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街道是城市中覆盖范围最广的公共空间。人行道的视觉景观可细分为顶面、地面、街道面和建筑面,四个界面100项要素从魅力性、远离、一致性和范围四个维度影响着游憩者的心理感知。以首都功能核心区60条人行道为研究对象,使用恢复性量表PRS-11对被试者进行环境恢复性实验,结果表明:(1)人行道视觉景观对游憩者的心理恢复性有显著影响。(2)在魅力性维度,顶面树冠等绿色元素影响显著。(3)在远离和范围维度,顶面天空、树冠等自然元素影响显著。(4)在一致性维度,地面宽度、街道设施等影响显著。研究表明,应增加树冠、天空等自然元素,增大地面宽度,整合人行道空间设施,以优化人行道视觉景观的心理感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对老年友好型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多。当下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多为城市广场,而老年人因身体因素等限制,活动范围往往集中在近住宅范围内,广场并不能满足其日常活动需求,因而对于"街边巷角"空间的老年友好型设计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大数据系统,对北京老城内街道的老年活力度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了街道的功能要素、形式要素以及绿化程度等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道路宽度、人行道占比、绿化率、功能密度与道路老年友好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案例,使用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定位数据,以街道上人群轨迹点密度表示人群活动强度,生成了街道活力量化测度指标。随后选用空间滞后模型测算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影响的时间、空间特征,分别构建了五个分时段模型,测度功能混合、小街段、老建筑、密度、交通和场地设计5组15个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各个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影响时空特征各不相同。其中,影响南京西路街道活力最显著的指标是地铁站出入口和沿街商业业态多样性。在这两个因素之外,规划设计理论关注的外部空间设计、街段长度、人行道宽度、商业界面连续性等也具有较强的显著性。街道两侧建筑功能混合、老建筑占比等会促进街道活力的观点,在当前南京西路环境中并不成立。本研究可为存量规划背景下南京西路以及类似高密度建成环境的商业街道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SWMM模型模拟研究了道路长度、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中透水铺装比例、绿化带中生物滞留设施比例、生物滞留设施下沉深度、绿化带宽度、车行道宽度等因素对海绵型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以期为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透水铺装比例、绿化带中生物滞留设施比例、生物滞留设施下沉深度、绿化带宽度、车行道宽度会影响海绵型道路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海绵设施设计参数和设置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影响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因素是道路红线宽度、绿化带宽度和车行道宽度。制定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时,应根据道路红线宽度、绿化带面积与车行道面积的比值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同工务段管内京包线既有小跨度桥梁人行道劣化严重的现状,从改善既有人行道宽度、结构方面入手,阐述了由既有角钢悬臂结构人行道改造成钢筋混凝土的梁柱简支结构的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过程,经改造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郭茹  王洪成 《风景园林》2020,27(10):99-105
以人的步行活动作为生活服务街道景观设计的关注点,营造更加人性化的街道景观,有助于提升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街道公共空间居民日常生活体验。以天津市中心城区生活服务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实地勘测法、快照法对街道景观特征与步行活动进行实地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散点拟合分析,明确街道景观空间和要素特征对不同步行活动类型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包括人行道长度、人行道宽度、近线率、街头交往场所密度、店面密度、空间功能混合强度、座椅总长、铺装质量指数在内的生活服务街道景观特征指标对不同步行活动类型的影响趋势明显不同。从街道景观空间和要素2个方面提出有利于步行活动体验的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优化建议,对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街道景观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吕颖仪 《建筑技艺》2021,27(3):26-29
通过整理街道空间发展历程、国内小街密网街道设计早期实践与研究概况,阐述关于小街密网理念下,高品质一体化设计的街道空间的必要性.以琶洲西区城市设计项目的2个街道空间的阶段设计管控进展为例,简述在琶洲西区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下,探索突破行业壁垒、模糊红线概念的多专业、全要素、高品质街道空间设计管控经验.  相似文献   

8.
