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大型钢铁企业电力用电对地区负荷冲击大, 电力负荷短期预测准确率低的问题, 提出一种融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负荷短期预测算法。对钢铁工业地区负荷特性进行分析, 根据系统负荷的组成部分将负荷细分为冲击性负荷和其他负荷, 采用协方差和皮尔逊算法分别对负荷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化处理; 选取历史负荷、温度、日期类型、钢价、电价、铁矿石价格6个属性作为负荷预测影响因素, 通过模糊权值逻辑将LSTM和SVM融合, 得到最终负荷预测结果。仿真试验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预测方法相对于单独的LSTM或SVM, 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钢铁工业地区的短期负荷。  相似文献   

2.
在楼宇短期负荷预测中,针对单一预测模型难以充分学习负荷时间序列中的特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ARIMA-LSTM)组合模型的楼宇负荷预测方法。首先,根据灰色关联度选取相似日时间序列数据为训练样本;然后,利用ARIMA模型预测负荷,并将原始数据和ARIM A预测数据之间的误差视为非线性分量;最后,通过LSTM神经网络对误差序列进行校正,得到楼宇短期负荷的最终预测值。通过对上海市某楼宇的预测效果分析,并将其与ARIMA模型、LSTM模型和ARIMASVM组合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控制预测误差,提高楼宇负荷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般BP网络存在的一些缺陷,首次提出了利用基于模拟退火的Gauss-Newton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电力系统短期负荷,并编制了通用程序.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用基于模拟退火的Gauss-Newton算法的神经网络和自适应学习率附加动量法神经网络进行了比较,得出前者的特点和优点:一次性求解权值和偏差,收敛快,精度高,收敛于全局最优解.在算例中,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特点进行了负荷预测,通过和真实值的比较说明本方法预测结果精度很高,从而更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的可靠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的爬坡预测的准确性,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时序分解与修正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预测误差的爬坡预测模型. 为了充分考虑功率的时序特性,采用时序分解方法将功率分解为周期、趋势和余项,结合多个特征因素的主成分建立基于LSTM的趋势和余项预测模型,实现功率的时间特征与影响因素主成分的映射关系刻画. 在采用LSTM对趋势和余项进行初步预测的基础上,引入误差修正算法计算拟合预测模型的动态误差并构建新的非平稳时间序列,获得准度性更佳的趋势和余项预测值. 通过加法模型融合趋势、余项以及利用朴素法获得的周期,得到最终预测功率. 结合风电和光伏爬坡事件定义,运用所提模型分别进行风电和光伏爬坡预测. 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所提模型在功率直接预测和爬坡事件间接预测上均具有更优的精度,能够为电网调度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传统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预测精度低,模态分解后未考虑子序列融合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时域卷积网络(TCN)的多尺度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VMD将电力负荷数据分解为若干个子序列,解决电力负荷数据的非线性和随机性等问题;再利用TCN对若干个序列采用不同时间尺度进行训练;最后利用全连接网络(FC)对各时间尺度的子序列进行融合,实现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提升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VMD和改进的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相结合的传统预测方法,其均方根误差下降40%,曲线拟合程度提升1.1%。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Elman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采用具有动态递归性能的Elman神经网络,可增强负荷预测模型的联想和泛化推理能力,保证负荷预测的精度。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Elman神经网络进行学习训练,可充分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寻优性能,克服常规学习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编程复杂等缺陷。通过对地区电网负荷系统的实例仿真证实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获得了较满意的预测精度,平均绝对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分别达到1.988%和4.673%。为该模型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有效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力负荷预测存在波动性且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马尔可夫(Markov)修正模糊信息粒的电力负荷区间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电力负荷数据序列进行基于模糊信息粒化(FIG)的空间窗口重构,以此得到电力负荷模糊信息粒和电力负荷的各阶自相关系数;然后建立由基于FIG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组合的模型(FIG-LSTM),以此获得能够预测不同模糊粒的3组LSTM模型;最后建立加权Markov-FIG-LSTM模型,并通过消除3组LSTM模型中的预测误差得到电力负荷预测区间和趋势值.实例分析表明,Markov-FIG-LSTM模型的RMSE、MAE和MAPE指标比FIG-LSTM模型分别降低了4.78%、11.37%和11.72%,因此该方法可为电网调度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挖掘电力负荷历史数据的潜在特征,提高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由改进残差网络(ResNetPlus)、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AM)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结合而成的残差AM-Bi-LSTM预测模型。该模型将历史负荷、温度和所预测日期的特征作为输入,在Bi-LSTM模型基础上,引入多层改进残差网络提取输入数据的隐藏特征,有效克服了网络隐藏层数加深导致的网络退化问题,使模型的反向传播能力大幅提升;加入注意力机制,分析网络中输入信息与当前负荷的相关性并突出重要信息的影响,从而提高模型的速度与准确率;使用Snapshot策略集成收敛于不同局部极小值的多个模型,以提升模型的准确率和鲁棒性。最后,使用美国ISO-NE数据集进行模拟预测,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达到98.27%;在连续的12个月中采用该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相比于LSTM模型提高了2.87%;在不同季节下采用该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相比于AM-Bi-LSTM和ResNetPlus模型分别提高了1.05%和1.16%。说明所提模型相较于对比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鲁棒性以及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单一模型难以有效分析历史数据的波动性规律,从而导致光伏功率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和CatBoost算法的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采集相关的辐射、温度和湿度等特征量,创建光伏功率概率分布统计模型;其次,基于功率分布特性和CatBoost算法构建光伏电站功率预测模型;最后,将所提出的模型应用到实际算例中验证其有效性。通过与常用的预测算法对比,所提模型的预测误差相较于传统模型SVR、DTR、KNN、LSTM、LightGBM分别下降了27.59%、8.69%、16.21%、23.33%和12.56%。