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高亚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积雪分布区域,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高精度的积雪遥感监测产品可更好地理解区域水和能量循环过程,提升气候、环境分析和水资源应用潜力,然而由于高亚洲地区地形复杂,高原局部气候变化快,当前所发布的积雪产品的算法各有所长,不同产品的精度评价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参考数据和精度指标不统一,这为积雪数据产品应用及评价带来挑战。选择目前国内外已经发布的较为典型的IMS、MODIS无云积雪产品等3种数据,开展基于流域的时空交叉对比分析,并采用同一套地面参考数据集及综合性指标,进行了精度验证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数量的地面观测数据进行验证时,3种积雪产品表现都较为稳定,总精度都能达到85%以上,IMS和与微波观测相结合的无云(A-MODIS)产品召回率较高,而MODIS积雪产品的准确度较高,权衡参数F值较高;在积雪季初期3种产品积雪覆盖面积和趋势吻合,后期融雪期出现较大差异,IMS与A-MODIS产品相较于MODIS产品有高估现象,认为与云覆盖及微波数据的质量有很大关系,总体来看IMS产品与MODIS积雪产品精度相接近,但MODIS积雪产品数据质量较高。该项研究可为积雪遥感产品在高亚洲地区应用提供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光学遥感数据高空间分辨率及被动微波数据不受云干扰的优势,利用MODIS逐日积雪标准产品和AMSR-E雪水当量产品,生成了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区500m分辨率的逐日无云积雪产品,并利用更高分辨率的Landsat-TM数据生成的积雪产品作为"真值"影像,对研发的逐日无云积雪覆盖产品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MOD10A1和MYD10A1受云影响均较为严重,无法直接用于地表积雪面积的监测。而本研究合成的逐日无云产品具有较好的精度,与TM积雪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对积雪分类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裸地和草原覆盖区精度最好,Kappa系数分别为0.655和0.644,均为高度一致性;其次精度较好的是灌丛和耕地覆盖区,Kappa系数分别为0.584和0.572,均为中等的一致性;而森林覆盖区由于受到高大植被的影响,Kappa系数仅为0.389,合成产品相对TM积雪产品明显高估了森林区积雪面积。整体Kappa均值达到0.569,接近高度一致,研究结果对实时监测欧亚大陆积雪面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MODIS积雪面积比例产品的精度验证与去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DIS积雪产品的精度验证和去云处理是积雪监测研究的基础。首先利用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的ETM+数据作为“真值”影像,对MODIS积雪面积比例(FSC)产品在无云条件下的精度进行验证,发展了一个基于三次样条函数插值的去云算法,并采用基于“云假设”的检验和地面站积雪覆盖日数(SCD)检验两种方法对去云算法的精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MODIS FSC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较高的精度,与FSC“真值”相比,其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以及相关系数分别为0.098、0.156和0.916;去云算法能够有效地获取云遮蔽像元的FSC信息,平均绝对误差为0.092,用新生成的无云MODIS FSC产品计算得到的SCD与地面观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87.03%),平均绝对误差为3.82 d。  相似文献   

4.
