再用质量浓度为20g/L的柔软剂整理,能够获得各项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的易护理棉织物。  相似文献   

3.
《印染》2019,(24)
采用低用量丁烷四羧酸(BTCA)和免烫树脂对纯棉织物进行复合抗皱整理。研究了免烫树脂用量和不同整理工艺对棉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整理工艺对BTCA与棉织物酯交联度和整理织物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TCA和免烫树脂对棉织物两步法抗皱整理时,BTCA的酯交联度高,整理织物具有较好的抗皱性,折皱回复角(WRA)由原布的128°提高至250°,纬向撕破强力保留率为63.3%,同时整理织物的甲醛释放量比单独用免烫树脂降低了近一半。  相似文献   

4.
赵酒泉 《针织工业》2012,(12):43-45
研究了无甲醛免烫整理剂DM-3540在棉织物抗皱整理时,DM-3540的用量、催化剂Na3PO4的用量、pH值、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棉织物折皱回复角、白度、断裂强力和撕破强力保留率的影响.指出无甲醛免烫整理剂DM-3540对棉织物的最佳抗皱整理工艺为:DM-3540用量160 g/L、催化剂Na3PO4用量8g/L、pH值5.0~6.0,二浸二轧(轧余率85%),85℃预烘2 min后,180 ℃焙烘2.5 min;在DM-3540抗皱整理配方中加入20 g/L柔软剂VS可改善织物的手感,不同程度提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保留率和断裂强力保留率,且不影响棉织物的白度.  相似文献   

5.
将海藻酸丙二醇酯(PGA)与丁烷四羧酸(BTCA)混合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改变PGA用量、BTCA用量、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通过测试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以及断裂强力等性能,确定了最佳工艺:PGA 15g/L,BTCA 40 g/L,190℃焙烘150 s.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强力保留率及白度均较好,说明PGA与BTCA混合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王海英  李栋 《纺织学报》2011,32(5):91-94
 为减少棉织物传统焙烘抗皱整理中对织物断裂强力和白度造成的损伤,本文对棉织物的轧-蒸潮态抗皱整理方法进行了探索。主要讨论了棉织物潮态抗皱整理过程中的几个因素如聚马来酸浓度、催化剂用量、汽蒸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变化对折皱回复角、织物断裂强力及白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时采用潮态整理工艺同普通焙烘工艺相比,前者不仅能取得同焙烘工艺相当的抗皱性能,而且织物的其他性能指标如断裂强力等也明显优于焙烘工艺。  相似文献   

7.
周晓东  朱平 《印染》2008,34(4):28-30
采用氯乙酸(CAA)处理棉织物使之阴离子化,然后与阳离子丙三醇(CG)交联,以赋予棉织物抗皱性.确定了棉织物的阴离子化工艺:浸轧→烘干→冷轧堆;研究了CAA浓度、CG浓度对离子交联棉织物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和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交联织物的抗皱性明显提高,干折皱回复角提高到220°左右,湿折皱回复角高达240°;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保留率随CG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自度逐渐降低,但均高于经2D树脂整理棉织物的断裂强力和白度.  相似文献   

8.
以马来酸和乙二硫醇为原料,通过硫醇的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四元羧酸乙二硫醇二琥珀酸醚(MASESMA)。将MASESMA作为抗皱整理剂整理棉织物,探讨了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整理剂和催化剂质量浓度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织物整理条件为:ρ(MASESMA)100 g/L,催化剂次亚磷酸钠与整理液中羧基物质的量比为0.5,即65 g/L,二浸二轧,80℃烘干3 min,160℃焙烘90 s。一次标准水洗后处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51°、撕破强力保留率53.9%、白度115.38。采用二浴法,添加20 g/L柔软剂可使织物折皱回复角达到275°,撕破强力保留率达69.3%。  相似文献   

9.
将醚化2D树脂与柠檬酸二元复配作为抗皱整理剂,通过对整理后的棉织物的白度、折皱回复角、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和撕破强力保留率的综合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的复配比和工艺条件.通过实验,确定了二元复配整理剂溶液的最佳整理pH值.最后分析了复配整理剂整理后的棉织物中的酯键和醚键的交联情况.  相似文献   

10.
戊二醛与水解淀粉对棉织物抗皱整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戊二醛与水解淀粉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通过正交试验,讨论戊二醛和催化剂用量、淀粉水解时间、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因素对整理后棉织物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保持率、白度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方案:淀粉水解时间为90min,戊二醛的浓度为70g/L,催化剂浓度为25g/L,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3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后棉织物缓弹折皱回复角为280°,断裂强力保持率为61.3%,白度为71.2.  相似文献   

11.
多元羧酸抗皱整理剂DEMB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和溶剂,衣康酸和丙二酸为原料,采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含有6个羧基的多元羧酸DEMB.运用正交实验分析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n(三乙胺):n(丙二酸)=3:1;n(丙二酸):n(衣康酸)=1:2.2;85℃反应3 h.应用试验表明,用DEMB处理后棉织物的急弹折皱回复角213°,缓弹折皱回复角246°,白度由81.87增加到83.80,强力保留率为84.2%,表明DEMB作抗皱整理剂可用于棉织物的无甲醛抗皱整理.  相似文献   