国内目前与骑楼相关的设计规范中考虑到了骑楼建筑人行道的通行效率,但较少提及自然环境对于骑楼建筑人行道尺度的影响。本文以海口骑楼为例,采用典型气象条件下太阳高度角、飘雨角等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朝向条件下单侧骑楼建筑人行道的合理尺度及考虑街道的可穿越性对骑楼人行道尺度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设计尺度及改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由于规划理念的差异,导致城市道路步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存在滞后现象.因此调查了北京市典型区域的城市道路人行道使用状况,包括人行道宽度合规性、路侧带设施、路面结构状况3个方面;同时结合行人问卷调查,对人行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借鉴了国内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和相关设计规范,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人...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设计中道路设计至关重要,是整个城市运行的生命线,而道路设计中的人行道设计则关乎城市的市容市貌,既是重要的设计部分又是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文章通过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两条重要主干道的人行道进行调研和测量,来调查并分析南昌市两条主干道的人行道的净宽度状况。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城市街道设计采用明确的“人车分行”体系.即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用栏杆、路沿石分离.行人穿越车行道时必须走斑马线。最近这一体系受到英国规划师的挑战。一项名为创造“共享空间”(shared space)的实验在布莱顿(Brighton)和布里斯托尔(Bristol)的一些内城街道展开:它消除了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的高差.只以有细微差异的铺地来区别.又撤掉了栏杆、斑马线,  相似文献   

12.
完整街道理念,将以往街道设计的重点由以车辆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完整街道设计可以实现所有类型的街道使用者例如行人、骑车人、机动车驾驶员以及所有车辆乘客的安全出行和使用.在完整街道理念下,面向自行车出行的街道设计对于减少居民对于汽车的依赖,提高街道的活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迈阿密海滩街面向自行车的街道设计进行分析来指导国内的完整街道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研究案例,对商业性街道的空间与底层建筑界面特征与步行停留活动的影响,进行了现场调查与分析,得出了城市级商业街的空间与建筑底层界面的形态特征对街道活动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人行道的宽度和高差是影响各类步行停留活动的关键因子,而且是反向的影响关系;街道底层建筑界面的透明度对于吸引商业性逗留活动具有积极影响,而界面的开敞度对商业活动有反向的影响,但对社会活动有非常强烈的积极影响。最后对商业性街道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琳  叶宇  陈泳 《住宅科技》2024,(4):47-56
行人交通安全是构建宜步行社区街道环境的基本要求,提高步行者在街道环境中行走的感知安全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关键措施。研究选取上海市29个典型街道采样点,综合运用街景数据、机器学习算法等新近涌现的分析技术,对步行者的交通安全感知展开定量化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人行道宽度、道路机动化特征、近人尺度的界面要素和景观要素等对步行者的交通安全感知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可用于分析步行安全影响机制、构建步行安全评价体系和提供导控建议,为优化社区街道步行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文化路街道景观改造的综合分析,探讨城市更新设计中人性化共享街道的营造方法.采取利于人们出行的措施:便利的公共交通,充满连续和舒适性的人行道,集中的停车中心,人性化的设计,构建优良的人车和谐共处的城市共享空间,营造一种城市街道与市民的“共享、相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喜英 《门窗》2020,(6):155-155,157
本文从街道美学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概念出发,分别对碎片绿化带设计、车行道绿化带设计、人行道绿化带设计等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工作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在技术上做到科学合理,在美学上赋予城市美的特征和形象。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友好型公园能更好地服务老年居民,为其带来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益处。本研究以鲁迅公园为例,调研老年公园使用者的家庭住址与公园使用习惯等情况,结合GPS路径数据,推算城市区域性公园针对老年使用者的服务半径,并探索影响老年人访问公园的城市街道设计特征。结果表明老年人采用多种交通方式到达区域性公园,90%的老年使用者居住在离公园4 km的范围内。城市街道的安全性、红绿灯数目、街道绿化或行道树与人行道宽度对老年人到访公园的情况产生影响。同时,针对老年使用者,提出了区域性公园的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文化路街道景观改造的综合分析,探讨城市更新设计中人性化共享街道的营造方法。采取利于人们出行的措施:便利的公共交通,充满连续和舒适性的人行道,集中的停车中心,人性化的设计,构建优良的人车和谐共处的城市共享空间,营造一种城市街道与市民的"共享、相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汉口新华路综合改造工程设计为例,提出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全要素设计要点。对于市政道路尤其是两侧用地已开发且人流量密集的市政道路,运用全要素设计理念分解为人非车分流的设计理念、街道设计理念、精细化设计理念三部分。人非车分流的设计理念通过道路断面改造以及新建天桥等手段予以实现;街道设计理念通过新建景观节点的方式,成为人们活动和交流的空间,打造街道型道路;精细化设计理念通过细节设计提升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和品质。所总结的经验以期对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行道设计将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即CI,Corporate Identity)与人行道设计相结合,是一种创新城市景观设计理念。它有利于塑造开发区现代化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