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钉和桩锚组合式支护体系受力和变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深基坑的土钉和桩锚组合式支护体系,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基坑开挖过程对支护体系结构的位移、应力及稳定安全系数等的影响,分析基坑开挖过程引起的地层变形规律。对2种基坑支护方案进行计算,其一为采用2道土钉加上1道锚杆的土钉与桩锚组合式结构,其二为采用4道土钉加上3道锚杆的土钉与桩锚组合式结构。根据计算结果,对不同支护方案下基坑的支护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进而分析支护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将现场实际采用的支护方案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常州润华环球中心基坑工程一区开挖深度达18 m,采用钻孔灌注排桩和内支撑作为支护结构。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顶部的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基坑工程施工结束后基坑顶部的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达到稳定值(分别为25 mm和40 mm),整体支护效果显著。但在基坑第三次开挖结束后第二道支撑构筑完成之前,基坑顶部的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速率突然增大,直至第二道支撑构筑完成后增速才缓慢降低。提高第二道支撑的标高有利于降低基坑的变形,提高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PRC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龙湖D2地块基坑支护工程中,支护桩对应土层为素填土、粗砂、粉质粘土。采用PRC-I 600AB110单节预应力管桩作为支护桩,桩径600 mm,桩长分别为7 m和8 m,桩端进入粉质粘土地层约3 m深。该桩刚度大,施工速度快。基坑开挖后,坡顶地面未出现明显裂缝和沉降。基坑经过监测,水平、竖向位移等监测项目均在允许位移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拟建北京市第55中学地下食堂与北侧教学楼地下室结构紧贴,地下食堂基坑北侧受场地限制,没有施工护坡桩空间。然而,土钉墙支护不能满足周边环境对基坑位移和沉降的严格要求。针对上述问题,设计采用了嵌入式"预应力锚杆+肋板墙支护结构"代替桩锚支护结构。结合该基坑支护工程的实例,介绍了预应力锚杆肋板墙支护结构的参数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桩锚支护和复合土钉墙支护等是基坑支护的常用方案,从经济性和控制变形效果来看二者各有优缺点。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深厚砂层等复杂环境条件下既安全又经济的土钉墙与竖向微型桩、预应力锚杆等结合组成的基坑支护方案,并通过变形监测数据验证其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桩锚支护结构设计及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北京一个基坑支护工程,从设计角度就桩锚支护结构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及变形控制进行了阐述。根据受力情况,护坡桩主筋配筋采用不均匀布置方式,结合工程、支护结构特点分段配筋;为了满足基坑安全及现场施工用地,砖墙设计时,在砖墙中部增设混凝土腰梁;护坡桩施工中,运用不同的施工工艺,保证了护坡范围内古树的生命安全。从基坑开挖监测角度,对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对周边建(构)筑物进行了沉降监测,同时对锚杆进行了检测与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基坑水平及垂直变形量均在设计控制范围内,基坑整体稳定,桩锚支护结构对变形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建工程进行基坑支护施工,一般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支护桩加预应力锚杆支护方法)。但本工程临近基坑东侧有两处永久地下建筑物,埋深与此基坑相近,且都留下了当时基坑施工时的支护结构。因此,基坑东侧无法做预应力锚杆,经过专家论证后,提出了采用张拉短桩与双排桩结合的基坑支护方法,保证了基坑侧壁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8.
结合青岛市某大型具体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基坑工程中桩锚支护结构的预应力锚杆的主要设计参数(锚固段的长度、锚杆水平倾角、锚杆刚度、预应力的取值)及桩的嵌岩深度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预应力锚杆的设计参数及桩的嵌岩深度进行了优化,对类似地层的基坑设计有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郑州一个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介绍了微型钢管桩复合土钉墙的设计方案。在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过程中,进行了9个月的水平位移测试,结果表明该基坑顶部的最大水平位移为13.14mm,满足规范要求,另外微型钢管桩的水平位移较小,即微型钢管桩能有效地阻止基坑变形;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该基坑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各种附加荷载(超载、交通静载和交通动载)作用下,微型钢管桩复合土钉墙全部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东部滨海广场支护的现场检测情况,通过桩锚支护结构的主动区土压力和桩侧土的水平位移监测结果,分析得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桩锚支护结构侧向位移、主动区土压力分布规律的结论。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建立基坑桩锚支护数值模型,计算得到基坑在桩锚支护情况下由于开挖引起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1)基坑每次开挖都会引起土体的扰动,并在计算系统中产生相应的不平衡力,引起一定的坑壁水平位移增量,且其分布形式为近似直线的分布,沿深度方向逐渐增大。(2)开挖初期,桩主要承受拉力作用,随着开挖的进行,基坑土体的下滑作用逐渐增大,导致土体沉降量大于桩的沉降量,引起的桩侧摩阻力使其受到的轴力从拉力转变为压力。  相似文献   

12.