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常用时序预测算法精度不高和调参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层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神经网络的负载预测方法,包括网络模型设计、自适应参数设置和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等步骤. 将数据输入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使用自适应算法进行自动调参;采用基于基准模型的多指标融合的模型评价方法,计算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适应度;使用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模型的预测结果. 通过与多种典型时间序列预测算法的实验对比,方法的预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减小3.6%~7.2%,训练时间缩短10%以上,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在时间序列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很强的适用性,为使用负载预测结果进行弹性扩缩容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本文在分析传统的负荷预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基于聚类分析和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由于负荷具有波动性大、日周期性强等特点,对初始负荷数据进行预处理,按时段对数据空间进行划分,对每个子空间的数据分别建模,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同时利用惯性权重线性微分递减的粒子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和阀值,可以提高神经网络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以某市公布的全网负荷数据进行预测验证,证明了此方法所建立的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短期负荷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径向基函数(GA-RBF)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方法,解决传统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中难以确定最佳隐藏层数问题,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首先分析了GA算法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GA算法与RBF模型结合得到GA-RBF负荷预测模型;最后利用仿真工具对所建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其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值降低了4. 7%,证明了该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特点,提出了更适合负荷预测模型,对传统灰色预测模型的局限性进行了改进。采用三点平滑处理削弱了个别不理想数据对整个数据序列的影响,对GM(1,1)模型进行了残值修正,建立了针对后验差检验不合格情况下的新的GM(1,1)模型。通过实证分析与相对误差的比较,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大大提高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引入一种新型的群智能方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将这种智能算法与BP算法相结合,形成了粒子群优化BP算法模型,建立了计及气象因素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通过具体算例将此模型与单纯的BP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完全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引入一种新型的群智能方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将这种智能算法与BP算法相结合,形成了粒子群优化BP算法模型,建立了计及气象因素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通过具体算例将此模型与单纯的BP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完全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BP神经网络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中存在局部极小、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本文采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Elman动态神经网络进行精准预测。根据输入输出参数个数确定Elman神经网络结构,利用PSO算法优化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并将优化后的最优个体赋给Elman动态神经网络作为初始权值、阈值进行网络训练,从而建立基于PSO-Elman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采用某钢厂实测电力数据对该方法和模型进行验证,并与传统的BP、Elman网络模型预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和模型在有效缩短网络收敛时间的同时,具备更高的负荷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GA-LSTM模型在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精度,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动态控制诱导提供有效支撑,以实时交通流预测误差最小为目标,通过对高速公路数据的清洗和归一处理,分为4个不同时间间隔的数据集,按比例划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采用遗传算法(GA)对数据时间窗步长、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隐藏层数、训练次数、dropout进行优化调参,分析4种参数对模型寻优影响,GA-LSTM模型在keras中以Tensorflow为后台进行训练拟合.结果表明:GA-LSTM模型寻优速度快,同传统预测算法中的SVM、KNN、BP和LSTM神经网络相比较,GA-LSTM对数据预测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最小,模型表现出更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能源利用效率要求的提高及日益激增的光伏数据,传统的光伏预测方法已逐渐丧失优势。为了更加准确地进行光伏预测,采用深度学习的框架,并利用循环神经网络(RNN)中最重要的一个结构——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对时间序列的强大处理能力进行了智能算法建模。由于LSTM具有"遗忘"与"更新"功能,很好地解决了长序依赖问题,从而使光伏预测在精度上有了质的变化,预测速度也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生产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RBF)进行负荷预测,针对RBF在负荷预测中隐含层节点数难求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即可解决该难点,又可提高RBF神经网络收敛速度和负荷预测精度.根据某地区电网的实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本文算法比改进前的算法预测的最小、最大相对误差分别减小0.14和1.12,证明了改进后算法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综合能源系统(IES)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能源需求的准确预测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PCC),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和多任务学习(MTL)的多元负荷预测方法。首先,运用PCC选取与冷热电负荷相关性较大的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输入;然后,通过LSTM建立MTL的共享层,实现多元负荷的联合预测;最后,结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实测多元负荷数据来测试所提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