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输电设备监测装置传感器存在种类多、各厂家规约协议不一致,导致其通用性差,无法即插即用及测试困难等问题,对其进行了标准化设计研究。基于IEEE 1451的输电设备智能传感器软硬件设计、即插即用及网络化传输技术,可实现输电设备智能传感器的标准规约输出、即插即用及网络化互联互通。与传统传感器比较,其具有协议规范、通用性强及即插即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陈琳  李冶  吴忠杰  张颖 《仪器仪表学报》2005,26(8):1942-1945
为了解决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接口互不兼容的难题,文中对IEEE1451.2协议进行了阐述,并采用片上系统ADμC812实现了遵守IEEE1451协议规范的智能传感器模块(STIM).这里重点介绍了STIM模块的软硬件设计思想及系统设计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实践论证,ADμC812很好的实现智能传感器模块的功能,为IEEE1451标准智能传感器模块的研制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3.
IEEE1451智能传感器接口标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IEEE1451标准中的智能传感器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且结合网络化智能传感器通用开发平台的设计实现的体验,对IEEE1451的设计思想做出评价.IEEE1451标准成功之处是对变送器电子数据表TEDS的设计,较好地解决了传感器自动校正的问题.IEEE1451智能传感器信息模型是一个通用模型,但在实现上有一定难度,缺乏功能相对简单的模型子集.另外,IEEE1451标准把智能传感器划分为STIM和NCAP两个模块,必要性不强.最后讨论了智能传感器标准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统传感器向智能传感器转换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了IEEE1451.4标准及IEEE1451.4智能TEDS传感器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借助NI-DAOmx和NILabVIEW软件完成传统传感器到虚拟TEDS传感器的转换方法,使传统传感器具有智能传感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IEEE1451智能传感器标准,以ADI公司的ADuC7027微处理器为核心芯片设计了网络化智能电能传感器,开发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搭建了电能传感器的测试平台,对电能传感器的响应时问和电参数测量精度进行测试,以验证电能传感器原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IEEE 1451的智能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IEEE1451标准以及基于该标准的智能传感器的结构和功能模块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介绍了目前基于IEEE1451的智能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在发展上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智能维护系统所需要的多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兼容与接口问题日益突出,为降低维护系统的成本与复杂度,提高可靠性,本文基于智能化、网络化的设计思想,借助IEEE1451智能变送器接口标准和网络技术,搭建了一个分布式、开放的设备网络化智能维护系统。基于敏捷制造对制造过程管理与控制的需求,研究并建立了制造系统智能前端的原型。基于IEEE1451标准的设计思想和DSP及ARM和HPI技术,介绍了智能前端的软硬件构成与网络接口设计。并针对该系统的高可靠性、网络化和智能化要求,提出了多参数集成智能维护前端的解决方案及应用实例。实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实时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感器与多种总线的相连问题,设计了基于IEEE 1451.2标准的智能网络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智能变送器接口模块、网络应用处理器与变送器标准接口三个部分,智能网络传感器解决了与多种总线相连问题,能实现传感器即插即用,便于系统以后更新与升级.  相似文献   

9.
曹晓莉  李军  甘思源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2):1618-1620
根据IEEE 1451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标准,本文设计了一种无线IP传感器,用于远程监测供水管网中的流量、流速、流向和压力参数,并通过CDMA 1x无线网络接入Internet/Intranet,构成一个城域化分布式的无线监测网络.该传感器支持远程在线Web配置管理与诊断维护,可适用于不同口径和测量范围的供水管网.  相似文献   