Google Earth Engine(GEE)是一种基于云建立的地理空间处理平台,可以针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全球范围内海量遥感数据的并行处理,为遥感大数据、大区域研究提供支持。MODIS积雪覆盖制图是利用MODIS资料建立的全球积雪覆盖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与环境监测中。GEE云平台存储着百万景遥感影像,其中包括覆盖全球的MODIS逐日积雪产品MOD10A1V5数据和Landsat数据。以新疆西南部3个研究区为例,选取GEE云计算平台存储的Landsat数据,应用NDSI提取积雪范围作为地表覆盖真值,对MOD10A1展开精度评估。结果表明:2000~2016年新疆西南部积雪季MOD10A1的平均总体准确率达82%,平均误判率为2.9%,平均漏判率为58.8%。在晴空条件下,MOD10A1总体准确率可达98%,不同区域的地形及云量是影响MOD10A1精度评估的主要因素。GEE云计算平台可以快速有效地筛选高质量无云的Landsat数据,对全球范围内积雪区的MOD10A1进行精度评估,以在线地图的形式直观显示误判和漏判区域,并利用GEE提供的简单云分函数计算区域云量,使云量对MOD10A1积雪分类精度的影响更具区域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积雪是冰冻圈中分布最广泛的要素,在气候变化以及水文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微波遥感因其全天时全天候工作、具有一定穿透性等优势,成为积雪监测的重要手段。利用FY-3C卫星同步观测获取的微波成像仪(MWRI)被动微波亮度温度数据、融合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RR)与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ERSI)数据得到的积雪产品,结合MODIS地表分类数据、地表温度数据,发展了基于国产卫星数据的被动微波积雪判识算法。首先提取无云覆盖的不同地表类型被动微波数据像元样本,然后对各地表类型的微波特征进行分析,利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得到TB19V-TB19H、TB19V-TB37V、TB22V、TB22V-TB89V、(TB22V-TB89V)—(TB19V-TB37V)这五类可以较好地区分积雪和其他类似积雪地表的指标。最后应用MODIS积雪产品为参考对该积雪判识算法进行精度评价,该算法在中国西部积雪判识总体精度为87.1%,漏判率为4.6%,误判率为23.3%;Grody算法判识总体精度为78.6%,漏判率为9.8%,误判率为30.7%,该算法判识精度高于Grody算法;通过Kappa系数分析比较,该算法积雪判识结果的Kappa系数值为47.3%,高于Grody算法判识结果的Kappa系数值39.9%,表明该算法积雪判识结果与MODIS积雪产品判识结果一致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积雪是冰冻圈中分布最广泛的要素,在气候变化以及水文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微波遥感因其全天时全天候工作、具有一定穿透性等优势,成为积雪监测的重要手段。利用FY-3C卫星同步观测获取的微波成像仪(MWRI)被动微波亮度温度数据、融合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RR)与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ERSI)数据得到的积雪产品,结合MODIS地表分类数据、地表温度数据,发展了基于国产卫星数据的被动微波积雪判识算法。首先提取无云覆盖的不同地表类型被动微波数据像元样本,然后对各地表类型的微波特征进行分析,利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得到TB19V-TB19H、TB19V-TB37V、TB22V、TB22V-TB89V、(TB22V-TB89V)—(TB19V-TB37V)这五类可以较好地区分积雪和其他类似积雪地表的指标。最后应用MODIS积雪产品为参考对该积雪判识算法进行精度评价,该算法在中国西部积雪判识总体精度为87.1%,漏判率为4.6%,误判率为23.3%;Grody算法判识总体精度为78.6%,漏判率为9.8%,误判率为30.7%,该算法判识精度高于Grody算法;通过Kappa系数分析比较,该算法积雪判识结果的Kappa系数值为47.3%,高于Grody算法判识结果的Kappa系数值39.9%,表明该算法积雪判识结果与MODIS积雪产品判识结果一致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区积雪类型丰富、判识复杂,是中国积雪研究的典型区域。因此,精确地监测祁连山区积雪面积变化及其时空演变,对祁连山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FY-3C MULSS利用多阈值积雪指数模型提供全球日积雪覆盖产品,FY-4A AGRI传感器每15~60 min提供一景覆盖全球的多光谱影像。基于FY-4A AGRI高时间分辨率的特征,构建适合于FY-4A号数据的动态多阈值多时相云隙间积雪识别方法,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云对光学数据识别积雪造成的影响,并结合FY-3C MULSS积雪覆盖日产品较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融合得到去除云后的FY3C4积雪覆盖数据。利用Landsat 8 OLI卫星数据对融合后的积雪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融合FY-3C和FY-4A后的数据能更好地判识祁连山区的积雪覆盖情况。以MODIS MOD10A2积雪产品为真实值,随机检验了2018年3月~2019年3月融合后数据的积雪判识精度,发现无云情况下方法的总体精度可达到85.25%。进一步研究发现祁连山区积雪面积在海拔、气候和坡向等因素的影响下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呈现出冬春季节大于夏秋季节,以及东部积雪面积大于西部积雪面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鉴于MODIS积雪产品存在的空间不连续降低了数据的应用潜力,该文提出一种时空自适应加权的去云方法,同时顾及积雪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关性,自适应地衡量两者对积雪分布的影响。以新疆伊犁河流域为实验区,进行了模拟验证和基于气象台站数据的真实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完全去除云覆盖,去云精度可达到90%以上,且对不同云量的修复都有较好的鲁棒性,能真实地反映地面积雪覆盖情况,可为积雪监测研究提供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9.
