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考察在微絮凝-过滤工艺中超滤技术代替传统砂滤的可行性,在某微絮凝-砂滤工艺水厂现有运行条件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材质的超滤工艺替代水厂现有砂滤池开展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同传统微絮凝-砂滤工艺相比,微絮凝-超滤工艺对水中藻类、浊度及有机物去除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UV254及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10%及9.34%,出水浊度小于0.1NTU;且运行期间膜通量无明显下降;产水率达90%以上;较传统砂滤制水成本仅增加0.18元/m3;可见,膜处理技术可有效应用于传统微絮凝-过滤水厂的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2.
在株洲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实施前,开展中试规模的逆流连续砂滤设备对城镇污水进行深度处理,重点研究逆流连续砂滤池对废水中COD、SS、TP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聚合硫酸铁(PFS)作为强化连续砂滤池除磷的混凝剂。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逆流连续砂滤池处理后,出水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3.
混凝沉淀/连续砂滤/NaClO工艺用于污水厂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东济宁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成分复杂,出水TN、TP、SS以及COD还需进一步去除的问题,进行了斜板混凝沉淀/连续砂滤/次氯酸钠工艺的现场中试研究,探讨该工艺能否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同时摸索该工艺流程各段的最佳运行参数.中试结果表明,斜板混凝沉淀/连续砂滤/次氯酸钠工艺适合济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处理要求,总出水的TN、TP、SS以及COD等指标均达到一级A排放要求,并且化学药剂运行成本最高仅为0.275元/m3,这为污水处理厂下一步的提标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MCM/RO工艺对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雪  梁晓  李曼  王华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3):92-94,99
采用微滤-活性炭过滤-微滤-反渗透(MCM/RO)工艺对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浊度、CODMn、TOC、UV254、细菌和总大肠菌群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上述各指标的出水平均值分别为0.095NTU、2.57mg/L、0.84mg/L、0.013cm^-1、16个/L和11个/L。RO膜对砷、镉、铅的截留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5%、99%和98%。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砂滤池+活性炭滤池"与"活性炭滤池+砂滤池"对江河水的处理效果,通过试验结果表明:(1)"炭滤+砂滤"工艺的出水浊度比"砂滤+炭滤"的出水浊度稳定,对浊度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平均出水浊度≤0.3NTU;(2)"炭滤+砂滤"和"砂滤+炭滤"对CODMn均有比较明显的去除效果,两种工艺去除效果相差不大;(3)"砂滤+炭滤"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优于"炭滤+砂滤",两者对色度、臭和味及2-甲基异莰醇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4)原水经"砂滤+炭滤"工艺后,出水pH值略有降低,而经"炭滤+砂滤"工艺后的出水pH值略有升高,两者出水PH值均在6.50~8.50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嘉兴市某水厂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结合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实现了出水浊度和2μm以上颗粒数分别稳定在0.1 NTU和30个/m L以下的良好效果。结合该水厂的净水工艺,考察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了大量有机物,影响了胶体的稳定性,有利于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对浊度与颗粒物的去除。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Zeta电位处于-5~0 m V范围内,粒径为5~20μm的大颗粒数量减少、粒径为2~5μm的小颗粒数量上升,总颗粒数和浊度上升,经微絮凝和砂滤池处理后,Zeta电位进一步上升直至接近于零,水中颗粒物与浊度被大幅去除。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厂TN 、TP达一级A标准的设计运行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肥市某污水处理厂采用微曝气氧化沟和化学除磷微絮凝过滤工艺,处理规模为5×104 m3/d,处理出水水质设计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但运行以来,出水TN、TP超标.通过对该厂的工艺流程以及进、出水水质情况和运行参数等进行分析,探讨TN、TP超标的原因,并从设计和运行方面,分析了TN、TP达标应注意的问题,对国内同类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微滤/反渗透净化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微絮凝和微滤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工艺,采用连续流微滤-反渗透集成膜工艺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比较了投加聚合氯化铝和氯化铁进行微絮凝控制微滤膜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投加氯化铁对微滤膜污染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微滤出水浊度<0.5 NTU,对TOC的去除率为50%左右,对UV260的去除率<30%.  相似文献   

9.
采用混凝沉淀/O3/生物砂滤/GAC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考察了组合工艺及其核心单元(O3/生物砂滤/GAC)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中的浊度、色度、UV254、COD 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4%、80.33%、67.43%、56%,出水平均值分别为0.57NTU、7.05倍、0.05 cm-1、5.68 mg/L,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生物砂滤池的除污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砂滤池,O3/生物砂滤/GAC工艺和O3/普通砂滤/GAC工艺对混凝沉淀出水中的浊度、色度、UV254、COD 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8%、71.6%、61.4%、47.1%和54.44%、63%、50.2%、29.5%。  相似文献   

