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南巴地区灰岩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南巴地区灰岩地震采集是2003~2004年度南江地区地震勘探的重点与难点,能否采集好灰岩地震资料,关系到整个通南巴地区地震勘探效果,研究适合的灰岩区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方法,得好第一手资料,提高灰岩地震资料信噪比,开展通南巴地区灰岩采集方法研究,对指导今后该区地震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通南巴灰岩区大量针对性试验资料分析及地震地质条件的分析,结合部分施工测线的资料分析,总结了对该区灰岩资料特征的认识,同时为以后通南巴地区的灰岩区资料采集提出了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川东镇巴山地碳酸盐岩地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地质调查,充分了解地表地质情况,用于指导地震采集.并以野外试验为基础,选择最适合本地区的观测系统和激发、接收参数,从而得到高信噪比的碳酸盐岩地震资料.最后通过对镇巴碳酸盐岩地区地震采集针对性试验研究分析,总结该区地震采集参数对资料质量的影响特征,提出攻关思路和技术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对川西南地区2009年微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出了不同激发岩性的子波特性,结合系统激发试验资料,进一步明确了适合该区地震勘探的激发因素,认为:川西南马边地区2009年在地震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激发因素,尤其是根据速度层确定的激发深度,可以提高该区的地震资料信噪比。  相似文献   

4.
1996年江汉油田在潜江凹陷马王庙地区进行过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但是由于受当时采集技术和设备的制约,所获资料已不能满足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因此,江汉油田于2008年又在该区部署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针对以往采集技术缺陷,结合地质任务,对采集观测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激发采取了动态井深设计,并在过汉江禁炮区采用了多种震源联合施工优化设计技术,最终所获地震剖面品质较以往有显著改善,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其高精度三维采集方法值得在江汉水网地区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江陵凹陷金家场地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不仅激发条件差,而且还有长江穿越整个工区。2013年在金家场三维地震采集项目施工中,在长江流域附近的沙滩砾石地区采用双井激发技术提高了激发能量,在以往长江资料空白区采用空气枪激发技术弥补了剖面资料中、浅层缺失,使金家场地区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反射连续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复杂山地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工作不同于平原、丘陵等地表条件较好的地区,在测量、成孔、放炮生产及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都必须采用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方法,以保证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原始地震记录。在本文中,针对山西宁武煤田某煤矿较为复杂的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采用机械钻、风镐、洛阳铲及翻斗挖掘机等多种成孔方法,并在4种典型地表出露岩性区(黄土覆盖区、坡积物区、基岩出露区、河滩卵石区)进行了激发参数试验,确定了最佳激发参数,确保在各种出露岩性区都能获得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记录;针对山地地震勘探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特点,采用异步施工的方式保证勘探施工衔接和提高施工效率;建立现场计算机处理工作站,及时对各种试验资料、生产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以指导野外生产。实践证明了采集方法是正确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7.
工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近地表多为流沙,干燥、疏松,能量衰减快;深层地震地质条件为砂泥岩薄互层,反射能量较弱。区域目的层储层薄,在纵横向上物性变化大。总体工区资料品质受潜水面影响较大,古河道和古湖盆发育区低降速层较厚,可达100m以上,资料视主频极低;为获取品质良好的地震资料,在该区进行了高密度二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研究,采集的资料品质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目标反射层能连续追踪、层间反射内幕清晰,资料的频宽提高了10Hz左右,能满足岩性解释的需要,提高了天然气勘探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广浩地区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构造和构造+岩性油藏,根据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对广浩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采集处理。针对重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运用Geoframe解释工作站,对目的层进行井-震标定,确定目的层段的地震反射相位和地震波组特征,应用各种地震解释技术进行精细解释,进一步查明了该区地质结构、断裂特征及展布规律,并结合相关石油地质资料对目的层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有利的油气圈闭,为勘探开发提供目标。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表及地下因素复杂,再加上表层静校正、波场复杂及有效信号提取难、速度场复杂以致成像精度低于各方面因素,给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地震燃料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针对该区低信噪比资料的特点,曾以WGC批处理软件平台上建立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技术难以适应勘探开发的需要。为此,1999年在引进的FOCUS交互处理软件的平台上,充分利用FOCUS处理软件灵活方便的交互手段及数据库管理方法,开发了一套较完善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方法,并在实际资料处理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解决该区低信噪比资料处理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思路方法,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作简要介绍,以推进复杂地表条件下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煤田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地震勘探逐步进入复杂地区。由于地表条件复杂,地层倾角较大,使得地震采集干扰严重,处理静校正量大,从而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降低,严重影响资料解释的精度。本文以舒兰煤田为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详实的分析和研究了煤田领域在狭长地堑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采集及处理各个环节上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最终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地震报告的提交提供有利的数据保障,从而达到提高煤田地震勘探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