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油气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和吐哈等盆地21个运聚单元的解剖结果,研究了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与主要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认为石油的运聚系数主要与有效烃源岩的年龄和成熟度、圈闭的发育程度以及上覆地层的区域不整合个数有关。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石油运聚系数与上述地质因素的统计关系,这一定量的统计模型可以用于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的定量预测,减少资源量计算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源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图3表1参15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断陷盆地石油排聚系数统计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我国东部断陷盆地 15 个标准区的石油排聚系数及其相关地质参数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排聚系数诸地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确定其主控地质因素。研究认为石油排聚系数与评价单元烃源岩的生烃强度、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圈闭面积系数及生储盖组合数目 5 大地质因素关系密切。采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了我国东部断陷盆地石油排聚系数与其主控地质因素之间的统计模型,建立了预测排聚系数的数学模型,使石油排聚系数取值更合理、客观,从而提高了油气资源评价成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联合神经网络在储层参数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储层参数在建立地质模型中起着关键作用,储层参数通过井资料获得。常规测井解释中多通过经验公式或简化地质条件建立模型计算储层参数。提出了新的神经网络模型,基于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并通过单层感知器共同构成联合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在储层参数预测过程中能针对单一神经网络的不足而自适应调节网络结构,使预测效果达到最优,避免了单一网络在参数预测时的缺点,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选取了同一地区的3口油井进行训练和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神经网络模型优于单一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灰色预测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了GM(1,1)与支持向量机组合模型。该组合模型先利用灰色理论模型弱化了原始序列中随机扰动因素的影响。再用支持向量机建模预测产量。该组合模型预测精度优干单个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该组合模型兼有灰色预测和支持向量机预测的优点,克服了原始数据少.数据波动性大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同时也增强了预测的自适应性。最后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说明了组合模型的有效性及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油气运聚系数是指某一地质单元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与生烃量之比,是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随着近10年来勘探开发程度的逐步提高,积累了更多的刻度区和地质参数,奠定了进一步研究油气运聚系数的基础。对全国1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86个油气刻度区进行解剖,以研究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运聚系数与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运聚系数均与主要生烃时间、储层百分含量、圈闭面积系数、区域不整合次数4项主控地质参数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区域不整合次数对各类型盆地的油气运聚效率的影响始终最大;东部裂谷型盆地圈闭面积系数和储层百分含量的影响程度则较为接近,排在其后;中部克拉通型盆地与西部前陆型盆地分别以圈闭面积系数、主要生烃时间的影响程度次之。据此系统地建立了不同类型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聚系数统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统计模型的预测效果较为理想,可用于快速定量预测不同类型低勘探程度盆地的油气运聚系数,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石脑油热裂解产物收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石脑油裂解产物收率的预测方法。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设12个结点,输出层设22结点,设一层隐含层。在保证学习训练数据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相比,误差约为5%。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比非线性回归方法的预测结果要好。BP神经网络模型的外延性不强,外延的部分数据预测结果偏差较大。在能够保证基础学习训练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选取的条件下,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应对乙烯装置原料变化频繁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出济阳坳陷控制成藏体系资源丰度的主要地质参数,把成藏体系的资源丰度及其主控地质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建立了具有预测功能的神经网络结构.与多元线性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精度上要远高于2种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依据汽油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烃(PIONA)的烃组成数据,将催化裂化(FCC)汽油单体烃组成分为37组,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分别建立了FCC汽油研究法辛烷值对37个变量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由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利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训练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及核函数参数,并采取交叉验证方法防止机器学习的欠学习和过拟合问题。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模型都能够较好地反映汽油单体烃组成与辛烷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BP神经网络模型对辛烷值的预测性能好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增加样本数量,两种方法的预测准确性皆变好;针对40个样本的学习结果,两种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148 7和0.167 4。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东部断陷盆地21个标准区的石油资源丰度及其相关地质参数的统计数据,通过对石油资源丰度诸地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其主控地质因素。研究认为,石油资源丰度与评价单元烃源岩的生烃强度、储集层的储层厚度、砂岩含量、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及圈闭面积系数6大地质因素关系密切。采用地质因素多元回归技术,建立了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石油资源丰度与其主控地质因素之间的统计模型,建立了预测石油资源丰度的数学模型,使石油资源丰度取值更合理和客观,提高了油气资源评价成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柴油加氢精制过程的产品质量难以优化和预测的问题,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国内某石化企业1.0 Mt/a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生产操作数据,分别应用动量BP神经网络、LM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建立了用于预测柴油加氢产品硫含量的模型。