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精度分析——以黄河源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覆盖广、时间分辨率高,是区域土地覆盖变化监测的重要数据源。本文以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系统为依据,重新归类黄河源区MODIS土地覆盖数据。利用2000年和2006年黄河源区Land-sat解译数据为参考数据,对相应的MODIS土地覆盖数据,从数量精度和形状一致性两个方面进行精度分析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形状上,加入权重的总体形状一致性皆在69%以上,其中主要地类草地的一致性达到88%以上;在数量上,加入权重的总体面积相对误差在26%以内,误差主要产生在未利用土地等地类。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在大尺度的土地覆盖监测中仍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时间分辨率的积雪判识对于新疆牧区农牧业发展和雪灾预警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已有积雪产品易受复杂地形地貌,下垫面类型以及云遮蔽的影响,导致积雪判识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对风云4号A星多通道辐射扫描计(AGRI)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多特征时序融合的积雪判识方法:以多时相FY-4A/AGRI多光谱遥感数据,以及高程、坡向、坡度和地表覆盖类型等地形地貌信息作为模型输入,以Landsat 8 OLI提取的高空间分辨率积雪覆盖图作为“真值”标签,构建并训练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积雪判识模型,从而有效区分新疆复杂地形与下垫面地区的云、雪以及无雪地表,最终得到逐小时积雪覆盖范围产品。经数据集和2019年地面气象站实测雪盖验证,该方法精度高于国际主流MODIS逐日积雪产品MOD10A1和MYD10A1,显著降低云雪误判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MODIS数据的我国天山典型区积雪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监测天山地区积雪面积和积雪日数对合理利用水资源及分析区域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MODIS每日积雪产品可以为大面积快速积雪制图与监测提供依据,但因云量较高成为其应用的瓶颈。利用结合MODIS产品的时间与空间信息有效地减少了云对MODIS积雪产品的影响,并利用改进的MODIS积雪数据和DEM分析2002~2009年天山地区积雪面积和积雪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积雪频率总体上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不同坡向积雪面积差异明显,西北坡积雪覆盖率最高,北坡、西坡和东北坡次之,南坡和东南坡的积雪覆盖率最低;2006~2008年研究区积雪面积出现低值,年内最大积雪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随着海拔下降,积雪日数逐渐变小,天山南部地区积雪日数仅为40 d以下;积雪日数大的区域年际积雪日数变化相对稳定,积雪日数少于40 d的区域积雪日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年际积雪日数变化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遥感影像时空融合是一种获取高时空分辨率数据的有效手段,但现有方法在选定基础数据对时要求预测时间低分辨率数据无云覆盖影响,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潜力。为此,提出一种面向云覆盖的遥感影像时空融合方法,即在深度学习框架下,构建重建子网络恢复预测时刻云下缺失信息,将重建后的低分辨率影像与前后相邻时刻高、低分辨率数据对构建时空融合子网络,得到最终的融合影像。以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区Landsat和MODIS反射率数据为例,对预测时刻MODIS数据模拟不同缺失率的云污染;利用所提方法进行时空融合实验,进而比较深度学习与传统方法融合数据对水体信息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融合结果各波段的RMSE和SSIM均取得较好的定量评价效果,且总体优于传统方法;沉陷区水体提取实验表明本方法水体提取结果更加接近真实观测影像。因此,该方法降低了时空融合对数据的限制要求,且具有更高的融合精度和更有效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云与积雪在可见光和远红外波段都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使得光学遥感监测积雪受到天气的严重干扰,如何消除亚像元尺度上MODIS积雪覆盖率(Snow Cover Fraction,SCF)产品中云的干扰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分析亚像元尺度上SCF分布的空间变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克里金空间插值的MODIS SCF产品去云方法,分别利用普通克里金(Ordinary Kriging,OK)和以海拔为协变量的普通协克里金(Ordinary Co\|Kriging,OCK)进行去云实验。