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8月3日,莱芫市莱宾馆晚餐引起38人食物中毒,潜伏期为2-10h,症状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实验室鉴定,确定该起食物中毒为奇异变形杆茵引起的食物中毒。1 流行病学调查2003年8月3日晚,青岛某化工厂一行100人到莱芜旅游并于当晚在该宾馆食宿。就餐后2h第一批6名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症状,随后,陆续有38人出现类似症状。经调童,38人中毒患者在晚餐前无聚餐史.在回顾性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中毒患者认为所食用的五香牛肉为可疑食物。五香  相似文献   

2.
链球菌是引起冬春季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国内对此类食物中毒报道较少。关于乳与乳制品的链球菌污染情况已有文献阐述,但尚未见因饮用鲜牛奶而引起链球菌食物中毒的具体报道。1990年8月20—21日,我盟科左中旗保康镇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检验结果证实,系由饮用被链球菌污染的牛奶引起。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检测食物中毒样品中致病菌,分析其同源性,为追踪污染源、明确病因诊断提供帮助,为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荧光定量PCR快速筛检致病菌,参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分离致病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致病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同源性。结果 从21份病人和从业人员粪便样品中检出8株肠炎沙门菌,9份食品样品中检出2份肠炎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25.00%和6.25%;食堂用水及井水检测均未检出肠炎沙门菌等致病菌。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率结果与GB 4789.4—2010方法一致。PFGE分型显示10株肠炎沙门菌的DNA条带图谱完全一致,相似性100%,聚类分析为同一型,表明菌株来自同一克隆系。结论 采用荧光定量PCR筛检能提示食物中毒样品中病原菌是否存在的信息,通过GB 4789.4—2010方法仔细寻找到目标菌,两法联合使用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运用PFGE对致病菌进行溯源,分析其亲缘关系,能追踪到菌株来源,有利于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990年8月20~21日,科左中旗保康镇发生一起食物中毒。先后有21人以极为近似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病,其中男性15人,女性6人,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仅2岁。潜伏期为2~18小时。经调查,患者均有饮用鲜牛奶的共同进食史,牛奶是从本镇一奶牛场购买的。共有7户,30人饮用此批牛奶。现场调查发现,奶牛场卫生条件较差,有一头奶牛乳房根部有一溃破化脓感染灶。通过对患者饮剩奶、病人排泄物、售奶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 3月 19日 9时 ,一在西安打工者在菜市场门口从一手提塑料袋叫卖的农妇以便宜的价格买回 7条不知名的鲜鱼。全家 3代 6口人于当日晚饭食用了 3条。 6人中毒 ,2人死亡。同日一对夫妻拾荒者于上午 11时在垃圾场从一个遗弃的包装箱中检拾 8条冰冻死鱼 ,中午食用3条 ,2人中毒。经抢救全部治愈。2起食物中毒经鉴定均为由河鱼引起的。按照我国《水产品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 :“河豚鱼有毒 ,不得流入市场 ,应剔除集中妥善处理”。这 2起食物中毒发生在同一天 ,且售价便宜 ,有包装 ,说明该批河鱼是批量进入西安。目前有的单位为开发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原因,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置和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沙门氏菌检验、志贺氏菌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的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可疑食物中毒食物和患者肛拭子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一份剩余食物样品和两份患者肛拭子均检出沙门氏菌,但均未检出其余致病菌;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抽检的食物样品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由沙门氏菌污染引起,与其余致病菌无关。  相似文献   

7.
两宗淡水鱼污染克伦特罗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7月 2 9日和 8月 10日 ,在江苏省 2个城市分别发生 5 0人和 4 0人的因食用受克伦特罗污染的淡水鱼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 0 5~ 3h ,主要症状头痛、心悸、恶心、心率加快 ,最快者达 15 0次 min ,用GC -MS检测引起食物中毒的鱼、养鱼池的水 ,检出克伦特罗 ,检出范围为 4 0~10 0 μg kg。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 ,确认两城市的中毒均是克伦特罗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
1991年12月9日,新疆塔城市发生一起因食用豇豆罐头引起的A型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罗某1991年12月4日在塔城市北市场购买2瓶塔城市罐头厂生产的豇豆罐头。中午开始食用,晚饭同其弟2人就餐。其弟食了两口自觉味道不好未再吃,罗某一人将两瓶罐头至7日陆续吃完。其他食物均为日常加热食物。该罐头厂属市二轻局下设的一个集体企业,设备简陋,无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只具常压灭菌设备,豇豆罐  相似文献   