并对建立的RBF神经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动量BP神经网络、LM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50%,2.30%,2.18%,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且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能够在工艺操作参数变化时准确地预测柴油产品的硫含量,为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良好运行和优化操作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评价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各种地质因素,包括快速底层数据建模、模拟数据的透明化、油气初次运移模型、多因数控制的油气运聚模拟、油气最优运移路径的法线追踪等,建立了地质模型,并将地质模型转化成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型,提升了该系统的模拟能力,使该系统成为地质学家的一个油气系统三维可视化分析工具.利用该系统对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开展了实际应用,得出丽水凹陷总生烃量为158×108t,其中生油78×108t,生气79×1011m3,从而对该凹陷的油气勘探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金湖凹陷烃源岩及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运移方式及油气聚集的规律。研究得出金湖凹陷地面原油物性变化能很好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运移系数可以反映油气侧向、垂向运移的程度,定量地得出主要运移方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白庙构造深层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认为受兰聊断层和杜寨断层控制形成的白庙半背斜是油气运移的一个主要指向,4个期次的断层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不同层位的聚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主要的储集层,上倾方向砂岩尖灭和储层物性变差形成了2种侧向封堵条件。上述4种因素控制形成了白庙深层带油环的构造岩性凝析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安达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波 《石油实验地质》2011,33(2):165-170
综合应用地质、钻井、地震和地球化学资料,系统分析了安达地区构造演化、烃源岩、沉积、储盖组合、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研究了本区的石油地质特征,认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物性好,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储集空间;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油源断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重要的通道;青山口组一段泥岩超压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动力。研究区总体呈下水、上油的油水分布特征,以断层—岩性和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区内扶余油层油气成藏受成熟烃源岩、青山口组一段超压、优势运移通道和储集条件控制。根据上述认识明确了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有效地指导了该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至今仍然是油气成藏的活跃期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传统的石油地质学理论表明:石油、天然气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间内由有机质降解产生的,又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间内,缓慢渗流运移到有圈闭的储集层中。在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实践中,运用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和概念,又逐步充实了某些新的认识,即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不只是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存在的,而且至今仍然存在;特别是上新世至今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的油气田分布和定型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油气成藏,而且总是处于供聚大于逸散的动平衡状态中。以墨西哥湾尤金岛330区块油气晚期补给、渤海盆地PL19-3油田、莺歌海DF1-1气田晚期成藏以及我国近期几次大地震与油气相关性来阐述至今油气仍处于活跃的成藏过程及可能存在的突发性的幕式快速运聚充注过程,其中天然地震可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CO2成因和运聚规律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15  
在近期所获大量新的地质地化资料基础上,重点对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CO2成因及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可能的高CO2风险区进行了初步预测。认为:莺歌海盆地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CO2的形成及富集成藏,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分层、分块和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和巨厚的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且CO2运聚分布规律亦具多期和分层、分区的特点;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火山幔源成因型CO2则主要受控于幔源型火山活动和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导气配置作用,CO2运聚富集规律与幔源型火山活动及深大断裂的发育展布密切相关,CO2主要来自地壳深部幔源火山活动所伴生的大量CO2;因此,根据壳源岩石化学成因型CO2与火山幔源成因型CO2不同成因机理及成藏条件,可以追踪CO2气源,可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的运聚分布规律,可为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可减少和降低勘探风险。另外还指出,油气藏中CO2的充注驱油特征可作为判识油气成藏动态过程的示踪标志,也可作为分析油气运聚、预测和追踪油气分布的良好指示。  相似文献   

17.
阿尔及利亚A 区块三叠系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叠系是阿尔及利亚A 区块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通过对志留系烃源岩的评价分析、三叠系储层特征研究,以及圈闭条件、盖层保存条件和油气成藏时空配置条件等的综合研究,认为A 区块控制油气成藏的因素有2 个方面:一是烃源条件及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是决定A 区块油气是否成藏的直接因素;二是储层的储集性能决定油气的富集程度。从已发现油藏实例剖析,本区的油气勘探应把握近油源的原则,在构造精细解释及储层反演、微裂缝预测的基础上,解决好储层和圈闭这2 个影响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柴北缘西部油气藏分布与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质条件和环境的不同,柴达木盆地北缘西部不同构造带及凹陷区油气分布及其运聚成藏具有不同的特征,断裂、不整合、生储盖组合及埋深是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地质因素,不整合和断层控制油气纵横向运移;生储盖组合制约油气分布的层位;埋深决定油气相态;断裂还导致大多数圈闭的形成并影响油气藏的保存。它们决定了柴北缘西部油气分布具有平面上南北成带、西油东气,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于浅层滑脱断层下盘和深层断裂上盘的断展背斜圈闭中的特点,并控制了不同地区和构造单元油气藏类型,形成多种各具特征的运聚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斜坡油气勘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箕状凹陷是一种广为发育的盆地类型,它往往构成一个独立的油气勘探对象。斜坡是箕状凹陷的主要构造单元,也是油气区域运移的主要指向和主要成藏地带。但相对而言,斜坡的油气勘探较箕较凹陷中的中央隆起带等其他构造单元的油气勘探难度更大,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加强勘探的领域。本文根据我国东部广泛发育的箕状凹陷的地震、地质实际资料,对斜坡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两类十种”的分类方案,对其石油地质特征,评价和勘探思路进行了讨论,以期有助于斜坡油气勘探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