11个不同日期的实验结果表明:OK和OCK方法在MODIS SCF产品去云中均能达到较高的精度,特别是在云覆盖率低于20%的情况下,此时OCK的精度要好于OK;而当云覆盖率大于20%时,OK的精度略高于OCK,但两者的精度都明显低于云覆盖率低于20%的情况,而且平滑效应都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风云三号积雪覆盖产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积雪在地球气候系统和水文循环中调节能量和水交换的特定作用,准确地估计积雪分布和制作高质量的积雪产品对短期气候预测以及水文管理至关重要。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从2009年开始生成风云三号卫星积雪覆盖率(MULSS多仪器融合数据)产品,为了检验产品算法和为积雪产品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有必要对积雪产品的精度进行评估。以MODIS MOD10C1(MYD10C1)全球日积雪覆盖数据集为参考,基于总精度、Heidke技巧评分等5项检验指标,主要对2010~2014年的风云三号积雪产品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积雪覆盖率精度的偏差分布。总体而言,风云三号的卫星积雪产品都与MODIS产品保持了较好的时空一致性。如在积雪季节,风云MULSS积雪产品与MODIS产品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相对统一;但是,可能受到云检测的处理的差异的影响,在融雪期二者的有无雪一致性略有下降。此外,两个产品的积雪覆盖率偏差有明显的年际、季节和月变化,从2012年开始,风云三号MULSS积雪产品相对MODIS的偏差由在中国北部偏高转变为在全国范围内的偏低,从积雪期到融雪期,偏差明显减小。从月的时间尺度来说,东北及新疆北部地区都是积雪变化的敏感区域,青藏高原地区受到地形影响,积雪常年保持,偏差稳定。  相似文献   

15.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土地覆盖信息对于监测、理解和预测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MODIS数据是当今宏观尺度土地覆盖研究的主要数据源.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应用MOD13Q1数据产品,构建MODIS NDVI时间序列,从中反演物候特征作为参与分类的主要辅助信息,并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进行宏观尺度土地覆被分类实验,并与单决策树(CART)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物候特征辅助下的随机森林宏观尺度土地覆被分类方法的总体精度为87.2%,Kappa系数为0.83,比CART单一决策树精度提高了17.9%;应用物候特征参与分类,使得总体精度提高2.6%;其中,旱地和建筑用地精度分别提高了6.7%和11.9%.  相似文献   

16.
MODIS影像因其共享性和时间序列的完整性而成为大区域积雪监测研究广泛使用的数据源,进行MODIS影像波段间融合,能够为积雪研究提供较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源。为了充分利用MODIS影像250 m分辨率波段的空间和光谱信息,提取亚像元级的积雪面积,使用两种具有高光谱保真度的影像融合方法:基于SFIM变换和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方法,采取不同的波段组合策略,对MODIS影像bands 1~2和bands 3~7进行融合,并以Landsat TM影像的积雪分类图作为“真值”,对融合后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得到的积雪丰度图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基于SFIM变换和小波变换方法融合后影像提取的积雪分类图精度较高,数量精度为75%,比未融合影像积雪分类图的精度提高了6%,表明MODIS影像波段融合是一种提取高精度积雪信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分类产品对定量遥感研究及遥感应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免费的且全球覆盖的土地分类产品已有很多,但这些产品多为国外研究机构和人员所研发,由于对中国区域地形复杂、植被结构特征差异与农作物种植结构差异等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使得这些产品用于中国区域的分类时其精度尤其是植被类型的分类精度较低。