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空间文化建设是小镇特色建设的重要载体。文章以许村小镇建设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依托许村地域发展特色,挖掘本土文化,探讨小镇空间文化建设策略,合理规划,构建具有许村特色的建筑与室内空间,实现小镇产业激活、绿色生态、综合治理、人才引进,建设具有江南水乡气质的布艺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有相当多城镇出现盲目建设状况,导致特色小镇特色面貌丧失。以"特色小镇特色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特色空间对于特色小镇的重要性为基础,通过产业和文化影响因素对特色空间的有效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对于特色空间的研究,可以得出产业与文化对于特色小镇特色城镇面貌的重要性,从而改变特色小镇出现的面貌趋同、产业趋同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化场域在游客的旅游体验及消费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影响,故旅游特色小镇营建是实现文化资本再创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及民族文化是建设旅游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故立足文化场域挖掘小镇内涵是提高小镇吸引力的合理途径。本文以托克托绿博小镇为例,结合文献研究及项目成果,依托民族、气候、饮食等文化,培育独特的产业及空间形态,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积淀浓厚的特色小镇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彰显城镇文化特色与延续历史文脉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解析非物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特色小镇的生活性、生产性、商贸性、文化性、生态性五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空间载体,并结合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岳村杂技小镇文化空间案例,探讨了特色小镇文化空间载体构建方法,即通过非物质文化要素的解析,探索非物质文化空间载体的功能类型,并将其落实到实体物质空间上。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全国特色小镇迅速生长之势,部分特色小镇风貌塑造中与本土文化不相和谐的因素逐渐呈现,不利于特色小镇与风貌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将经济学领域的嵌入理论引入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探讨特色小镇与风貌的逻辑关系与模式。特色小镇的风貌具有自然地理嵌入性、历史文化嵌入性和行动者网络嵌入性,并且旅游、文化、政策、认知等因素均对特色小镇风貌脱嵌造成影响,可重点从产业和文化层面加强特色小镇的风貌再嵌入。该文结合大理沙溪特色小镇的风貌规划对风貌的嵌入—脱嵌—再嵌入进行连贯研究,以期能为特色小镇风貌规划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发展模式的新探索,是产业功能、社区功能和文化功能融为一体的空间发展新载体。如何传承小城镇传统地域文化,实现其文化特色发展和创新,是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文化延续为视角,以陕西陕南商洛市上集特色小镇为例,在解读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空间布局特征及建设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传统文化与产业链接的功能策略;文化与布局共生的空间策略;文化与自然山、水、林、田、湖、草、路七要素融合的环境策略。通过规划的保护、控制、修复和建设,推动传统地域文化与空间的有机融合,以达到人居环境的发展与提升,为进入新时代的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实践提供有益资鉴。  相似文献   

7.
古村落是表现我国历史文化基因的重要存在,目前,色彩规划技术手段尚未对特色小镇以及历史文化风貌村进行有效的控制,因而导致乡村色彩杂乱的无序发展。文章通过国内学者对地域性色彩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实例进行综合梳理,以荥阳市苏寨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并给予推荐色谱,同时也为建设和改造历史文化特色村以及特色小镇提供了关于色彩规划的理论支撑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8.
邹志兵 《江西建材》2022,(4):322-324
文中通过研究绍兴东浦黄酒小镇文化资源和产业的融合,结合案例分析法,剖析目前黄酒小镇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强调类型分布与空间划分在建设特色小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优化现有的分布和规划策略,为建设有发展活力、可持续性的特色小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根据杭州市特色小镇众创空间发展的现状,构建众创空间运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杭州市特色小镇众创空间评价指标权重,并且进行一致性检验。选取杭州市梦想小镇众创空间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找出杭州市梦想小镇众创空间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杭州市特色小镇众创空间运行绩效的策略建议,包括构建跨界合作机制、构建金融保障机制、构建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创业文化机制、建立区域联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在激进的理城改造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特别关注经济效益而缺乏足够的文化关怀,致使城市空间的整体性文化特色遭到很大破坏。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城市规划的新维度——城市空间文化规划,试图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城市规划体系。同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了城市空间文化规划中目标体系的建构,其中宏观层面指在城市整体层面上落实空间文化发展战略,构建城市空间文化的主题和网络;中观层面指在城市次区域或街区层面上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城市空间文化目标体系;微观层面指在地段和空间单元层面上落实具体的空间文化目标,结合具体的空间地段塑造场所精神。城市空间文化规划不等于广义的城市文化规划,其主要任务是将城市文化给予保障与配合;其基本思想是主张建构自觉、明确文化导向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将文化内涵更明确而有机地带入物质空间对象。在今天,通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城市空间的历史遗产保护已成为共识,但新城空间的品质和新老城空间之间的文化衔接往往被忽视,而启动城市空间的文化规划,可以全面实现城市空间文化的复兴和振兴。  相似文献   

11.