10.
基于IEEE1451标准的IP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简化的IEEE1451智能传感器信息模型,提出了基于嵌入式Internet技术的IP传感器模型,并进行了原型实现。分析了IP传感器的网络时延问题,并在网络环境下对其时延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IP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网络化传感、测量和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互操作性,在分析IEEE 1451标准传感器的定义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分别从静态用例建模、动态顺序描述和系统部署3个层面构建了一系列面向网络化测控的通用型智能传感器系统模型,搭建了一款可用于在线检测绝缘子污秽状况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相对于从传感器原型开始开发,该方法减少了60%以上的开发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利用UML统一建模方法可以有效描述基于IEEE 1451标准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简化模型,为后续研制及优化高性能的智能传感器提供理论参考和模型基础。建立的传感器模型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能关联不同的物理接口;结合实际需求,可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快速扩展构建所需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能实现传感器的"即插即用"和实现良好的网络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传感器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解决其兼容性和气象站大量布线的问题,采用CC2530系列芯片以及Z-Stack协议栈的编程体系设计智能变送器模块,实现常规气象要素传感器信号的高精度采集及数据的无线传输,同时对IEEE1451标准中的电子数据表格(TEDS)进行了设计,使传感器实现智能化。详细介绍了智能变送器硬件电路设计和数据处理软件流程图,并且实现了部分电子数据表格的在线更新,通过串口测试工具可以实现数据通信。它具有体积小、超低功耗等优点,系统能够在观测场长时间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基于IEEE1451.2标准的智能传感器代表了下一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智能湿度传感器TEDS为例,介绍TEDS的具体实现。设计了标准中规定的湿度传感器TEDS,并根据标准的规定,设计控制指令,实现标准控制指令的执行。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智能化、网络化的设计思想,借助IEEE1451智能变送器接口标准和网络技术,构建了一个嵌入式、开放的设备网络化智能维护系统。基于敏捷制造对制造过程管理与控制的需求,研究并建立了制造系统智能前端的原型。基于IEEE1451标准的设计思想和DSP和ARM主从设计技术,介绍了智能前端的软硬件构成与网络接口设计。同时,针对该系统的高可靠性、网络化和智能化要求,提出了集成智能维护前端的方案。运行实验表明,系统稳定、实时。  相似文献   

15.
户用计量仪表的传感模式对仪表可靠性影响极大.本文根据IEEE 1451智能传感器及M-Bus总线标准,设计了一种间隙式瞬时供电计量的传感模式和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光电同轴绝对编码原理,可识别机械计量的绝对位置,优化了M-Bus的总线供电模式,避免了总线持续供电和电池供电传引起的可靠性问题,极大的提高了户用计量仪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变常规的机器人作业系统结构,基于IEEE 1451传感器/致动器接口标准设计开发了自带嵌入式智能接口的工装夹具板,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柔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化及智能化是当今传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解决智能传感器产品互不兼容的问题,IEEE1451.2标准规定了一个连接不同智能变送器到网络适配器(NCAP)的数字接口,实现了现场设备的即插即用,同时描述了电子数据表单(TEDS),使传感器具有智能功能.文中简述了IEEE1451.2标准,重点介绍了利用ADuC812单片机实现智能变送器接口模块(STIM)的硬件设计方案,并且用VB设计了一个测试平台,实现了PC与智能变送器之间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8.
基于IEEE1451.2标准设计数字式智能压力变送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简化传统设计中复杂的变送器与网络通讯的问题,IEEE1451.2标准将变送器与微处理器以及微处理器与网络之间的接口标准化,使变送器模块达到即插即用的功能。介绍了IEEE1451.2标准,描述了基于该标准的DX数字式智能压力变送器的接口设计和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仪表工业》2010,(6):26-26
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智能角位移传感器测试系统 智能角位移传感器测试系统主要用于对磁电式弧形或圆形传感器的标定和功能测试。采用测试台、机柜分离的设计,可与泛华早期推出的“智能直线位移传感器标定与功能测试平台”共用除测试台外的其他设备,满足了用户对设备高复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IEEE1588 PTP协议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亮  马党梅 《机电信息》2009,(30):102-104
分析目前变电站内智能设备的对时现状,比较NTP协议与精确时钟同步协议(IEEE1588 PTP)的优缺点。阐述了NTP和PT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软件报文交换过程,提出了IEEE1588 PTP协议的应用方案及其进一步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