9.
正食品伙伴网讯2月20日,据日媒报道,日本3M公司发售采用基因检测法可以检测出引起食物中毒的病菌,且仅需通常检测时间1/4的“3M致病菌自动检测系统”。为应对食物中毒的风险,食品工厂等进行彻底的微生物检查时,通常采用微生物增殖培养的方法目测食品中微生物的增殖状况。这种实验方法既需要掌握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又耗费较长的培养时间,并且每种微生物需在特定的培养基内培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一起因食用变质粘玉米面引起的食物中毒,24人进食,21人中毒,6人死亡。从剩余粘玉米中分离出两株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毒试验阳性;薄层层析法检出米酵菌酸含量分别为83.3ppm 和166.6ppm,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肝脏进行性肿大、全身皮肤黄染、肾功能衰竭、脑水肿等为主。1988年8月10日,江苏省如皋县发生一起食用变质粘玉米面引起的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细菌学检验和毒素测定,证实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体外毒素——米酵菌酸所致。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可在许多动物胃肠道中繁殖,如猪、牛和羊等健康家畜的带菌率约为1%左右。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主。中毒食品以冷荤较多,本文是一起由食酱马肉引起的186人中毒调查。  相似文献   

12.
红麻在绿色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日本工业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日本松下电工株式会社于今年8月20日宣布:该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人造板材,该板材利用对CO2具有极强吸收能力的红麻为原料。随着8月21日该种绿色产品正式销售的开始,该电器公司将一举进入环境材料领域。这项由日本京都大学和我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铁路地区1974年~1996年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乌鲁木齐铁路地区食物中毒的规律 ,对该地区 1974年~ 1996年的食物中毒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2 3年来 ,该地区共发生食物中毒 34起 ,中毒人数 115 6人 ,无死亡。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 ,13起 (38 3% ) ,70 4人 (6 0 9% )。高发季节为夏秋季 ,2 2起 (6 4 7% ) ,6 2 9人(5 4 4 % )。中毒食品以肉及肉制品为主 ,2 1起 (6 1 7% ) ,6 33人 (5 4 8% )。中毒原因主要为致病性微生物 ,2 9起 (85 3% ) ,987人 (85 4 % ) ,其中以沙门氏菌 (8起 ,175人 )和葡萄球菌属 (7起 ,119人 )引起的为多。分析结果提示 ,应加强铁路沿线的食品卫生管理 ,尤其注意职工集体食堂、肉及肉制品、微生物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正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发食物中毒常见的致病菌之一。本文对食品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度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等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属微球菌科,包括20多个种。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葡萄球菌属致病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直径为0.5~1μm,无芽孢、无鞭毛、无荚  相似文献   

15.
2001年9月21日,新汶矿业集团公司禹村矿宿舍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有7人发病,经调查是误食过量亚硝酸盐所致。1 中毒经过 9月21日晚6时10分,禹村矿医院急诊科有一5岁男孩就诊,病人头痛、头晕、口唇青紫、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约250ml。6时20分,又有一3岁男孩就诊,病人脸色发青、口唇四肢发紫、  相似文献   

16.
赣南猪油食物中毒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94年、1998年,在江西省会昌、龙南、定南县先后发生猪油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现将赣南猪油食物中毒报告如下。1会昌县猪油食物中毒1.1流行病学调查1994年7月2日至14日,我省会昌县长岭乡农民食用从个体户×××店购买的猪油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分析2015~2016安康市食物中毒事件, 总结安康市事物食物中毒特点。方法 收集安康市的中毒事件的纸质材料进行分析。参考GB 4789-201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WS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和WS289-2008《霍乱诊断标准》等试验方法对食物中毒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2015~2016年安康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4起, 1起为有机磷中毒, 其余13起均为食源性致病菌中毒。检出致病菌4种16株, 分别是: 沙门氏菌4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蜡样芽胞杆菌3株;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A、EHEC、EAEC、EIEC各1株。 结论 安康市食物中毒多以细菌性为主, 污染的致病菌种类多且致病性强。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感染后可引起人食物中毒、急性肠胃炎和动物腹泻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安全及健康。因此研究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性及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及时有效控制病原菌传播、预防食物中毒,减少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海英 《中国食品工业》2023,(6):118-120+95
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判断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15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呕吐物、肛拭子、可疑剩余食物标本中的微生物学检验情况。结果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50例检出致病病原菌165株,其中单一致病菌所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15例(76.67%),混合致病菌所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35例(23.33%);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50例季节分布方面,第一季度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最低,第三季度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最高,第二季度、第四季度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居中;年份分布方面,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逐年降低。因此,本地区2020年1月—2022年12月15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显示,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菌为主,每年7月—9月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高发期,相关机构应予以重视,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作用,完善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相关部署,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肉制品中致病菌的在线检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以前国内检测食品中致病菌主要采用传统的培养方法,操作繁琐,检测时间较长。现在一些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本文主要对肉制品中致病菌的检验进行综述,如免疫学中的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等;分子生物学中的核酸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技术等,旨在对肉制品中致病菌的在线检验技术做出较全面的总结,为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