山东海化纯碱厂石灰石货运地仓基坑工程分二期施工,因场地地层松软、周边环境变形要求严格,须采用桩锚支护;为避免土层锚杆成孔困难和充分利用二期基坑的护坡桩作一期基坑的锚桩以降低工程造价,设计采用了地面水平拉锚桩支护结构体系。经实践检验,效果良好。详细介绍了该支护结构体系的设计、验算和施工过程,以及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FLAC~(3D)显式差分获得的运动方程和本构方程,结合强度折减理论方法,系统的研究了不同支护方式在深基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安全性,并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排桩+预应力锚杆支护情况下地面最大沉降量为22mm,坡顶水平位移为10mm,在土钉墙支护结构下地面最大沉降量为35mm,坡顶水平位移为18mm。通过以上对比,排桩+锚杆形式具有更好的支护效果。通过计算值与工程期监测结果进行比较, FLAC~(3D)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接近,明确FLAC~(3D)可以作为基坑支护设计分析使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双排桩单门架式支护结构是软土地区基坑支护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支护手段,由于其施工简便、不需设置内支撑、投资小并节约场地而被经常采用。但在深厚软土超大型基坑且中等开挖深度时采用,往往会出现基坑侧向位移大、沉降大、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结合对传统门架式支护结构的改进,在软土大型中等深度开挖基坑工程中提出了不设内支撑的双门架式支护结构形式,进一步提高支护结构整体安全稳定性和控制支护结构侧向位移,通过将该结构设计应用于绍兴县一小区项目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验证了该改进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单排与双排挤扩支盘桩支护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树仁  李勇  李忠芬 《煤炭学报》2009,34(4):537-541
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对单排挤扩桩和悬臂直桩基坑支护的桩顶位移和受力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基坑双排挤扩桩支护特性进行了分析.土工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表明,与悬臂直桩相比,挤扩桩支护桩顶位移小,支盘提供的抗倾覆力矩有效改善了挤扩桩的工作性状;与单排挤扩桩相比,双排挤扩桩基坑支护结构刚度大,在桩身内力分配以及控制基坑变形等方面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可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6.
钢管微桩+锚杆在狭窄场地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建设或工业建筑的改扩建中,经常在有限狭窄场地开挖基坑,为保护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坑内施工作业的安全,基坑边坡必须得到安全可靠的支护。利用钢管微桩+锚杆联合支护体系能很好地解决有限狭窄场地的基坑支护问题。通过2个工程实例,阐述了钢管微桩+锚杆联合支护体系设计思路、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RJ-1地铁上盖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及密排的人工挖孔桩作支护, 内设一层混凝土支撑的支护方案。通过对该基坑挡土桩及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监测(测斜)、支撑轴力监测、地下水水位观测、角点桩水平位移观测以及周围建(构)筑物沉降观测, 确保了基坑施工安全, 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公安局对外窗口服务楼桩基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基坑毗邻既有建筑物四层办公楼,无放坡空间,选用预应力管桩加双层锚杆支护,通过沉降观测及基坑水平位移监测表明,设计与施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结合北京市朝阳区嘉丽花园住宅楼的基坑支护工程,详细介绍了基坑、降水井、锚杆和CFG桩复合地基这一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人民置业网络传媒大厦为实例,介绍深基坑工程设计选型过程和施工情况,并对变形监测结果中的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冠梁水平位移、锚索拉力进行分析,对桩锚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