10.
生物砂滤系统除微污染水源水色度与浊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砂滤系统对微污染水源水去除色度和浊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砂滤系统对微污染水源水色度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净水系统。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生物砂滤池对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20~40%和8~20%,对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7~89%和60~80%;生物砂滤系统与常规净水工艺系统对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7%、30%,对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0%、60~80%;因而生物砂滤系统对于提高饮用水水质,保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深床直接过滤工艺深度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深床直接过滤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考察了同考脱氮除磷的可行性和运行条件。研究表明,通过铁盐絮凝剂的加入,借助微絮凝直接过小可有效去除水中的PO^3-4-P(去除率>90%);通过在滤池前加入甲醇作为外碳源,在滤池中进行同步脱氮,气水联合反冲洗相的冲洗方式可使过滤周期长达40h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砂滤池过滤效果,开展了混凝沉淀后出水二次微絮凝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南方某自来水厂原水常规水质,当待滤水浊度在4NTU以下,常规絮凝工艺与二次微絮凝工艺对浊度的处理效果相当;当待滤水处于4~9NTU时,二次微絮凝工艺有效降低滤后水的浊度;不论常规絮凝工艺还是二次微絮凝工艺,只要把待滤水浊度控制在1NTU左右,滤后水浊度可以控制在0.1NTU左右;二次微絮凝工艺对TOC与三氯乙醛的处理效果都优于常规絮凝工艺;当二次投加PAC的量为0.3mg/L时,滤后水铝含量远低于国标限值。  相似文献   

13.
低C/N值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的运行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污水处理厂采用微曝气氧化沟和化学除磷微絮凝过滤工艺,进水为低C/N值城市污水,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针对实际出水TN和TP浓度超标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工艺调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构筑物、不增加投资的条件下,通过采取曝气沉砂池停曝、投加外碳源、氧化沟低氧曝气、关闭内回流、优化化学除磷药剂等措施,可以实现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其中对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65%和88%。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太仓江城污水处理厂采用絮凝沉淀池+D型滤池工艺将出水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提高至一级A标准,还介绍了D型号滤池的工艺原理、特点和新增构筑的工艺参数,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技术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南方某自来水厂待滤水为对象,通过比较纯氧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与石英砂滤池的出水水质及滤料的生物活性,研究不同滤料的生物活性对滤池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纯氧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长期运行后,其滤料的物理吸附容量已基本饱和,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依赖于生物膜的降解和粘附絮凝作用。在8m/h左右的滤速下,纯氧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对有机物及氨氮都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并能有效控制后续消毒工艺中三卤甲烷的生成,其中,TOC的去除率为28.7%,COD_(Mn)的去除率为33.9%,低浓度氨氮能够彻底去除,并且能够将三卤甲烷的生成量降低20.8%,显著提高水厂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6.
反渗透膜截留二级出水中重金属离子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反渗透膜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采用MCM-RO(微滤-活性炭-微滤-反渗透)工艺对邯郸市东郊污水厂氧化沟工艺二沉池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砷、镉、铅三种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SBR-化学絮凝-微滤分离膜对高浓度生活污水进行处理,SBR处理系统的运行周期为14h,好氧/缺氧时间比为1.5:1,HRT为15d。实验结果表明:SBR生物处理系统对有机物和NH4-N的去除效果显著;化学絮凝对磷酸盐的去除作用优良,硅藻土效果最佳;微滤分离膜能有效去除浊度和水体中的悬浮物。SBR-化学絮凝-微滤分离膜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优良,可满足市政杂用和生活杂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江迎春  潘理黎  徐飞 《城镇供水》2010,(3):83-85,97
由于自来水厂出水浊度上升,对已运行7年多的部分滤池进行了更换滤砂的改造,用显微镜观察了改造前后的滤砂外观,检测了滤砂的级配、含泥量、滤池的膨胀率和反冲洗效果;对滤池的出水水质进行了千余次对比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寻找滤后水水质波动的原因。比较了加氯或加高锰酸钾等不同化学预氧化剂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加氯和高锰酸钾的组合工艺,提高了铁、锰和浊度的去除率。加强预氧化可以延长滤池的寿命,节省滤池改造的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城市污水回用技术,采用微絮凝和直接过滤新工艺对天津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处理水的COD、BOD、SS不仅去除率高,而且实际绝对值也低,尤其是出水浊度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磷也有一定的去除率。并发现滤柱中有生物絮凝和生物滤床作用,所以,直接过滤的COD去除率达77%。  相似文献   

20.
袁媛  李秀芳  王志远 《山西建筑》2007,33(11):187-188
进行了以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 砂滤池处理工艺模拟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生化出水的试验,得出了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杂用水和景观用水及部分工业冷却用水的结论,以推动UBAF 砂滤工艺废水深度深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