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中,地方文化在新的城镇空间环境中的表达再现是特色小镇立足于当地本土环境的关键。以广西灵山县陆屋机电小镇为例,梳理了陆屋镇典型的文化形式、意义、内涵,探讨了小镇规划设计中对当地文化在整体空间布局、街道空间、建筑风貌和景观设计上的传承,为相关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20,(3)
随着我国小城镇的发展,近年来,被称作"小镇客厅"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将小城镇固有的生活习俗、文化记忆以共享的理念,有机融合到小镇客厅的塑造中,是一个新的课题。文章以杭州市西湖区骆家庄文化家园为例,从小镇客厅的发展演变出发,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结合实地调研、访谈问卷与句法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一个基于物、场、事三个元素共享的小镇客厅营造模式,为当今小镇客厅的设计建造提供指导,为地方文化的创新传承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3.
赵冲  周怡东  谭思程 《华中建筑》2022,(11):153-157
以马六甲城市文化景观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其城市景观的空间特征、选址特征以及建筑特征,借助历史地图、古文献阅读、口述史以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在梳理马六甲城市历史文化空间变迁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时期欧洲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特点的分层解析,揭示马六甲作为海峡历史城市的独特景观特质,讨论影响不同时期城市景观的影响要素。通过整体、分层的研究路径构建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筑特色”海峡城市景观认知和研究方法,为世界遗产城市的保护和设计更新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景观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城市内涵、塑造文化特色的重要历史空间形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压力。文章以成都市文殊坊街区为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图底关系、场所理论和外部空间理论,通过实地调研、GIS技术、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剖析文殊坊街区空间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文殊坊街区仍保持着街巷院落空间的完整性与文化活力,研究结果也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空间更新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特色小镇和红色文化都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实施案例和相关研究仍显不足。以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的建设为例,分析其发展背景和现状条件,深度挖掘当地文化,提出小镇"最红、最美、最文艺"的规划定位,并用理性的逻辑进行空间组织,最后落实规划设计方案。为探索红色文化在西北地区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媛  位欣  刘晨阳  吴思 《华中建筑》2023,(8):138-142
文化城市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文化为核心要素的城市发展驱动模式对城市空间组织产生了深刻影响。该文聚焦文化博览区——这一城市文化空间的特定核心功能区类型,辨析文化博览区与文化空间、文化集群、文化区等相关内涵差异,以文化博览空间特征与聚集机制为研究切入点,选取国内外城市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空间构成模式层面进行分类研究,探索城市核心文化要素支撑、城市更新影响、政策管理模式驱动下的文化博览空间聚集模式与机制,为我国文化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扬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扬州老城区中,是扬州四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文章以扬州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湾子街的发展历史、街巷格局、空间节点和建筑风貌,总结湾子街的空间特色及其成因,并探讨该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刘桂海  汪佐婵  黄湖南 《城市建筑》2022,(8):161-164+192
地域文化是特色小镇打造“特色”的关键所在,而文化符号是其“留住乡愁”的重要纽带。本文基于地域文化符号化视角,阐释地域文化符号与特色小镇景观的理论关联,探索地域文化符号化与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的互动关联,在此基础上以万安“农民画”为例,解析地域文化符号在特色小镇景观平面、立面及空间等多维度的表达方式,并从提炼文化符号、推行风貌管控、创设丰富情境,以及运用“文化+”概念等方面,为未来特色小镇景观设计融入地域文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内外特色小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分析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功能定位、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问题和原则,提出特色小镇发展的四种模式和经典案例,为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漫长的发展时期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原有空间特色日益衰退。保护区的更新应当从其空间演化的过程中总结特征,挖掘特色资源,为历史风貌的重塑提供依据。本文以常州市前后北岸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通过对其空间肌理演化发展进行翔实和全面的专题研讨,探求如何寻找、挖掘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独有持色,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