因此,生产一种针对中国区域的植被类型分类产品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中国区域地形、土壤等信息,并在借鉴现有的植被区划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植被分区的中国植被类型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以长时间序列为基础,能以较高的时间分辨率捕捉地表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从而利用地物在时间维上的差异提高分类精度,并利用该方法完成了2012年中国土地覆盖分类。此外还通过分层随机采样的方法对分类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估,发现本分类产品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有较大提高,其中本文产品总体精度为90.78%,Kappa系数为0.86;并通过与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进行比较,发现该产品精度比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在植被类型上提高了61.38%。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通过对MODIS双星数据组合、线性插值和HANTS平滑方法来提升时序数据集质量,采用随机森林的方法分类,对分类结果精度评定以分析时序数据集构建质量对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星数据有利于提高时序数据集的时间分辨率,精确刻划覆盖变化,为后续处理提供基础;线性插值可改善像元点的质量,降低云、雨因素影响;HANTS平滑能移除异常值,平滑数据,突出曲线特征,降低分类复杂度。改进质量后的时序数据集,分类总体精度从84.32%提高至90.75%,Kappa系数从0.798 6提高至0.881 6。总之,使用时序数据进行土地覆盖分类时,应以消除异常值,真实反映地表覆盖物候特征为目的提高时序数据集的质量,从而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9.
风云三号D星(FY-3D)是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Ⅱ)是其携带的核心传感器之一,FY-3D对于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大气定量探测以及气候变化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积雪面积比例产品是众多陆面产品之一,是水文模型和区域气候模型的主要输入参数。基于MERSI-Ⅱ数据发展了业务化提取积雪面积比例的算法,算法核心是混合像元分解。空间光谱端元提取(SSEE)的方法自动提取端元,全约束最小二乘法(FCLS)求解线性混合模型。解混结果叠合云掩膜得到FY-3D/MERSI-Ⅱ积雪面积比例数据(FY-FSC)。以Landsat 8的积雪面积比例数据(L-FSC)作为参考值对FY-FSC进行验证,同时将FY-FSC和MODIS积雪面积比例数据(M-FS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Y-FSC的总体相关系数(R)为0.54,均方根误差(RMSE)为0.17,绝对平均误差(AME)为0.10;M-FSC总体R为0.41,RMSE为0.26,AME为0.29;利用积雪面积提取的精度评价因子K比较FY-FSC和M-FSC获取的总积雪面积的精度。结果表明:FYFSC和M-FSC数据的平均K值分别为88.51%和86.78%,FY-FSC精度高于M-FSC。FY-FSC将作为试验参数纳入FY-3D/MERSI-Ⅱ积雪覆盖业务产品中,可填补国产卫星业务化反演积雪面积比例参数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风云三号D星(FY-3D)是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Ⅱ)是其携带的核心传感器之一,FY-3D对于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大气定量探测以及气候变化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积雪面积比例产品是众多陆面产品之一,是水文模型和区域气候模型的主要输入参数。基于MERSI-Ⅱ数据发展了业务化提取积雪面积比例的算法,算法核心是混合像元分解。空间光谱端元提取(SSEE)的方法自动提取端元,全约束最小二乘法(FCLS)求解线性混合模型。解混结果叠合云掩膜得到FY-3D/MERSI-Ⅱ积雪面积比例数据(FY-FSC)。以Landsat 8的积雪面积比例数据(L-FSC)作为参考值对FY-FSC进行验证,同时将FY-FSC和MODIS积雪面积比例数据(M-FS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Y-FSC的总体相关系数(R)为0.54,均方根误差(RMSE)为0.17,绝对平均误差(AME)为0.10;M-FSC总体R为0.41,RMSE为0.26,AME为0.29;利用积雪面积提取的精度评价因子K比较FY-FSC和M-FSC获取的总积雪面积的精度。结果表明:FYFSC和M-FSC数据的平均K值分别为88.51%和86.78%,FY-FSC精度高于M-FSC。FY-FSC将作为试验参数纳入FY-3D/MERSI-Ⅱ积雪覆盖业务产品中,可填补国产卫星业务化反演积雪面积比例参数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