12.
合成聚马来酸并作为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剂进行光催化抗皱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条件的合成产物对棉织物光催化抗皱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成条件为:n(-COOH)∶n(H_2O_2)∶n(SHP)=1∶0.7∶0.5,温度100℃,时间1h条件下的产物作为整理剂对棉织物的光催化抗皱整理效果最好,其折皱回复角可提高55°,断裂强力和白度的保留率分别达到90%和91%。  相似文献   

13.
《印染》2017,(10)
以氨基硅油(氨乙基氨丙基聚硅氧烷)和丙烯酰氯为原料,合成丙烯酰胺类低温交联剂DSAA-PDMS,研究了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用量对伯氨基转化率的影响,以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和撕破强力评价交联效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征,研究了交联剂DSAAPDMS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交联剂DSAA-PDMS的合成条件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丙烯酰氯):n(氨基硅油)=3.5: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4h,二氯甲烷用量为氨基硅油质量的100%时,伯氨基的转化率最高。将交联剂DSAA-PDMS用于棉织物整理,焙烘温度120℃时,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22.8%,撕破强力提高40.5%,硬挺度降低33.7%,实现了低温交联同时改善棉织物手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印染》2018,(24)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原料,亚硫酸氢钠为封端剂,合成了不同分子质量的封端型水性聚氨酯。将合成的聚氨酯与封端HDI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检测结果表明,分子质量约为4 500 g/mol的聚氨酯可赋予棉织物较好的折皱回复性能,整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至190°;经封端HDI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至191°。对棉织物采用二步法进行复合整理,即先用封端HDI进行整理,使其与棉纤维内部的羟基交联,再用聚氨酯进行整理,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到207°,撕破强力保留率达到76.0%。优化的棉织物二步法复合抗皱整理工艺为:封端HDI 55 g/L,整理温度140℃,时间4 min;聚氨酯35 g/L,整理温度130℃,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15.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原料,亚硫酸氢钠为封端剂,合成了不同分子质量的封端型水性聚氨酯。将合成的聚氨酯与封端HDI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检测结果表明,分子质量约为4 500 g/mol的聚氨酯可赋予棉织物较好的折皱回复性能,整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至190°;经封端HDI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至191°。对棉织物采用二步法进行复合整理,即先用封端HDI进行整理,使其与棉纤维内部的羟基交联,再用聚氨酯进行整理,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到207°,撕破强力保留率达到76.0%。优化的棉织物二步法复合抗皱整理工艺为:封端HDI 55 g/L,整理温度140℃,时间4 min;聚氨酯35 g/L,整理温度130℃,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16.
PMA和BTCA混合多元羧酸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马来酸为单体合成的聚马来酸(PMA)和BTCA混合多元羧酸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在整理液中添加硼酸以提高整理后织物强力保留率.实验结果表明:在PMA和BTCA混合多元酸中加入硼酸对棉织物具有优良的抗皱性能,折皱回复角可达276°,断裂强力保留率为72%,并且具有很高的耐洗性.  相似文献   

17.
《印染》2016,(10)
以柠檬酸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制备了多元羧酸抗皱整理剂(PCA)。考察了柠檬酸和环氧氯丙烷物质的量之比、制备温度和时间对整理织物折皱回复角、白度和强降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PCA的优化工艺参数,即:n(柠檬酸)∶n(环氧氯丙烷)为1∶0.8,制备温度110℃,制备时间2 h。将整理剂PCA用于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考察了PCA和催化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抗皱整理工艺条件,即:PCA质量浓度120 g/L,催化剂质量浓度30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6 min。经抗皱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85°,白度76.3,强降率为38.94%。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氯甲基磺酸钠(CMSA)使棉织物阴离子化,然后与阳离子壳聚糖(CC)离子交联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研究了CMSA与CC用量对离子交联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和白度的影响, 并对整理织物进行了抗菌测试.  相似文献   

19.
以六元羧酸DEMB(2,4-二甲基-戊烷-1,2,3,3,4,5-六羧酸)为原料,在纳米SiO2催化下,对纯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用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了较佳处理条件:DEMB6%;纳米SiO20.2%,140℃焙烘120s.在纳米SiO2催化下,经DEMB处理后棉织物的缓弹折皱回复角可达247°,白度由处理前的91.48降至87.36,强力保留率为90.6%.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比较DEMB、四元羧酸DEMA(戊烷-1,3,3,5-四羧酸)、BTCA(丁烷四羧酸)和CA(柠檬酸)的抗皱整理效果,结果表明:经DEMB处理过的棉织物强力和白度较BTCA、DEMA、CA都高,表明DEMB可用作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剂.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过氧化氢/醋酸体系降解壳聚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3.8×10~5,2×10~5,1.44×10~5,7.2×10~4,3.2×10~4,1.1×10~4,4×10~3的降解壳聚糖,将其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与丁烷四羧酸(BTCA)复配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测试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白度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讨论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及质量浓度对整理织物抗菌/防皱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一浴一步法,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105的壳聚糖,以1.0 g/L的质量浓度与BTCA复配整理棉织物,织物的防皱、抗菌性均佳,此时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64.3°,强力保留率为经向77.3%、纬向63.5%,白度为68.3%,抑菌率为68.7%;再加入10.0 g/L的抗菌剂AGP,织物的抑菌率可提高至98.5%,折皱回复角为263.0°,强力保留率经向为83.5%,纬向为76.4%,白度为6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