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大地电磁测深资料(MT)及地表构造调查综合研究揭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高陡走滑断层和正花状构造,可划分为扎伊尔 哈拉阿拉特山(达尔布特断层)隆起区、断块 褶皱带、斜坡带3个构造带。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有右行走滑变形性质,发育高陡走滑断层和雁行排列短轴倾伏背斜(鼻状构造),不发育逆冲推覆断层和线性褶皱。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发育于二叠纪末期-三叠纪,与相邻的达尔布特右行走滑断层同步发育;新生代,达尔布特断层发生左行走滑,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没有发生大的变形。准噶尔盆地西北缘3个构造带具有不同的圈闭类型和勘探目标,隆起区发育披覆不整合岩性油气藏,断块 褶皱带发育背斜-断块油气藏,斜坡带发育不整合面控制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迁移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内以发育众多生长逆断层为特征,通过对断层生长指数、断层组合关系等的分析认为:断层的平面组合样式主要有平行式、雁列式、斜交式、正交式和帚状等5种类型;二叠纪时期断层以北东向为主,三叠纪-侏罗纪时期断层以近东西向为主,断层相互切割叠加,整体上呈弧形展布。断层的构造活动具有早期西部强于东部,晚期东部强于西部,以及从二叠纪到侏罗纪断层由西向东迁移、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的分区性和分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东段的乌夏断裂带是西北缘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由于多期的构造活动,断裂的平面和剖面形态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性。在垂向上,以侏罗系底界为界,将断裂划分为深层断裂体系和浅层断裂体系,由于深、浅层断裂体系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差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也有明显的不同。从断裂的活动期与油气的运聚期配置关系来看,三叠纪至侏罗纪的断裂活动与烃源岩的主生排烃期相匹配,对油气的运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断裂与不整合构成“之”字型运移网络,使油气从凹陷中心向盆地边缘、从深层向浅层呈台阶式运聚成藏。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综合资料,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体系。研究表明,研究区三叠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类型,从百口泉组到白碱滩组经历了气候由干旱至潮湿的湖侵过程。百口泉组以冲积环境为特征,发育夏子街冲积扇群和百口泉冲积扇群;克拉玛依组上、下亚组以扇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为主;白碱滩组为最大湖侵期,以湖泊相沉积为主,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及湖底扇沉积。其中,克拉玛依组的扇三角洲前缘储集物性最好,是最有利的沉积相带;百口泉组的冲积扇扇中与断层和不整合面相配合也是较好的储油相带。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红浅-车排子、克拉玛依-百口泉以及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是影响和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属性与时限仍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以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讨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构造属性问题。研究发现,由于处于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西准噶尔地区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以发育北东向展布的走滑构造为显著特征,主要存在3期:第一期是晚石炭世造成白碱滩和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带就位的左行走滑断裂带;第二期是晚二叠世—中晚三叠世之间,由于准噶尔地块和西准噶尔相对于成吉斯弧的反时针旋转,进而形成的克拉玛依-百口泉、乌尔禾-夏子街右行走滑逆冲带,它们伴生的构造圈闭,是油气成藏的关键;第三期是指形成于新生代的达拉布特左行走滑断裂,对盆地北缘有一定的改造,但是总体变形分布范围较窄,在实际分析中应当和中生代走滑构造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构造岩相带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夏地区南北分3 个带,东西分3 个变形区,共划分为9 个构造单元,发育9 种构造岩相带,三大沉积体系。不同的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系,生长断层造成断层两侧同期地层沉积厚度与沉积体系的明显差异,断层的走向控制沉积体系的展布方向,阶梯式逆冲断层可形成多级断崖扇。乌尔禾背斜扇三角洲前缘(冲积扇扇中)、乌夏—卡拉麦里冲断区扇三角洲平原(冲积扇扇根)及夏红断褶区扇三角洲平原(冲积扇扇根)构造岩相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构造调节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构造调节带的有关问题在我国东部伸展盆地中研究较多,而在西部挤压盆地中研究相对较少。通过研究,把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调节带分为3种类型:同向接近型、同向叠覆型和同向共线型。同向接近型调节带主要分布在夏子街地区,同向叠覆型调节带分布在乌尔禾地区,同向共线型调节带分布在乌尔禾、乌夏及夏红3个区块的过渡带。由于调节带控制砂体展布,而紧邻的断层又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因此调节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场所。研究指出,百乌断裂和乌南断裂之间、夏59井断裂和夏红南断裂之间以及乌尔禾断裂带和乌夏断裂带、乌夏断裂带和夏红断裂带之间的调节带,是该区形成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稠油主要分布在风城油田,由于受到较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密度和粘度很高,正构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严重降解,胡萝卜烷缺失,藿烷含量部分降解或严重降解,甾烷和重排甾烷部分降解,而三环萜烷含量、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量很高,m(Ts)/m(Tm)平均值为3.55。根据稠油的正构、异构烷烃降解程度、生物标记化合物和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的降解程度以及三环萜烷含量和孕甾烷含量,将乌夏地区稠油生物降解作用级别划分为6级,并以此为依据将乌夏地区稠油分为6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天然气主要含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平均为0.8801,多为湿气,V(iC4)/V(nC4)平均为0.88,V(iC5)/V(nC5)平均为0.99,热演化程度较高。非烃气体中氮气含量较高,其次为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最少,不含硫化氢。随着深度增加,天然气相对密度、干燥系数、甲烷含量、重烃气含量和非烃气体含量可按规律分为7个变化带。天然气具有δ13C113C213C313C4的正碳同位素系列特征,烷烃气是原生型有机成因气。天然气源岩Ro为0.21%~1.66%,烃源岩主要在低成熟和成熟阶段生气,根据δ13C1与δ13C213C1关系以及有机成因气δ13C1与V(C1)/V(C2+3)关系,判断天然气的成因类型主要为石油伴生气,乌32井区可能存在凝析油伴生气。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256 走滑断裂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为基础,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 查清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内部近南北向的256 断裂带的分布特征, 认为256 断裂带具有走滑性质, 剖面上为花状构造, 具有丝带效应、破碎带和火山岩体错断等特征。该断裂带对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断裂带拉张区为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构造及找油意义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自石炭纪晚期发育起来的大型叠瓦冲断系统,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为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的东段。它由谢米斯台山单斜带、和什托洛盖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叠瓦构造带和玛湖凹陷西斜坡4部分组成。该冲断带以古生界内部的滑脱面为界,分为上、下两套构造变形层:上构造变形层发育3-4排叠瓦状冲断构造,各冲断层交汇于古生界内部的滑脱面中;下构造变形层可能为10多个古生界断块叠加而成的双重构造。该冲断带宽约61km,构造缩短了53km,构造缩短率约46%.冲断前锋带的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三叠纪末,白垩纪时构造活动近于停止。前锋断裂带下盘的准原地系统中发育一系列断层转折褶皱、双重构造等,它们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盘掩伏带的主要勘探目标,是在克拉玛依油田之下寻找“克拉玛依”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地震方法识别乌夏断裂带风城组白云质灰岩裂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白云质灰岩裂缝型储集层,采用了小波尺度积边缘检测、广义希尔伯特变换、曲率分析等裂缝检测方法。经模型试验,以上方法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能力和抗噪能力。3种方法在乌夏断裂带风城组1段进行了应用,通过与区域构造特征及井资料的相关分析,可看出这些方法在研究区应用效果良好。3种方法配套使用,可相互映证和补充,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油气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谭开俊  田鑫  孙东  陈建平 《断块油气田》2004,11(6):13-14,18
根据地化指标和测井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剖析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油气分布特征及断裂带对油气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区断裂带的油气分布具有特殊性,其油气分布不仅受断裂活动的控制,同时还受断裂带岩性的控制.在断裂活动期,碎屑岩和火山岩断裂带都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在断裂平静期,火山岩断裂带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碎屑岩断裂带对油气起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山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野外地质构造调查为基础, 结合克拉玛依-额敏人工地震勘探结果的地质解释, 讨论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山耦合结构的基本模式: 在剖面上是一个大型化、复杂化的逆冲双重构造体系; 在平面上提出了北东向构造带分段标志, 并以此为依据, 将西北缘克拉玛依逆掩断裂带传统的3 大段, 进一步划分为12个亚段。对各构造段进行的岩性沉积和构造活动对比结果表明, 西北缘沉积盖层中不同时代的岩层厚度具有明显的分段性, 西北缘造山带前缘逆掩断裂带构造活动的分段性具有双重含义, 即空间上的分段性与时间上的分段性, 这种分段性的差异不仅体现在3个大的构造段之间, 而且组成各大段的各个亚段之间其沉积特征与活动强度亦有所不同。最后, 讨论了西北缘盆山耦合模式与油气田的关系, 提出了北西向横断层与北东向“第3 排”构造在油气远景预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资料、卫星遥感影像地质解译成果、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最新解释以及地震剖面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是由该区发育的达拉布特左行走滑断裂、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组成。其中,达拉布特边界断裂左行走滑作用是形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和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的主要控制因素,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与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的交合部位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油气的主要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资源丰富,圈闭众多,勘探程度低,难度大,是盆地最现实的油气勘探战略接替区。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地质地貌特征,应以山地地震技术为主,查明地下构造型态,为此,要优化激发条件,应用已有的二维成果建立初始模型,建立适于复杂地下情况的观测系统;搞好山地近地表静校正,重视地震反射波成像的准确性,合理布置山地二维和三维地震,要打破“不出油不上三维”的陈旧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